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9-24舒惠瑄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舒惠瑄(1972- ),女,浙江兰溪人,汉族,主管护师,专业方向:临床护理。联系:13868926785 , shuhx@yeah.net,邮寄地址:浙江兰溪市西山路1359号 兰溪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舒惠瑄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 = 70)和对照组(n = 70),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 < 0.05),并且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情况也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Effect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HU Hui-xu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Lanxi People's Hospital,Jinhua 32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70) and control group (n = 70).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iv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Moreover, the social suppo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ameliorate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improve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Negative emotion; Living quality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严重,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等导致冠心病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冠心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是良好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而且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1]。本文旨在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冠心病患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42至78岁,平均58.17±7.24岁,病程1.24至14.18年,平均7.23±1.62年,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5例,心肌梗死患者6 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患者46例,Ⅲ级患者24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患者21例,高中(中专)患者34例,大专以上患者15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70例,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43至77岁,平均57.65±6.89岁,病程1.25至14.62年,平均6.89±1.74年,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4例,心肌梗死患者6 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患者44例,Ⅲ级患者26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患者20例,高中(中专)患者36例,大专以上患者1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冠心病类型、病程、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应的健康教育,患者的应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首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评估,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计划并进行相应培训,出院后定期回院复查和电话随访,观察时间1个月。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开展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讲解冠心病起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2)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和导致不良情绪的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到耐心聆听患者倾诉、鼓励患者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阴影,以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和带动患者,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3)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其多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心理支持,与家属一起为患者构建良好的家庭治疗环境和生活模式,以帮助患者走出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帮助其控制情绪。(4)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模式,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制定适合冠心病患者特点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在积极锻炼身体的同时做到劳逸结合,通过适度运动以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以降低血压。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素质安排运动处方,并长期坚持。运动多以户外运动为主,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运动不仅增强了心脏对运动的耐受力,还改善了患者精神面貌,极大调动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克服心理障碍。(5)帮助患者养成有序的生活起居习惯,通过种花、养鱼、养鸟、书法、绘画等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盐饮食,多摄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同时长期坚持综合性正规治疗,预防各种感染和并发症。

1.3. 疗效评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社会支持量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主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统计学显著水平为P < 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SDS和SAS评分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421, P = 0.126;t = 0.524, P = 0.106),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t = 9.639, P = 0.015;t = 8.133, P = 0.009)。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53.63±8.83 32.32±6.71 51.51±5.74 37.98±5.74

对照组 70 52.12±5.50 46.31±5.81 51.06±4.32 45.65±4.61

t值 1.421 9.639 0.524 8.133

P值 0.126>0.05 0.015<0.05 0.133>0.05 0.009<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见表2。t检验显示护理前的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均无显著地差异(t = 1.765, P = 0.224;t = 1.523, P = 0.162;t = 2.274, P = 0.151;t = 1.303, P = 0.204;t = 1.571, P = 0.163;t = 1.452, P = 0.118),但护理后的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都显著地大于对照组(t = 9.971, P = 0.014;t = 9.677, P = 0.021;t = 10.042, P = 0.011;t = 10.521, P = 0.007;t = 9.525, P = 0.020;t = 9.684, P = 0.015)。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总体健康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活力 社会功能 情绪角色

观察组 护理前 70 33.65±4.27 39.32±4.42 36.27±5.25 38.67±5.35 39.52±5.81 31.63±4.43

护理后 70 71.29±5.82#* 68.54±5.18#* 71.14±5.64#* 69.38±6.32#* 68.58±6.34#* 78.42±5.65#*

对照组 护理前 70 34.25±4.26 38.63±4.65 35.98±4.16 39.87±6.19 39.19±6.54 32.32±6.25

护理后 70 51.31±4.98# 50.24±4.87# 54.15±4.31# 48.65±6.25# 42.53±6.16# 53.21±6.43#

注:与护理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843, P = 0.252;t = 1.643, P = 0.265;t = 2.143, P = 0.119),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t = 10.523, P = 0.015;t = 10.729, P = 0.010;t = 10.071, P =0.02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4.41±1.55 10.13±2.37 6.74±1.22 9.53±2.85 11.89±2.05 6.49±2.18

