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赤子心

2014-09-19张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乡人鲁庄公鲁国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一篇极具个性风采的文章。它通过人物言论这一巧妙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了以曹刿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军事家的先进思想韬略。曹刿当时只是鲁国的一位下层武士,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国家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和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曹刿的一颗平民赤子之心,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

作为一位普通的百姓,曹刿身上有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国家的一员主动为国担忧,积极为国分忧,努力为国解忧,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责任意识。一句口号,喊出来很轻松,行动起来便难能可贵。危难之际见真情,曹刿的为国真情便是在“齐师伐我”的国家危难之时表现了出来,于是“请见”二字,更彰显了曹刿做出这个决定时那份果断和坚定。面对国家的危难,同样为国家一员的乡人,却并不能理解曹刿的举动。是啊,“肉食者谋之”,这样的国家大事自有人来过问,事实不也是这样吗?鲁庄公不是做出了“将战”的决定了吗?“又何间焉?”,冷冰冰的词句折射出的是一颗冷冰冰的心。通过这四个字,笔者仿佛真切地看到这乡人嘴角流露出的不屑和哂笑,笔者的心也不禁打了一个寒噤。真的是无需“间”了吗?仔细分析,我们便不难看出这里的危险,当时的形势是齐强鲁弱,而鲁庄公面对齐国入侵,凛然应战,看起来好像表现出了他不畏强敌的朗朗硬骨,但细究起来却很不靠谱,鲁庄公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应战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如此轻易的决断,将国家置于了一个多么危险的境地呀?而这些,有时恰恰是那些鄙陋之人所看不出来的。因此,对家国的责任,对形势的判断,让曹刿必须担起责任,必须义无反顾。“乃入见”简洁的话语写出了曹刿的坦然和自信的心理,心底无私天地宽,为国尽言尽忠,又有何惧?

曹刿来自平民阶层,直接的社会生活,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以民为贵的治国道理。民乃国之本,这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如何才能让鲁庄公真正理解这一深刻的政治思想呢?这在当时的政治现实中,显得尤为困难。曹刿并没有直接告诉鲁庄公是什么或为什么,而是在几轮问答之中,帮助鲁庄公正确认识决定战争胜败的政治基础是人民。在他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中,鲁庄公首先想到的是“衣食所安,必以分人”,但曹刿认为这样做“民弗从也”。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用词变化。鲁庄公说的“人”指的是贵族近臣,他将战争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显然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在那个时代,真正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是那些平民和奴隶,而不是那些贵族近臣,所以曹刿说“民弗从也”。就在这细微的用词变化中,折射出两个人不同的政治自觉。接着鲁庄公又想到了神灵的庇佑,这在当时以宗教祭祀为主要政治手段的现实社会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曹刿再一次否定了鲁庄公的认识,这不仅仅需要勇气和胆略,更需要睿智和清醒。其实,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来看,他也是一个很有政治思想的人物。他首先想到了物质的因素,然后想到了精神的力量,这样的考虑不可谓不全面,但是他恰恰忽略了物质与精神的承载对象——人民。

当鲁庄公面对大大小小的案件,提出尽量公正客观据实办事的时候,曹刿立刻肯定了他的做法,因为到此鲁庄公才关注到了曹刿最想提醒他关注的对象——人民。曹刿应答的话语表达了三层意思:这样做的本质——忠之属也;国家应战的基础——可以一战;个人请求参战——战则请从。曹刿何以现在才提出为国参战?因为首先他需要弄清鲁庄公具不具备应战的条件,即人民的支持率,缺失了这样的政治基础,一切的战争准备或谋略都无济于事。能为人民谋福利,据实办事,赏罚分明,国家的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通过这样简洁的对话过程,曹刿帮助鲁庄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政治思想的局限,懂得了民心向背才是战争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曹刿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曹刿的平民赤子之心还表现在他相机而动的军事谋略上。清谈需有实践来辅助,才能彰显思想的价值。曹刿为国尽忠凭借的可不仅仅是匹夫之勇,莽夫之胆,在本次战争中,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运用得淋漓尽致。首先,在战争中掌握了行动的时机,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齐国军队长途远袭,再加之国力强盛,自然是信心满满,期待一鼓作气击溃鲁军,颇有狼入羊群之势。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也蕴藏着危险,如果不能顺着强劲的势头一路高歌狂飙,一旦泄劲则再难恢复士气。羊斗不过狼,但可以耗死狼。曹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尽管齐人多次击鼓进军,他仍是无动于衷,即使是鲁庄公下令进军,他也只是简单的一句“未可”,断然拒绝。直到齐军三鼓之后,齐军士气衰竭,曹刿立即令出击:“可矣。”同样的干净简洁。这正是基于曹刿对战争心理的深入地剖析研究,充分体现了他非凡的军事谋略。同样,在追击败军时,曹刿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待冷静的观察分析后,才做出正确的决定,“遂逐齐师”。或许,有人会说战争的机会转瞬即逝,他这样做是否会贻误战机?有可能。但是在当时齐鲁两国的力量对比现实之下,在扩大胜利成果和不让军队贸然涉险这二者之间,曹刿首选后者,因为鲁国冒不起这个险。本次齐鲁之战,鲁国国君亲自参战,可见鲁国已是倾全国之力抗衡齐国,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是容不得半点疏忽,曹刿必须在确准时机,确保把握的前提下才能下令追击。曹刿身系家国安危,其内心的承载又岂是那冷眼旁观的乡人,那鄙陋浅薄的肉食者所能理解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平民赤子尤可贵。曹刿的爱国赤诚和卓越才智,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发人深省,催人奋发。

(张勇 江苏省淮阴中学 223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人鲁庄公鲁国
东野稷驾马车
散心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讨厌自己
柳季与岑鼎
讨厌自己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藏虱
肉食者“非”鄙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