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到故乡,但我们身处日常

2014-09-18黄海

美文 2014年13期
关键词:代人祖辈父辈

黄海

读了朱强的散文《那些飘来的事物》,让我在回溯自己的记忆,十多年前我已经离开的并被城镇化侵袭的故乡,它真是我心底有所依靠的故乡么?这个故乡真实存在的,又被彻底边缘,但至今还在文字萦绕的故乡可靠吗?我一直疑惑这种省问是否变得不经对敲而支离破碎。故乡在每个人味蕾残存的记忆都是片段的,也许我们一生终未离开,却在拼命逃离,越远越好。这就是中国离乡式的悖论,在内心纠结中产生虚幻的假摔,乌托邦的营造,故乡成为一种皈依,一种宗教地。“月是故乡明”,那终究不愿面对和回去的故乡,每个人有多少难言之隐?

“最终我们都要回去,回到不是故乡的地方,继续生活。”这就是现实,是他们坦然而对的日常。朱强这代人它们对故乡的理解不同于背井离乡的祖辈,也不同于在被迁徙中失去故乡的我或我们。他在故乡不再是父辈遗留的祖产,那个虚无得只有童年记忆的地方,它无比清澈、光鲜,而隐饰浑沌、贫穷。“故乡”由此在一些人的记忆中变得不可捉摸。回到常识中的故乡有多难?在中国农耕和乡村文明依旧顽固侵扰的今天,不必说抵抗、担当,就算恻隐之心、面向真实的勇气也是可有可无了。

朱强的散文给我来带阅读的启示是故乡已成文人墨客的名利场,他们冠以故乡并代表故乡以唯美、苦难、高大、固步自封、农民哲学的代名,故乡在漫天飞舞的文字中变得轻飘和伪饰,与我曾经熟悉且丰饶的故乡格格不入。巨大的嬗变和没有思想准备的对接在瞬息万变之间找不到切合点,故乡如此在世外桃源中沉沦。

我以为我生活中的日常才是安放心灵的集散地,它是我身边的街道、咖啡馆、健身房、购物广场、公共场所和居住社区,大一点说是我的居住地,我可以在此闲坐、散步、聊天和安眠,但能安稳我们内心的生活,它一定是丰盛而繁复的,它带给我们诸多的困顿和愉悦,思索和返照。这种故乡一定是真实的,而不是游离在永远或者有多远。

阿微木依萝的《落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在我看来她在还原她的故乡,那个正在衰败得一塌糊涂的故乡,她和他们却在坚守一种信念和美好。这种守望是一种崇尚,却不是皈依。这是一种状态,却不是信仰。阿微木依萝们,他们在点燃那个似曾相似的故乡,我们的祖辈,父辈和自己激情燃烧的地方。

他们这代人对故乡的理解跟父辈千差万别,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种变化。青春依旧,故乡苍老,这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故乡不老是一种虚妄,它终究没有成妖,更不可能成仙,它应该被真是还原到有人的地方,除了劳作和生老病死的轮回,它还有喜怒哀乐和我们的表达。向孕育了我们的遥远的故乡表达致敬——那些存在的亲人和族人,那些鸡鸣狗叫,那些牲畜和草木。当然我们还要向触手可及的世界,我们回不到故乡,但我们身处日常。

猜你喜欢

代人祖辈父辈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总是见证时代的魔幻,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尊敬父辈
两只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