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探析*

2014-09-15罗锐李卫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区危机大学

罗锐,李卫华

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探析*

罗锐1,李卫华2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北京100048;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任务。多校区工作体系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面临校区间距离、学生分布、校区环境差异、资源配置等新问题,学校管理层应在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架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建设策略。

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工作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招生人数大幅增长,高等学校的发展格局逐步调整,在“大学合并潮”和“大学扩建热”的推动下,国内形成了一批多校区高校。[1]多校区办学使得学校的管理区域从原来的一个扩展到多个,这种区域上的分割必然导致学校资源配置、组织机构、学科建设、工作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统筹和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调动各方资源,涉及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处理流程复杂。如何针对多校区办学特点构建一套应急迅速、协调有序、处理得当的多校区工作体系,将成为多校区大学管理层面临的新考验。目前的相关研究已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体系、机制和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多校区格局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构建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将藉此做出尝试性探索。

一、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工作体系建设的难点

在两个及以上的校区办学,但仅具有唯一法人资格的大学,可被称为多校区大学[2],与西方的多校区大学不同,我国多校区大学主要是在政府推动下形成的,是一种较新的高等教育组织模式。有学者根据中国多校区大学的历史成因,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自我拓展型”,即为了突破单校区的办学资源限制而增设校区;二是“冠他校之名型”,即资源及声望较弱势的学校倚靠相对强势学校,以其之名进行办学而形成多校区格局;三是“合并重构型”,即几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因学科及资源配置需要进行合并,形成多校区;四是“扩展合并混合型”,即合并的原因既有扩展空间资源、又有调配学科资源的需要。[3]不同成因类型的多校区大学会出现不同的工作体系建设重难点,“自我拓展型”的工作体系建设大多以主校区工作体系为蓝本,结合分校区的机构设置进行职能延伸;“冠他校之名型”与“合并重构型”需要根据发展路线对不同校区的工作体系进行整和与完善;“扩展合并混合型”则兼而有之。

另外,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工作体系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学界一般按照权力分配的程度将管理模式划分为:相对集权模式、适度分权模式和混合模式。相对集权管理模式采用直线职能制管理,“全校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适度分权模式采用块状职能制管理,减少管理跨度,各校区有很大自主权,分权领导;混合模式则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2]学校各项工作体系的建设是在管理模式的框架下进行的,不同的管理模式会有不同的建设方案。适度分权模式的多校区大学在各校区都有单独的职能机构,教学、行政、后勤等各类部门配置全面,工作体系的构建可以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反观集权模式下的多校区大学,通常遵循职能“延伸管理”的组织结构,虽有较好的统一性和执行力,但不免会造成管理层级的落差和工作人员调度成本增加,造成工作体系在建设上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二、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校区间的距离问题

校区间地理位置上的距离是多校区大学工作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对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而言,校区间的距离不仅造成了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散重复、分配与再整合等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成本的上升,而且由其导致的路程遥远、交通不便等延时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危机的预警和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克服地理位置因素,构建多部门多层次联动、资源配置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是多校区大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各校区的学生分布问题

多校区大学与单校区大学的区别在于多地的办学格局,这就涉及到教育对象的分布问题。由于多校区大学的历史成因不同,其学生的布局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承接各校区合并前的原有院系、专业设置,学生按报考的专业直接进入不同的校区;另一种则是按照不同的年级或者培养层次来配置校区,如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属不同校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属不同校区等。无论哪种方式的布局,所属校区的学生在心理特点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差异。因此,需要不断研究不同校区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多校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因学生分布所致的体系建设问题。

(三)各校区环境的不均衡问题

由于多校区大学的各个校区存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因而其学习生活环境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新开发的校区往往地处城郊,与城区校区相比,整体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既包含校区之间硬件环境的差异,也包含软件环境的差异。前者体现在教学科研设施及场地、周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社区及公共服务场所等方面;后者则体现在校区管理风格、医疗水平、校园文化积淀、风土人情等方面。一般来看,郊区校区虽然空间资源广阔,教学科研设施丰富,学生活动硬件条件充裕,但其环境劣势也十分明显,如教学科研软资源匮乏、周边公共设施落后、生活交通不便,校园文化氛围也较为封闭等,再加上教师需要往返于教学区和生活区,致使郊区校区治学氛围严重削弱,进而呈现出校区间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均衡问题。

