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2014-09-16龙海丽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乞巧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龙海丽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既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又要学习如何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而在语文课上古诗教学中寻找并抓住语言训练的“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找“搜集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而对于非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就只能放在课前完成了。

例如,我在教学《乞巧》一文时,让学生搜集了林杰的简介、“乞巧”、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星和织女星、乞巧节的古今过法等资料。在板书课题“乞巧”后,指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解释课题“乞巧”是古代节日,也称为“七夕”,在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会在节日当天采用多种形式向织女乞取智巧。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颇受中国人的喜爱。板书作者之后,再指名学生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林杰,唐朝人,字智周,福建人,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写文章了。在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古诗内容时,交流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乞巧节的古代过法,有效地补充了古诗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搜集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找“读点”,理解内容,把握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中我总结了一套阅读古诗的方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品出感情;四读,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小学教材上的古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完全可以把握这些古诗的节奏规律,所以“读出节奏”这一步骤可以在“读准字音”之后利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而第四个步骤“熟读成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很容易的,完全可以在课上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四个环节中,第三个环节用的时间较长,也是最难的。品读古诗的过程中,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联系写作背景品味古诗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读出感情”的深度。

《乞巧》这首古诗中“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了,唤起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这首诗浅显易懂,教学时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注释和课前搜集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乞巧节的古今过法等资料,就可以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情感了。当学生读到教师给的资料“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等韵调十足的乞巧歌的时候,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达到了整节课的高潮。

古诗“读点”的四个步骤,一般5到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而读的内容以古诗本身为主,以插图、注释、搜集的资料、教材上的“资料袋”为辅。

三、找“说点”,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

古诗的语言是简洁凝练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例如,古诗《乞巧》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认为“牵牛织女渡河桥”是怎样的场景时,一个学生是这样讲述的:

2012年的七夕到了,牛郎和织女的孩子金哥和欢妹早早就起床了,他们吃了爸爸做的早饭,就认真地打扮起自己来了。金哥穿上了校服,还戴上了红领巾,打扮得十分精神。他把自己喜欢的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选了两本装进了书包,又把自己一年来得的奖状装进去,就去催欢妹了。欢妹穿上了爸爸给买的花裙子、红皮鞋,又去理发店梳了一个最流行的丫丫辫,这才满意地收拾起自己要带给妈妈的东西。她东挑挑西选选,没有满意的礼物送给妈妈,索性放下所有的东西,拿起自己的画笔,轻描淡写,几下就画出了一幅全家福,画面上爸爸抱着哥哥,妈妈抱着自己,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牛郎出去锻炼回来了,见金哥和欢妹都准备好了,就叫上他们俩出门了。一群喜鹊正等在他家门口,见他们都出来了,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他们热热闹闹地上路了。

晚上八九点钟,他们终于赶到了银河边,只见成千上万只喜鹊有序地搭成了一座鹊桥,牛郎左手拉着金哥,右手拉着欢妹,三步并作两步向前走去。金哥、欢妹老远就大声喊着:“妈妈——妈妈——”鹊桥的那一边,织女带着一个大包袱缓慢地向他们走来。大约还有二十米远的时候,四个人快速地向对方跑去,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金哥赶快让妈妈看自己的校服和红领巾,迫不及待地讲述着自己上小学以来的有趣的事。欢妹把自己的画拿了出来送给妈妈,妈妈接过全家福,不觉伤心起来。欢妹轻轻地给妈妈擦了擦眼泪,说:“妈妈不哭,要是妈妈想欢妹了,就看看天上的星星,那就是欢妹的眼睛,欢妹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妈妈的。”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去看妈妈为他们准备的一年四季的新衣服了,牛郎就向织女诉说着一年来家里的变化和自己的相思……

多么细腻的语言表达,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想象说话,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更加丰富多彩。

四、找“写点”,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练写生字,抄写古诗全文,默写名句,扩写全文,仿写、补写某个情节等,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个恰当的“写点”作为本节课的小练笔,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感受:“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学生扩写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场景。

每节课课上小练笔的坚持,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

抓住了以上语言文字的四点,古诗教学就可以准确地落实“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乞巧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乞巧》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乞巧七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