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城市棚膜经济发展现状及下步工作思路

2014-09-23姚国辉

吉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作思路存在问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白城市棚膜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关键词:白城市棚膜经济;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S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06-2 针对十年十旱的气候特点,白城市委、市政府把棚膜蔬菜作为发展避灾农业的主要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2009年“全省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实施以后,白城市棚膜蔬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市棚膜经济面积已累计发展到7.42万亩,其中,大棚5.92万栋,面积5.32万亩;温室3.49万栋,面积2.094万亩。建设了以金塔集团棚膜标准化种植园区、洮南市安定镇万宝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雪寒韭菜、洮北林海一农场移动式大棚香瓜园区等为代表的棚膜蔬菜生产基地(园区)77个。到2013年底有6.72万亩大棚(温室)进行生产,其中,大棚4.63万栋,面积4.86万亩;温室3.09万栋,面积1.86万亩。棚室生产项目主要有蔬菜、瓜果、食用菌和畜禽养殖等。据统计,2013年全市棚膜经济实现产值15.01亿元。其中棚膜蔬菜面积4.8万亩,总产量11万吨,产值9.6亿元;棚室香瓜1.68万亩,总产5.88万吨,产值2.58亿元;水果棚膜面积621亩,总产量631吨,总产值713万元;食用菌209亩,总产量0.324万吨,总产值925万元;畜禽养殖棚膜面积1500亩,年出栏15万头(只),产值1.2亿元。常年每亩暖棚纯收入3~3.5万元,每亩冷棚纯收入1.5~2万元,远远超出了大田的经济效益。

1白城市发展棚膜经济的主要做法

1.1加强组织领导

2009年以来,白城市委、市政府把棚膜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平台,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形抓手,列入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组织机构,下发了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也都相应制定了《工作方案》。全市上下责任明确,关系理顺,配合密切,协调行动,强力推动了白城市棚膜蔬菜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1.2拓宽投资渠道

破解建设资金短缺这一瓶颈因素,逐步建立起了政府投资为导向,企业、个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各级政府把项目资金、农发资金、扶贫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搞好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棚膜蔬菜园区提供完善的硬件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千方百计启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向棚膜蔬菜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当地企业,走资本与资本联合、资本与技术联合、资本与劳动力联合的道路建设棚膜蔬菜园区。加强引导农村种养大户和城市工商业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棚膜蔬菜园区建设。

1.3创新管理机制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强棚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依托大棚园区,大力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并在生产经营中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模式。

1.4强化科技支撑

棚膜经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不断提高棚膜经济的科技含量,全市先后从辽宁、山东等地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56名,通过安排住房、协调贷款、低价承包等优惠政策,从辽宁新民和辉南等地引入种植示范户62户,从本地下派技术人员126名、培养科技示范户245户,对棚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1.5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鼓励在棚膜蔬菜园区建设中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行集约经营。各级银信部门积极支持园区建设对贷款的需求,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民对园区的投入。税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园区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离岗创业人员或企业下岗职工兴建棚膜蔬菜园区的免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发和科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优先与棚膜蔬菜园区建设相结合。市、县两级财政都安排了一定规模的棚膜蔬菜园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棚膜蔬菜建设基础工程。

1.6强化质量监管

年初以来,全市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共抽样监测26批次,检测蔬菜样品4980个,检测合格率98%。配合省农委共抽取蔬菜样品401个,合格率为99%。对每次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抽样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整改。同时各地积极培育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白城市棚膜蔬菜快速发展。目前,黄瓜、豆角、番茄、白菜、甘兰、辣椒等10个品种蔬菜通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无公害免检蔬菜认证,获得了专用标识;“仙花牌”红干椒,获“吉菜畅销原料奖”;“保平春”牌、“民心”牌无公害蔬菜获白城市名牌蔬菜产品称号。大安的“嫩江畔”香瓜、洮北的“雪寒”韭菜已经享誉省内外。

2 白城市棚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白城市棚膜蔬菜建设工程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白城市曾经是棚膜经济的先进地区,吸引了很多本省及外省的参观取经者。但是,囿于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没有把棚膜蔬菜当成一项产业来谋划,致使出现了蔬菜生产缓慢的局面;二是资金投入少。近年来白城市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但是落地项目中蔬菜加工企业极少,信贷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更是微乎其微。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蔬菜棚舍和设备老化、陈旧,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产能力。目前,白城市共有温室和大棚近8万栋,但其中有近万个棚舍需要更新改造,1.1万个配套设施需要更换。另外,由于缺少资金投入,也使蔬菜生产方面许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受到制约;三是品牌意识淡。一直以来,市区蔬菜生产始终处于传统的民间自发状态,没有真正把自己的种植优势及所占有的品种优势打造成知名品牌,虽然申请了“保平春”牌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洮儿河红”牌酱菜等多个商标和认证以及省级认定的几个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种,但事实上却没有过硬的产品作支撑,致使一些已经申请的商标无法使用;四是市场功能低。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加之缺少经纪人,信息不畅,棚膜蔬菜生产和销售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市区内虽有多家蔬菜批发市场,但没有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意竞争。而且经营层次较低,市场功能不全,只发挥了接受外来蔬菜的功能,成规模外运本地蔬菜、拉动蔬菜生产的功能发挥极弱。另外,供求信息系统、检测仪器设备等缺乏,市场内没有设立检测机构,无法区分蔬菜品质,因没有准入标准和检测手段,致使外地菜对本地蔬菜价格造成冲击,也影响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3 白城市棚膜经济发展下步工作安排

3.1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棚膜蔬菜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要把已经涌现出的一些先进典型以及棚膜蔬菜生产上的应采用的一些组装配套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到基层干部和农户手中,让群众对棚膜蔬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可。要加大培训力度,面对面的帮助农民算好投入产出账、经济效益账,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调动广大群众勇于进入这一生产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从不同的侧面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发展棚膜蔬菜的良好氛围。

3.2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棚膜蔬菜在白城市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上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有很多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尤其是政策措施必须支持到位。对建设资金问题,一是今年白城市财政计划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棚膜蔬菜建设;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各级农业部门在动员农民自筹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同时,抓住国家和省加大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的有利机遇,围绕棚膜蔬菜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农发资金、扶贫资金重点向棚膜蔬菜园区倾斜;三是加大招商引资金力度。依托特色作物产区、农村地价低廉的优势,积极引进域外资金兴建各类棚膜蔬菜园区,引进各类项目,借助外力把园区做大做强。要充分挖掘内资潜力。鼓励和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农村种养大户和城市工商业户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是探索信贷安全机制,加大银信部门的投贷力度。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大力兴建棚膜蔬菜园区,多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3.3要培植过硬的发展典型

目前,白城市的绝大多数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十分有限,倾向于直观的感受和看得见的效益。针对这一实际,我们要注重培植一批勇于探索、经营有方、技术全面、效益突出的过硬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的生产经验,使之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3.4要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白城市的棚膜蔬菜要想有个大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能否跟上至关重要。一些关键生产环节,很多方面都依赖于相关服务部门卓有成效地组织和落实。包括在技术开发应用上,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物资供应上,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在农民素质培育上,都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今年白城市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工作的兴奋点向生产一线倾斜,向以发展棚膜蔬菜为重点的农民增收致富领域倾斜,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屯、农户、田间和地头。

作者简介:姚国辉,本科学历,洮南市农业局,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执法。

猜你喜欢

工作思路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消防与保卫重组后的工作思路探析
甘肃林业“十三五”工作思路和战略重点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议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
确立“1121”工作思路,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