对照组 70 4.39±1.61 5.54±2.38 6.66±1.56 7.22±3.72 11.47±2.21 8.64±2.26

t值 1.843 10.523 1.643 10.729 2.143 10.071

P值 0.252 0.015 0.265 0.010 0.119 0.021

3讨论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气促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3];加之病情反复发作、经常住院治疗等导致患者社会生活质量及总体健康状态的下降。护理干预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精神刺激,易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6]。患者在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状态下,会增强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皮质醇激素分泌功能亢进,导致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的分泌量异常增多,同时患者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也会明显升高、导致血小板异常聚集,并且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最终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7]。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后,死亡率平均上升4倍以上,并且多数患者并发抑郁症后6个月内死亡[8,9]。因此,不良的情绪如抑郁、焦虑会已成为冠心病发作和加重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能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绪角色评分等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观察组护理后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对支持利用度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综上所述,尽早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俐.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 2(4): 84-86.

[2]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7-310.

[3] 杨璧卉, 王 静.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 2011, 32(9): 1836.

[4] 李琳.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1): 4-5.

[5] Penninx B W, Beekman Aartjan TF, Honig Adriaan M D, et a. 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 Arch Gen Psychiatry, 2011, 58(3): 221-227.

[6] 罗素新, 雷寒, 柳青, 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5(4): 564-567.

[7] Vazquez-Barquero JL, Padierna JA, Ochoteco JA, et al. Mental Illnes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alysis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J]. Gen Hosp Psychiatry, 2012, 27(1): 15-20.

[8] 刘志荣. 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不良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8): 231-232.

[9] 陈英, 陈丁, 李壮苗.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11):1126.

1.3. 疗效评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社会支持量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主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统计学显著水平为P < 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SDS和SAS评分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421, P = 0.126;t = 0.524, P = 0.106),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t = 9.639, P = 0.015;t = 8.133, P = 0.009)。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53.63±8.83 32.32±6.71 51.51±5.74 37.98±5.74

对照组 70 52.12±5.50 46.31±5.81 51.06±4.32 45.65±4.61

t值 1.421 9.639 0.524 8.133

P值 0.126>0.05 0.015<0.05 0.133>0.05 0.009<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见表2。t检验显示护理前的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均无显著地差异(t = 1.765, P = 0.224;t = 1.523, P = 0.162;t = 2.274, P = 0.151;t = 1.303, P = 0.204;t = 1.571, P = 0.163;t = 1.452, P = 0.118),但护理后的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都显著地大于对照组(t = 9.971, P = 0.014;t = 9.677, P = 0.021;t = 10.042, P = 0.011;t = 10.521, P = 0.007;t = 9.525, P = 0.020;t = 9.684, P = 0.015)。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总体健康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活力 社会功能 情绪角色

观察组 护理前 70 33.65±4.27 39.32±4.42 36.27±5.25 38.67±5.35 39.52±5.81 31.63±4.43

护理后 70 71.29±5.82#* 68.54±5.18#* 71.14±5.64#* 69.38±6.32#* 68.58±6.34#* 78.42±5.65#*

对照组 护理前 70 34.25±4.26 38.63±4.65 35.98±4.16 39.87±6.19 39.19±6.54 32.32±6.25

护理后 70 51.31±4.98# 50.24±4.87# 54.15±4.31# 48.65±6.25# 42.53±6.16# 53.21±6.43#

注:与护理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843, P = 0.252;t = 1.643, P = 0.265;t = 2.143, P = 0.119),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t = 10.523, P = 0.015;t = 10.729, P = 0.010;t = 10.071, P =0.02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4.41±1.55 10.13±2.37 6.74±1.22 9.53±2.85 11.89±2.05 6.49±2.18

对照组 70 4.39±1.61 5.54±2.38 6.66±1.56 7.22±3.72 11.47±2.21 8.64±2.26

t值 1.843 10.523 1.643 10.729 2.143 10.071

P值 0.252 0.015 0.265 0.010 0.119 0.021

3讨论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气促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3];加之病情反复发作、经常住院治疗等导致患者社会生活质量及总体健康状态的下降。护理干预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精神刺激,易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6]。患者在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状态下,会增强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皮质醇激素分泌功能亢进,导致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的分泌量异常增多,同时患者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也会明显升高、导致血小板异常聚集,并且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最终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7]。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后,死亡率平均上升4倍以上,并且多数患者并发抑郁症后6个月内死亡[8,9]。因此,不良的情绪如抑郁、焦虑会已成为冠心病发作和加重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能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绪角色评分等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观察组护理后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对支持利用度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综上所述,尽早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俐.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 2(4): 84-86.

[2]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7-310.

