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014-09-21王莉莉

北方经贸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王莉莉

摘要:中小企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仍然面临体系发展尚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风险共担机制脆弱、担保圈风险加大等诸多问题,针对性地在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自身建设、风险共担机制、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圈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79-02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现状

(一)信用担保体系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安徽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较快,截至2013年底,全省融资担保公司户数已达378家,户均注册资本1.2亿元,是2010年规范整顿前户均3900万元的3倍。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有3家,5亿元~10亿元的有2家,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达242家,安徽省担保集团业务规模已居全国第2位。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企业户数4万余户,融资担保责任余额增至1389.9亿元,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全省担保机构平均放大2.53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2013年全年,安徽省落实各类财政性担保资金近60亿元。国家工信部、财政部18亿元用于支持全国融资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业务补助和低保费补助,其中安徽省48户融资担保机构获得1.06亿元补助资金,获得国家补助资金额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省)、获支持机构数居全国第四,均为历史最好水平。2013-2017年,除安徽省财政每年安排11亿元,各市、县(市、区)等额配套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之外,省财政再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注资安徽省担保集团对县(市、区)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参股。

(三)以再担保为主要方式的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目前,安徽省初步建立了以省担保集团为依托的再担保体系,体系成员单位达80家,覆盖全省16个省辖市、75%以上县(市、区),已为超过4.9万户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1268.7亿元再担保。该方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作为再担保“安徽模式”向全国同行业推介,加强担保公司治理。

(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正在完善

据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提供的材料显示,2006年安徽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为平台,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3年9月末,该系统累计收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48316户,取得银行授信意向的中小企业户数15709户。

(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安徽省财政除了参股县(市、区)融资性担保机构,还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合理确定担保费率,年化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5%,目前安徽省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费率约为1.65%,相较于部分地区目前3%-5%的担保费率明显偏低,这表明国有担保机构切实发挥了公益性和引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对经济贡献力度与其获得融资支持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不匹配现象。2013年,安徽中小企业对经济贡献达60%,GDP占比接近60%,新产品开发占比超80%、解决了90%的城镇就业岗位,税收贡献超过60%,超60%的发明专利、出口创汇在中小企业。而从金融支持来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占全部贷款比例近三分之一,贷款申贷获得率为八成左右,贷款覆盖率接近三分之一左右。当前,安徽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偏小、覆盖面不广,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先天不足”、信用水平低制约其融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而目前大多中小企业均面临规模偏小,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超半数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偏低。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加上中小企业缺乏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其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机构大多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贷款提供担保,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此外,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担保机构往往提高担保条件以降低风险,这无形中制约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三)风险共担机制脆弱

长期以来,信用担保业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正规业务利润空间狭小等盈利与发展模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银行风险与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主要的风险。据有关资料显示,60%以上的金融机构不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即使共同分担风险,分担比例也只有10%,最多不超过20%。这种现状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的进程和担保机构的发展速度。

(四)担保圈风险加大

在当前整体经济增幅放缓以及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上升的环境下,许多保证人的保证能力恶化,引发第三方保证类贷款的风险。担保圈与一般的担保链条相比,由于其高传染性、强隐蔽性和难协调性,破坏性和危害性更大。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担保链、担保圈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不少地方频繁出现。以江浙地区某企业为例,2012年末,以该企业为核心的担保圈共有五级担保链,涉及的企业近百家,贷款总额高达数十亿元,其中任何一个链条断裂都将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引发当地经济和社会波动。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资本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安徽省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上信用担保行业自身具有较大风险的特性,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使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三者共同发展,有利于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筹措资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商业担保,合理制定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将民营的有实力、口碑好的机构纳入到担保机构的行列中。在政策性和市场性的双重轨道上将担保体系的完善落到实处。建议以省级为标准建立中小企业的再担保,对市场上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统一整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的自身建设

培育和提高企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防范企业自身可能出现偿债能力不足、不履约等情况的发生。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回收机制等,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自身风险防范水平。通过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约意识。

(三)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

从国际惯例来看,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如法国担保机构承担的责任为50%、日本和德国50-80%、美国80%。尽管当前安徽省已建立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但政府投入毕竟有限,同时建立与协作银行的风险共担,有利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交流,建立贷款担保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风险。同时,也能有效防止银行因为不存在信用担保风险而放松对受信企业贷款审查和监督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用量化的指标体系跟踪中小企业景气状况,在风险临界阈值到来时,启动相应的保护措施,力争将其风险降至最低。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事前的前瞻性揭示风险、防控风险,比事后的被动式化解风险更加重要。积极化解“担保圈”危机,对于正常的担保圈,要求提高抵质押比重、更换担保人或改为其他业务品种等方式,将圈内担保额降低;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则通过并购贷款、债务重组、土地置换、政府帮扶等方式逐步化解。加强对担保圈的风险防范,应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必要条件下进行授信系统和担保系统的数据互通,加强金融系统中担保圈、风险事件的信息共享,增强对担保链、担保圈企业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而融资性担保体系的规范健全、政府部门对担保圈风险协调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尤其迫切。

参考文献:

[1] 刘奇中,许 红.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31-35.

[2] 王 波.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2(10):153-154.

[3] 王颖驰,张晓蕾.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4(2):127-128.

[责任编辑:兰欣卉]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