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12蔡成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曲霉菌念珠菌菌种

文 朝 蔡成平

(东方市人民医院内科,海南 东方 572600)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大,极易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研究对象感染真菌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临床可疑真菌感染的所有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入院时间≥72 h;(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呼吸道真菌感染者;(2)入院时合并有真菌感染或者以真菌感染入院;(3)入院时间<72 h证实有真菌感染;(4)入院1 w内即死亡者。共筛查出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根据可疑的感染部位,及时送检尿、粪、分泌物、血、胸水、腹水、关节腔引流物及胆汁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可疑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要送检≥2次。真菌菌种分离鉴定方法:(1)直接涂片镜检:将收集的标本直接进行镜检观察有无菌丝或者孢子。(2)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将所有标本分别接种于沙堡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结果为念珠菌属的待鉴定菌株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按标准进行分离鉴定。(3)标本血培养及菌种鉴定:采静脉血5~10 ml,进行血培养并检测病原微生物生长,报警有菌生长后,将标本分区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24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下观察为酵母样真菌者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

1.3诊断标准和分组 依据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3次修订) 作为诊断标准〔1〕。根据有无真菌感染将所有被调查患者分为IFI组(病例组)和非IFI组(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预后情况。

2 结 果

2.1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构成比 78例非呼吸道IFI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检测分离出真菌87株。同一标本只分离出1种真菌70例,同时分离出2种真菌7例,同时分离出3种真菌1例。其中尿中检测出29株(33.33%)。分离出假丝酵母菌84株(96.55%),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假丝酵母菌属的54.76%。见表1。

表1 真菌的标本来源及菌种分布构成比

2.2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P<0.05)。见表2。

2.3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消化系统普通疾病和神经系统普通疾病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危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2 非呼吸道IFI单因素分析结果〔n(%),±s〕

表3 非呼吸道IF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IFI的发病率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3〕。常见的IFI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感染。念珠菌在正常人群的口腔、胃肠道中均有生存,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念珠菌感染已成为我国血液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念珠菌败血症病死率越来越高〔4〕。曲霉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为第二常见的真菌病原体,曲霉菌感染易导致肺曲霉菌病〔5〕。毛霉菌感染是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6〕。隐球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及艾滋病并发症〔7,8〕。组织胞浆菌感染常见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以肺部感染较为多见〔9,10〕。

本研究发现,非呼吸道IFI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最常见的菌株为假丝酵母菌,最常见的检出标本为尿液。这和之前的研究有一定的区别〔11〕。单因素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发现相似〔12,13〕。

综上,因缩短病原检测时间,注意基础疾病,及时做好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4 参考文献

1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3次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5):451-4.

2Hundalani S,Pammi M.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newborns and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3;11(7):709-21.

3Schuetz AN.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biomarkers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to diagnosis〔J〕.Clin Lab Med,2013;33(3):505-25.

4付善书.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及耐药性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34):99-100.

5陈玉玲,左丽娜,张文辉,等.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特征与预后〔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2):193-6.

6文 力,周 浩,全锦花,等.毛霉菌感染的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2):180-5.

7罗金梅,彭 敏,肖 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2):141-6.

8温 海.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2):65-8.

9张笑影,刘正印,李太生.真菌感染状态下免疫抵抗和免疫耐受的平衡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6):477-9.

10胡兰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23.

11冯文莉,奚志琴,杨 静,等.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4-7.

12徐学慧,尚鲁强,燕丽萍.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分布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57-8.

13冯文莉,杨 静,奚志琴,等.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393-6.

猜你喜欢

曲霉菌念珠菌菌种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分析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