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现状评述

2014-09-22王晨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大学生

摘要:本文对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现状展开了评述。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产生的困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基本问题、学生的个人信仰状况、针对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4个重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研究综述

0 引言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催生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当代大学生在个人信仰方面,自我分辨意识较弱,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侵蚀,从而迷失了个人价值观。基于这种情况,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优秀思想价值灌输给他们,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培养新时期思想政治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对于未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信仰教育研究的焦点之一,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四个维度

从国内来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信仰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时代课题。为回应实践的需要,学术界开始深入探讨信仰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转“危”为“机”。刘建军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和信奉;二是指“信仰者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三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性或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陈建民、阳鲁平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它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认识,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情感,是一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和信念,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2]秦维红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强调这一信仰的学理基础,[3]李粲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现实的信仰、科学的信仰、崇高的信仰和健全的信仰。刘晓凯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效应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4]

1.2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的研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新旧体制交替和对外开放加大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风气、伦理观念、道德标准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同时,各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消极的价值观念乘虚而入,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信仰迷茫。宋俊成、刘晶认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六大挑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严重威胁和诋毁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和真理性;历史上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造成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倾向;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多种文化的交错,影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致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网络时代,不健康的东西大量充斥,妨碍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自身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尚未成熟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尚未牢固树立。[5]丁丽娟,陈海认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出现和持续存在与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潮的事实直接相关;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对社会主义的情感疏离;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冲击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校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6]

1.3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主流是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但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情感不足;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向,宗教传播有一定势头;各种封建迷信、现代迷信渐有市场;部分大学生对文体娱乐明星过度崇拜;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2009年,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堪喜,问题堪忧。主流在于: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数希望加入党组织。堪忧在于:理性信仰感性化,信仰分布多元化,入党动机功利化。[7] 2011年,张艳宏通过以大连地区五所高校为对象调研发现,内心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只有35.2%,而有51.0%的学生选择了思考过但没有确立,13.8%的学生从未思考过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8]孙婉,鲁志美认为,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仍应注意到在很大一部分高校学生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和缺失,包括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非理性化、多元化、功利化和宗教化。[9]

1.4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的研究

目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内容庞杂、角度各异。归纳起来,代表性的视角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的角度出发,如张艳宏认为,应当关照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加强信仰选择能力的教育。[10]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分析,如靳玉军、陈亮从大学生知、信、情、意、行转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为大学生奠定坚实理论功底和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沉的时代情怀,造就一种自觉追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供实践锻炼和自觉践行的平台。[11]三是,从教育本身出发,探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2 关于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

大部分研究学者都赞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的观点,在当代思想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对于大学生的个人信仰的形成,有着很好的引导启示作用。许多学者对高校的学生信仰状况做了调查研究,并对其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做了重点研究分析,结合实际对如何提高现阶段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思考。

一些学者通过对经典文献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并未否认马克思主义是信仰,只是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使用较为审慎。学者们普遍认为,信仰并不等于宗教,在人类信仰史的发展过程中,信仰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任何信仰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不例外,它的出现,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在无产阶级世界,更是成为很多人的精神指引。

学术界认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主流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者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认为当代大学生主流认同马克思主义,但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失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大学生信仰过于杂乱,对良莠不齐的思想价值分辨能力较差,部分学生过早地形成了世俗化、功利化的思想价值观。

探索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般方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可采取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多种方法。

3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目前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不够深入,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思考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如何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不多。

3.1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较多学者倾向于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定义为一种精神现象,虽然在分析时提到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行动,信仰必须践行,但在定义的时候未明确指出。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成要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关于信仰构成要素的观点较多,大多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认为信仰包括知、情、意等要素。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信仰,不仅包括知情意等精神要素,还应包括信仰行为。因此,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成要素时,应当从精神和行为两个层面分析。

3.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指向不明确

一个方面是缺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的探索。缺乏目标探索的教育,其效果是不会很好的,目标是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确立科学的目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目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论述较多,但均缺乏对教育目标的清晰准确界定。有学者根据高校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但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目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应当更加具体。

3.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马克思主义课程,但是其讲课的模式和授课内容的深度,都不能很好的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传统的教育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其针对性较差,教师授课的思想感染力不强,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学术界关于信仰教育方法的研究大多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尚待商榷。有的学者从信仰教育实施的常用方法和特殊方法的角度,认为信仰教育实施常用方法包括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集体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特殊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和心理咨询教育法等。这些方法的探索非常全面,但这些方法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均适用,缺乏对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另外,可操作性方法探索不多,如对于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怎样进行理论传授,学者们多论述理论的来源、作用等,缺乏运用要求、操作步骤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J].1997(2).

[2]陈建民,阳鲁平.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J].求索,2004(6).

[3]秦维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J].晋阳学刊,2007(5).

[4]李粲.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洛阳:河南大学,2005:7-9.

[5]宋俊成,刘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6]丁丽娟,陈海.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7]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与对策[J].北华航火工业学院学报,2008(2).

[8]张艳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分析——以大连地区五所高校为对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

[9]孙婉,鲁志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危机省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10]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1]王域霞.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与教育[J].理论学习,2011(7).

作者简介:

王晨旭(1979-),四川凉山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