[3] 杨璧卉, 王 静.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 2011, 32(9): 1836.

[4] 李琳.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1): 4-5.

[5] Penninx B W, Beekman Aartjan TF, Honig Adriaan M D, et a. 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 Arch Gen Psychiatry, 2011, 58(3): 221-227.

[6] 罗素新, 雷寒, 柳青, 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5(4): 564-567.

[7] Vazquez-Barquero JL, Padierna JA, Ochoteco JA, et al. Mental Illnes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alysis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J]. Gen Hosp Psychiatry, 2012, 27(1): 15-20.

[8] 刘志荣. 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不良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8): 231-232.

[9] 陈英, 陈丁, 李壮苗.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11):1126.

1.3. 疗效评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社会支持量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主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统计学显著水平为P < 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SDS和SAS评分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421, P = 0.126;t = 0.524, P = 0.106),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t = 9.639, P = 0.015;t = 8.133, P = 0.009)。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53.63±8.83 32.32±6.71 51.51±5.74 37.98±5.74

对照组 70 52.12±5.50 46.31±5.81 51.06±4.32 45.65±4.61

t值 1.421 9.639 0.524 8.133

P值 0.126>0.05 0.015<0.05 0.133>0.05 0.009<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见表2。t检验显示护理前的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均无显著地差异(t = 1.765, P = 0.224;t = 1.523, P = 0.162;t = 2.274, P = 0.151;t = 1.303, P = 0.204;t = 1.571, P = 0.163;t = 1.452, P = 0.118),但护理后的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情绪角色评分都显著地大于对照组(t = 9.971, P = 0.014;t = 9.677, P = 0.021;t = 10.042, P = 0.011;t = 10.521, P = 0.007;t = 9.525, P = 0.020;t = 9.684, P = 0.015)。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总体健康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活力 社会功能 情绪角色

观察组 护理前 70 33.65±4.27 39.32±4.42 36.27±5.25 38.67±5.35 39.52±5.81 31.63±4.43

护理后 70 71.29±5.82#* 68.54±5.18#* 71.14±5.64#* 69.38±6.32#* 68.58±6.34#* 78.42±5.65#*

对照组 护理前 70 34.25±4.26 38.63±4.65 35.98±4.16 39.87±6.19 39.19±6.54 32.32±6.25

护理后 70 51.31±4.98# 50.24±4.87# 54.15±4.31# 48.65±6.25# 42.53±6.16# 53.21±6.43#

注:与护理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见表3。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843, P = 0.252;t = 1.643, P = 0.265;t = 2.143, P = 0.119),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t = 10.523, P = 0.015;t = 10.729, P = 0.010;t = 10.071, P =0.02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4.41±1.55 10.13±2.37 6.74±1.22 9.53±2.85 11.89±2.05 6.49±2.18

对照组 70 4.39±1.61 5.54±2.38 6.66±1.56 7.22±3.72 11.47±2.21 8.64±2.26

t值 1.843 10.523 1.643 10.729 2.143 10.071

P值 0.252 0.015 0.265 0.010 0.119 0.021

3讨论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气促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3];加之病情反复发作、经常住院治疗等导致患者社会生活质量及总体健康状态的下降。护理干预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精神刺激,易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6]。患者在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状态下,会增强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皮质醇激素分泌功能亢进,导致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的分泌量异常增多,同时患者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也会明显升高、导致血小板异常聚集,并且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最终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7]。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后,死亡率平均上升4倍以上,并且多数患者并发抑郁症后6个月内死亡[8,9]。因此,不良的情绪如抑郁、焦虑会已成为冠心病发作和加重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能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绪角色评分等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观察组护理后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对支持利用度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综上所述,尽早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俐.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 2(4): 84-86.

[2]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7-310.

[3] 杨璧卉, 王 静.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 2011, 32(9): 1836.

[4] 李琳.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1): 4-5.

[5] Penninx B W, Beekman Aartjan TF, Honig Adriaan M D, et a. 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 Arch Gen Psychiatry, 2011, 58(3): 221-227.

[6] 罗素新, 雷寒, 柳青, 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5(4): 564-567.

[7] Vazquez-Barquero JL, Padierna JA, Ochoteco JA, et al. Mental Illnes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alysis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J]. Gen Hosp Psychiatry, 2012, 27(1): 15-20.

[8] 刘志荣. 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不良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8): 231-232.

[9] 陈英, 陈丁, 李壮苗.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11):1126.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干预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