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在新闻采写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11

关键词:网络媒体课程教学

徐 阳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网络媒体在新闻采写教学中的运用

徐 阳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传统的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已难以适应网络媒体就业市场的人才需要。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将网络媒体工具引入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此项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是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软件进行新闻作品的创意加工、制作、发布的技能。

新闻采写;教学改革;网络媒体;网络化教学

现今,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均受到了巨大冲击,各行各业的运转轨迹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受到资金、人力等条件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创新改革,但是网络媒体工具以其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易获取性,给新闻采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网络媒体融入教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扎实新闻采写理论基础,又掌握现代网络媒体工具技能的新传媒人才。

一、新闻采写课程引入网络媒体的必要性

李希光2010年曾预言,在今后的5年或10年后,很多城市将会成为没有报纸的城市。据报道,芝加哥成为第一个没有报纸的城市,旧金山也可能成为第二个没有报纸的城市。2009年太阳报记者总数从400人裁减到150人,问询报记者从600人裁减到300人,洛杉矶时报记者从1 100人减少到600人[1]。不仅国外的报业发展遇困,中国的报业也是业绩不佳。《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指出:从报业广告数据看,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7.5%,创下广告恢复以来30多年的最大降幅。东部地区部分报业集团主业收入普遍下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从发行数据看,部分地区、部分报社的报纸发行量呈上涨态势,党报等主流媒体由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发行量未受大的影响,但是晚报、都市报等靠市场发行的报纸“整体销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2]。

传统媒体的冬天临近,而网络媒体却迎来了春天。根据2013年5月NetNewsChesk的报道,谷歌打败直播电视集团和美国新闻集团,2011年以379亿美元的盈利额成为世界第一大媒体拥有者,高出第二名直播电视集团约39%[3]。在中国同样如此,网络媒体也开始崭露头角。2013年10月15日,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前五名里有两位是从事网络媒体行业的:一位是第三名拥有677亿人民币的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另一个是资产622亿人民币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4]。百度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而腾讯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主流新闻管理机构也开始肯定了网络新闻的地位和价值。2006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首次将网络新闻作品类纳入评奖范围。当年的获奖作品人民网的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新华网的网络专题《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都体现了网络新闻的前景和优势[5]。

随着传媒大环境的变革,编辑与记者们也开始了新的思考。据报道,国外传统媒体行业里经验丰富的编辑们已开始转战日益崛起的网络媒体行业。2011年,网络杂志Flipboard公司聘请了《时代》和《财富》杂志的编辑乔什·奎特纳。同年,马克·鲁奇从《华盛顿邮报》去了社交媒体Twitter担任其新闻经理。2012年,美国时尚杂志《Blackbook》的克里斯·曼尼和《新闻周刊》的杰西卡·班尼特跳槽去轻博客Tumblr担任编辑[6]。2013年,雅虎聘请了前《纽约时报》副主编梅根·利伯曼负责其新闻业务的拓展[7]。在中国,《环球企业家》原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甬出任网易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到搜狐任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中国青年报》李方刚也跳槽到网易[8]。

传统媒体的衰落,网络媒体的腾飞,或记者、编辑的跳槽都已经不再是新奇的事情,但是不断增长的频率和强度却也向新闻教育界传递着一个信号:网络媒体就业市场需要新型人才。

二、新闻采写教学研究的局限

目前,领导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示范案例主要出自新闻学科基础好的研究型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等,除了课堂讨论、名人讲座、小组练习等常规教学法以外,有些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并不全部适宜于在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推行。

例如,清华大学的“大篷车课堂”是情境体验教学法中最为知名的一种。李希光在讲解新闻采写业务的同时,带领学生完成了楼兰沙埋古国、丝绸之路、内蒙古额济纳黑水城等一系列探访活动,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力结合[9]。尽管如此,尹瑛认为,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课堂”做出了大胆尝试,有益示范,但地方院校新闻采写课程可用的优质外部资源有限,起步滞后且缺乏系统设计,不宜模仿[10]。

中国人民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走在发展的前沿。为了缩短新闻专业技术课程与快速变化的业界主流技术体系之间存在的差距,该校投入了上千万元人民币,建成了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多功能、跨媒体、可扩展的教学平台,满足新闻采编、新闻图片制作、网络新闻制作、多媒体信息合成等教学与教研目标[11]。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大学还获得了国家“985项目”的资金支持,历时三年,新闻学院8个教研室开发并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新闻传播学案例库[12]。这两个教学平台的设立确实产生了极大的功能效益,但是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存在着困难,仿建类似教学平台短期内难以实现。

受困于有限的教学经费与师资,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采写课程如何在日常化、就地取材的环境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新闻学习环境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急剧发展,部分教学改革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于各类网络媒体。梁颖涛提出,可以选择微博作为教学交流手段,开展案例教学,进而通过反馈改进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采写能力[13]。陈峻俊、张静则从博客入手,探讨其作为一种与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从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4]。高菲、帅全锋也提出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引入社会化学习的网络理念[15]。

毫无疑问,这些研究都给新闻采写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但是他们都只停留在理论上和单方面的思考中,并没有考量学生的态度和想法。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获知学生对于该课程引入网络媒体工具的反馈,并尝试提出建议。

三、网络媒体融入新闻采写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讲授本科一年级的新闻采写课程,此次调研以本班6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形式,借此了解学生接触网络、使用网络媒体的情况,以及对于在课程中引入网络媒体工具的态度。本文选取了渗透率、使用率、接受率三个指标作为效果依据。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一) 网络渗透率分析

