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式鉴赏”在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运用

2014-09-19朱陈琦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文本

中职语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全新的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个性应得到充分发展。

“和式鉴赏”理论,是刘真福先生在《论和式鉴赏》中提出的一种阅读鉴赏的理论。它是指“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持有不同看法的鉴赏。不同读者的个性差异是和式鉴赏的主观基础”。新课程语文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与刘先生提出的“和式鉴赏”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可以充分借鉴“和式鉴赏”的理论,允许学生的阅读鉴赏存在差异性、对立性。

一、建构课外读本体系,尊重个性选择

阅读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为学生编制《好书目录》,推荐近900种好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向学生推荐读物可以简化学生搜索的过程,在保护其个性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自己阅读的目标,不至于淹没在文本海洋中。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建构学生需要的读本体系。

(一)传统阅读的纸本读物推荐。除“大纲”规定的文学名著外,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推荐对课堂教学有拓展性的读物。(1)类比型读物。这是在学习某一内容或某一类型的文本后,参阅其它类似或相对的读物,以分辨其异同。类比阅读包括同一作者不同时期或同一主题作品的比较阅读,不同时代相类读物的比较阅读。如语文基础模块选取了郁达夫的名篇《江南的冬景》,如画般展现着冬季之美。而反衬对比手法是郁达夫散文的特色,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他的另一名作《故都的秋》,会有更深的感受。还有同一时代相类作家作品的比较阅读,如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可以查找北宋其他诗人诗作,如辛弃疾作品。(2)印证型读物。这是为了证明某个问题,而参阅若干与之有关的文本。如语文拓展模块《鸿门宴》中,塑造了“失败的英雄”项羽,“善于用人”的刘邦。对于这两个人物,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读物更广泛地寻找有关两人的资料,如《汉书》、《三国志》。(3)发散型读物。这是在学习某个作品时引发新的问题,或出现新的途径,于是围绕这些新问题采取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如在学习《欧也妮葛朗台》时,寻找世界“四大吝啬鬼”,也可与中国“四大吝啬鬼”进行比较理解,通过发散型阅读,加深学生对经典人物的了解,以及对人物塑造方法的关注。

(二)电子阅读的网站网页推荐。在电子媒介肆意扩张崛起的网络时代,避免学生盲目浏览,简化学生的操作,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阅读站点。如报刊网络版,如《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门户网站,如新浪(http://www.sina.cn);网上大型图书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e.gov.en);个人性质的藏书屋,如中国古典诗词(http://www);评书论坛,如新浪读书论坛(http://cache.baidu.com);还可以精选一些优秀作者的个人网页等等。对学生引导推荐时,也可结合上述三种拓展阅读进行网页链接,通过描述各网页链接的内容特色,起到网络导航作用。

二、搭建对话平台,提升个性解读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倡导学生个性解读,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并尊重多元化的对话结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一)生本对话,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激发内心、寻找自我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读本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而中职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有自己独特见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理解。

(二)师生对话,共同探究。《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获得文本信息的同时,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扩充。比如学生喜欢阅读《幽默大师》等杂志,以诙谐的画面、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引人入思,对社会现状,当代思潮进行反思;教师可引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二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共通点,学生从画作、文本等多方面、多角度来感受生活和人生价值。

(三)生生对话,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生成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开阔境界。《红楼梦》中贾宝玉、王熙凤等众多人物,学生各有所爱。通过相关的书籍或评论的查阅,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以网络平台或博客平台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进而引发学生对感兴趣的阅读点的深入探究学习。

(四)尊重多元的对话结果。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而每一个学生又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应得到尊重和鼓励。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三、创设多维互动空间,倡导个性张扬

多维的互动空间,把阅读和交流的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凸现创意,从而实施个性化的阅读。互动的空间,除了传统的笔墨书写空间,还有更广泛便捷的网络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张扬个性。

(一)传统写作空间。在阅读中,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点”,以文字形式进行表达。这样读写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张扬个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1.校本《录与思》,记录每天的感悟。叶圣陶先生非常推崇,阅读时“想到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使思、看、忆配合在一起达到高效阅读目的。学生将每天的阅读所感,以一句话的形式简单记录。也许正是这种小丁点的新鲜想法,为考场的作文写作提供很好的触发点。2.《读书笔记》,记录每周的心得。阅读完成,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同时定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以及读书笔记的讲评,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反思深刻的道理。3.研究性课题,是较专业的研究。对同一主题有深入思考的学生组合成研究小组,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比如《嘉兴名人沈钧儒研究》。课题的小论文形式能巧妙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现代网络空间。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时发起广泛深入的讨论,在同步或异时的交流中进一步思考,完善自己的概念和思想。这种交互式阅读不仅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还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1.创建交流性论坛。在论坛上,学生可通过多种形式,发布阅读心得。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与社会各阶层对于同一主题的探讨,深化理解;也可以通过论坛来征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更高的效率和时效性。2.建立班级博客。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博客群组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活跃的对话平台。利用班级博客,学生可以记录阅读心得,搜集一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整合成一个强大实用的资源库并能与大家彼此分享。教育博客作为学生交流平台的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以“和式鉴赏”为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生命自由生长。

参考文献:

[1]刘真福.论和式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20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曾样芹.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1999.

[4]韩雪萍.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出版社,2003.

(朱陈琦 浙江省嘉兴技师学院 31403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文本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