(四)资源配置问题

组建多校区大学的初衷就是要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然而位置距离因素不免会造成校区的重复性建设和资源整合的决策性博弈。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上,这一难题表现为:在建设资源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将其优化配置到不同的校区。例如,是否在每个校区都建设心理素质拓展设施?是否在每个校区都开展团体咨询?如果只在一个校区建设和开展,那么在哪个校区?心理咨询老师在各校区如何配备?以上的配置是最优化的方案吗?诸如以上多种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将是工作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三、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架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所致的诸如自杀等危机事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机制,并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4]根据以往单校区工作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一套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包括三个工作子体系,即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和心理危机应急干预。笔者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5],认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架可如下图所示:

图1 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构架图

四、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策略

如前文所述,虽然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架已经确立,但多校区所致的新问题给体系建设提出了难题。下面将根据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针对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各工作子体系对应的建设策略。

(一)多校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建设策略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遵循提前预防、及早识别、快速反应、妥善善后的准则。[6]预防工作的“早”就决定了多校区的预防体系建设应适当偏向低年级所在校区,并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全面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建设,还应充分关注不同校区学生的群体差异性,可通过分析不同校区心理测评数据总结特点、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调配资源,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整体情况较严峻的校区赋予更大的建设权重。

对于呈现低年级与高年级梯度式校区布局的多校区大学而言,首先应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的角度出发,加强低年级校区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例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策划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专题性团体辅导;开展以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压力及时间管理等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知识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和支持学生自主开展朋辈教育活动等。另外,要加强多校区之间的工作衔接和沟通,针对学生校区迁徙过程中存在的再适应问题,需提前做好搬离前的心理健康服务宣传,做好特殊个案的转介工作,开展适应性的团体辅导,组织高年级同学开展“穿帮带”工作,策划相应的主题班级活动,与后勤部门合作对宿舍调配实施人性化安置,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缝交接等。

(二)多校区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建设策略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是对学生实施心理监护、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最后发出警报的一系列过程,[7]预警过程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成败。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健全和完善各校区的危机监控渠道和机制。不同校区可建立统一的定期排查机制,结合学生个人自查,宿舍长、班级干部、宿管老师和任课老师随时汇报以及对以往危机者的持续关注等方式,及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和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其次,多校区大学应加强多校区网络信息化建设,确保预警信息的横向传递、纵向汇报的沟通顺畅。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依托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积极添置或开发计算机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学生心理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系统等现代化办公系统,以克服多校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零散阻滞造成的效率下降问题。

(三)多校区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体系的建设策略

应急干预工作是整个工作体系中核心部分、参与部门最多、流程和操作最复杂的子体系。如何克服因地理位置带来的消极因素,建立快速反应、有序转介、有效处理的联动干预机制,是构建多校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关键所在。首先,多校区大学应确立“一个体系、多套班子”的组织架构,重点完善各校区属地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工作体系与人员队伍建设。学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系院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和心理委员组织;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相关部门人员在各校区的常驻配置,并且针对郊区校区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的所面临因为环境因素带来的挑战,在各校区尤其是偏远校区实施领导轮班驻勤制度,全权指导和负责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其次,应加强横向合作,寻找社会支持,加强与周边精神卫生医院、相关医疗机构和警务危机事件处理机构的联系,建立多条心理危机干预处理和转介工作的“绿色通道”。最后,应根据各校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出校区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工作预案,并结合预案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模拟演练,确保危机干预体系运行的快速高效和协调有序。

总之,多校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建设需要理顺预防、预警和应急干预三个子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全面预防来提高预警敏感度,以完备的预警来增强干预的效果和力度,再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遏制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将其扼杀在初级阶段,反哺育于预防工作。另外,体系建设还要优化内部资源,协调好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和交互作用,让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组成之间有效磨合,联动运行。在系统构建和动态管理的理念指导下,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将形成纵横交叉、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体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化危机为转机,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1]毛亚庆,吴合文.合并高校整合管理的文化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24-30.

[2]晁华荣.大学多校区管理优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沈红,陈运超等.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6):63-71.

[4]陈道明.现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干预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82-83.

[5]罗锐,杨志强.多校区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3,(1):56-58.

[6]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90-93.

[7]张本钰.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System in a Multi-campus University

Luo Rui,Li Weihua
(1.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 100048,China;2.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System(MCIWS)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task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multi-campus work system’s construction,new issues of MICWS construction emerged,such as distance,students’distribution,campu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among different campuses.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should explore relevant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basic framework of MCIWS.

multi-campus university;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work system

C93-051

A

1673-2375(2014)04-0113-

[责任编辑:刘晴]

[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

2013-12-12

罗锐(1983—),男,湖北大悟人,硕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李卫华(198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专业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校区危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