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4-09-1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务实训物流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一、前言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资格取证考试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实操部分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胜任各类企业仓储配送业务相关岗位的操作及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该行业的准职业人。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以仓库或配送中心的营运业务为蓝本,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各类商品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调度等业务中需要处理的各项任务,演练各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要点,使学生在应知、应会、典型业务的训练中,能识别并养护仓储设备;完成进出库组织与作业;进行仓库分拣作业;规划与布局;成本分析与控制;储区安全及防范;能对货物进行正确的储存与盘点;能根据客户的订单合理组织配货;能对在库商品进行合理的补货;能有效运用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及信息操作系统;能对配送中心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承担现代物流仓储业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实务运作与经营管理的水平。

图1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定位分析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主要内容与成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按行业和企业需求量身定做、教学过程按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能识别并养护仓储设备;完成进出库组织与作业;进行仓库分拣作业;规划与布局;成本分析与控制;储区安全及防范;能对货物进行正确的储存与盘点;能根据客户的订单合理组织配货;能对在库商品进行合理的补货;能有效运用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及信息操作系统;能对配送中心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

图2 教学整体设计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展开,包括各类企业仓储配送相关业务的调研→确定该课程培养目标→仓储配送各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学习领域的创建→学习情境的设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以完成“仓配业务完整业务流程及管理”为主线,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采用项目驱动法,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即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同时融入适度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转化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仓储、配送业务操作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仓储、配送作业的工作流程,分不同的岗位来设计教学内容,每个工作岗位都对应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图3 工作过程的结构——完整的行动模式

模块七配送管理任务1:配送流程管理提出向某类企业提供配送任务,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和流程管理任务2:配送作业管理提出配送作业任务单,按订单要求进行配送作业任务3:配送运输积载技术提出配送任务单,含货物数量体积重量信息,进行目测估方、车辆积载作业任务4:配送车辆调度与路线优化配送任务单,含配送目标节点位置及车辆配载情况,进行线路优化和车辆调度模块八配送中心运作管理任务1:配送中心组织管理对上述任务建设的配送中心进行方案设计,包括流程、组织管理和配送方案任务2:配送中心商务管理提出配送中心客户需求,根据需求拟定配送合同,并进行服务成本核算

图4 教学过程进阶图

(二)实训环节改革

该课程的教学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考证和全国物流技能竞赛的要求进行,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环节比例,加强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证、物流技能大赛结合,通过企业真实仓配任务、分角色扮演、模拟竞赛、工作体验等方式,从信息的分析、实施的设计、业务的操作、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为保证本课程实训教学任务,可以开发多种途径,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1.校内实训

(1)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训资源,组织授课教师开发实训指导书,利用仓储、配送管理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在实训场地进行实操训练。

(2)实训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的组织要具有灵活多样性。

(3)实训任务设计:明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模拟实习环境→模拟实习岗位→模拟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以职业能力评价综合能力。

2.校外实训

(1)与各类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仓配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时的岗位适应能力。

(2)坚实产学结合,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先进、主流的仓储、配送管理模式。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综合能力训练

1.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在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教学等方式。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仓储、配送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适应各类企业仓配业务主要职业岗位为技能训练核心。

教师教学要起指导、引导、启发作用;学生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有目的性,要结合任务,注意理解和掌握各个工作岗位及业务类型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管理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流程模拟、单据和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信息系统操作结合起来,使其真正能够模拟企业的营业场景和体现实际工作的技能需求。

2.综合能力训练

以提供仓储兼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为蓝本,以仓储设备的操作与养护及货品入库、在库、出库、运输的工作程序为脉络,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演练各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管理方法、操作规范、单据缮制及信息系统的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重点培养学生的仓储设施设备操作、仓库保管作业、仓储经营管理、配送组织与管理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并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既会动手、又会动脑,既懂技术操作、又有经济头脑、又懂管理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表2 能力结构图

(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1.过程性考核50%(常规: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占10%,实操考核占20%、上机考核占10%、课堂训练、小组讨论及资料收集10%)。

2.校外训练20%(现场考核、调查报告)。

3.期末考试30%。

图5 课程考核方式

(五)课程改革成果与特色

1.成果

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运用了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在参考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国际贸易企业的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服务的运作实务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项目。

本课程打破以往理论、技能、单据、设备、信息系统等相互分割、分别讲述的模式,而将上述与企业实际操作和每个环节密切相关的技能要素进行重构,真实反应企业的实际操作情景和技能需求。

2.特色

(1)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按行业和企业需求量身定做。

(2)教学环境为仿真的实训室和真实的仓储、配送物流企业操作现场,训练任务真实,可操作性强。

(3)教学过程按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进行设计。

(4)企业全程参与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科学合理。

四、结论

本课程改革实践体现了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着眼于作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精神,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实现了从“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主”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杜丽茶,陈建华.高职院校同步仿真教学法的探索——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09,(08).

[2]黄静.从推进式到拉动式构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新体系[J].物流教学,2009,(04).

[3]侯秋琚.谈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点、线、面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10,(01).

[4]黎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仓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物流科技,2009,(05).

[5]李建玲,李怀湘,刘亚梅.《仓储管理》精品课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5).

[6]陈彧.《集装箱码头操作实务》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猜你喜欢

实务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