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构式理论看网络“流行语”

2014-09-15杜杰

文史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习语语素构式

杜杰

“构式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产生的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它传入中国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借助来对汉语进行研究。本文就试图通过“构式理论”,同时结合汉语的特点来分析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俗语言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网络上各种流行语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例如前几年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姜你军”“火箭弹”。这些“流行语”与人们较为关注的物价的涨幅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每一个语言项目,都对应着一种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商品。当然,它们不过是普通民众对商品价格上涨的一种“吐槽”(调侃)而已。这类流行语可能会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不断出现并且衍生出新的成员;但同时又不会像别的流行语一样发生语义的泛化而指向其他类别的对象,它们总是稳定地局限于某一类商品。

构式理论认为,语言就是一个一个的构式,每一个构式都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而且,内容会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可以看出语言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框架组成,当把不同的语素或词语加到这个框架当中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以“蒜你狠”这类网络流行语为例,其结构就是“A你B”,这就是一个框架,也就是形式。但是这类流行语的制造者能够自由地对着一个“[]你[]”的框架进行操作吗?如果能的话,这个系列的次生体流行语将会无穷无尽地大量繁殖出来,而不是有限度的数量。事实上人们的语言操作受到一个严格的条件限制,即只能对具有“[]你[]”框架的习语,而不是直接对“[]你[]”这个框架进行操作。也就是说,“[]你[]”框架不过是流行语的制造者寻找原型时的一个标准。如果一个A要想进入这个框架就要满足两个条件:1.A必须是商品,而且价格涨幅要高;2.A必须与构式母体,或者原型中的A,如“算”谐音,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进入这个框架。再比如,“姜你军”、“豆你玩”,它们的框架原型都是“A你B”。

还有一类网络流行语是“谐音借代型”,例如:向钱葱(向前冲),苹什么(凭什么),糖高宗(唐高宗),煤超疯(梅超风),盐王爷(阎王爷),粥扒皮(周扒皮),油激战(游击战),薯道难(蜀道难),虾起哄(瞎起哄),汽得慌(气得慌),瓜瓜叫(呱呱叫),鸭扁你(压扁你),米魂汤(迷魂汤),茶不倒(查不到),虾一跳(吓一跳),税大叫(睡大觉),钛厉害(太厉害),腐不起(扶不起),不蛋定(不淡定)。它们与前一类流行语在构式上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其实,两者都是对一个习语进行框架提取、谐音替换的操作而形成的。这就完全可以设想在操作之前,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步骤,那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可能进入两个系列的习语进行筛选。问题就在于,“唐高宗”系列的筛选标准宽泛一些,只要满足形式上是一个三字格,能与涨价对象的名词表现发生谐音关系,就可以进入操作;而“蒜你狠”系列的筛选标准则严格一些,除了上面两个标准之外,还需要满足具有“[]你[]”的框架。

为什么汉语中可以产生这么多形象的网络流行语?这与汉语本身的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汉语不像其他字母文字,它有语音、字形、语义三个内容,其中语音和字形都可以是形式,而且语音和字形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汉语在形式方面比其他字母文字有更大的变化空间,正是这种变化空间的存在为汉语衍生流行语提供了便利。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研究构式理论的学者中有的认为语素就是一种构式。对于汉语语素来讲,这种观点更合适;因为构式语法将各种语言单位根据其是否可替代而分化为实体构式和图式构式。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由于其组成成分的不可替代,属实体构式。但即使是实体性的习语,它的构式义也并不总是编码在全部的构成成分上,很多情况下它只决定于部分成分的使用;只要这些成分保留着,构式义也就能维系。因而,习语也能通过保留这些与构式义直接相关的成分而舍弃其他成分,形成一个可替换的框架而获得能产性。借助这种可替换的框架和汉字字形、字音丰富的条件就可以顺利地产生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流行语。

“蒜你狠”之类流行语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构式。它反映出语言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种投射和结合造成的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结果。伴随着社会现实的不断演进,网络流行语的系列也同步发展,显现为一种动态的格局。借助构式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汉语中的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机制,甚至可以利用构式理论创造新的流行语。但这种流行语的大量出现,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在丰富语言事实的同时,会不会削弱汉语的精确性,则是值得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2004(2).

2.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J].当代修辞学,2010.(3).

3.刘玉梅,Goldberg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反思与前瞻[J].现代外语,2010,(5).

4.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王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外语教学,2008.(11).

6.李小华,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J],外语学刊2010,(2).

7.宋云霞,杨维秀,构式视角下的幽默生成机制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语言学与运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习语语素构式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