从问卷中“你在校期间是否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或在网吧上网?”的调查数据来看,有 62%的学生有“电脑”,97%的学生有“智能手机”,15%的学生表示会去“网吧”,没有学生表示“以上三者都没有”。由此可见,学生全部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资源和设备,网络渗透率为100%。并且,全班都有定期接触互联网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接触网络1.65个小时,其中最长的为每天4个小时。

(二) 网络媒体的使用率分析

在选题“你目前在使用下面哪些网络媒体账号?博客(例如新浪博客、豆瓣博客、QQ空间),微博(例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SNS社交网站(例如人人网、开心网、facebook等),即时聊天账号(腾讯QQ、移动飞信、淘宝旺旺等),贴吧账号、邮箱、其他、都没有”中,97%的学生表示至少有拥有其中一种账号,仅2人表示“都没有”。

各类账号中,即时聊天账号的使用率最高,为90%;第二是微博账号,使用率72% ;第三名“博客账号”达到 69%;“邮箱”选项以65%的略微低分,排名第四;而“SNS社交网站”的使用率较少,仅13%。

(三) 课程引入网络媒体的支持率分析

关于提问“如果以后的新闻采写课程将引入网络媒体工具,教师将配合教学在网络上发布学习资料,作业内容增加网络资讯获取、网络视频采访,同时纸质作业改为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发布在个人博客空间或者微博账号上,并在网络上进行小组讨论,你是否赞成?”88%的学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7%表示非常赞成。部分学生认为引入该技术后,“便于同老师即时互动”,“有趣”,“会更认真写作业,因为自己被大家关注了”,“便于记录、分享”,“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景”等。但同时也有12%的人表示“不赞成”。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68名同学的网络渗透率为100%,各类网络媒体中使用率最高的达到97%,由此可见该课程引入网络媒体技术有可操作性。但在赞成新闻采写课程引入该技术的选题上,仍有12%的学生表示反对。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学生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由于不了解网络媒体带来的便利,以及新闻媒体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部分学生仍然保守地倾向传统纸质作业,认为“手写的作业更有写作业的感觉”。另一方面,面对网络公开发表作业,以及同学和老师的点评时,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二是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影响改革。持否定意见的学生反映:“有些网络媒体我平时不怎么使用,可能不太会运用”;“电脑使用不熟,打字较慢”。在选题“你能否熟练使用一些软件来简单的处理图片、视频、音乐等”中,48%的学生选择了“不能”,21%表示“只会一点”。

四、网络媒体融入新闻采写课程的策略

人们处在一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学技术革故鼎新的信息时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客观实践常常先于思想认识与理论研究而存在。因此,如今的新闻人才教育需要强调前瞻性的思考,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在新闻采写方面,需要着重体会网络媒体澎湃发展以来新闻业务的最新变化。

为了打破资金有限、没有统一教学平台的限制,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可以利用网络世界提供的种类丰富的免费资源,基于仿真的采访环境下,培养学生科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为了推动该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根据调研获悉的数据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 增强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兴趣

目前新闻采写课程的教育对象是“90后”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更倾向于个性化、趣味化,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热情。增强学生使用网络媒体这一新生事物的兴趣,既是该课程改革的关键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价值高的学习资讯,吸引学生关注。新闻专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体现在将应用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经验与优秀新闻作品赏析这三者的紧密结合之上。早期的学习主要建立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这就强调学生对各类时事新闻、写作范例以及写作技巧的广泛研读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无限量的分享资讯,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率最大化。而这些资讯介绍的新闻采写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技巧都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可示范、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借鉴范本、积累采写经验。

传统的新闻采写课程内容应该重新规划、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着力寻求突破和创新,积极引入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给予网络元素、语言展现的空间,对于作业成品也应该兼容并包,不拘于文本形式。如此,将学生置于具有高度自主性和无限可能性的结构空间中,观察和思考业界前沿,使其能够从个人整体能力、专业教育目的、特色兴趣爱好这些角度设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且督促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媒体相互分享资讯、相互鼓励和作业点评,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对学生、多对多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式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网络媒体学习小组的归属感。

(二)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能力

网络媒体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标准,既需要包含专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涵盖新闻采写的技巧和方法;既要贯彻传统课堂授课的流程,又要涉猎学科发展前沿的应用领域。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新闻采写的认知遭到挑战,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媒体工具成为首要新型任务。

减少技术障碍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体作为课程引入的工具。当学生对该网络媒体有一定前期经验性和熟悉度时,将有利于其在较短时间内融入陌生的教学环境中。通过问卷了解到,各类网络媒体中学生拥有率最高的是即时通讯账号,第二为微博账号。因此,可优先选择即时通讯账号或微博。其次,考虑到部分学生缺乏熟练地使用网络媒体的经验,学校也应积极为新闻采写课程选聘具有跨专业、跨媒体、跨思维的教师。由其在课堂上图解网络媒体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一些辅助的图片、视频、音乐的处理软件,帮助学生在原有的使用习惯上,利用网络媒体扩展知识面,去发现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

强化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采编、新闻加工、新闻制作的意识,并将这三个部分添加到必修环节中。目前,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和各类网络媒体的兴盛,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都在时刻发布着数量惊人的价值资讯。因此,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新闻线索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除了查阅资讯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互动式的素材采集、事实验证和剩余材料的积累,例如在论坛中引发某一话题的集体讨论,发布问卷,邀请网友投票进行网络调查;或者通过邮件、微博等方式进行采访,甚至利用微信、飞信等软件进行视频聊天专访。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软件进行新闻作品的创意加工、制作、发布,进而摸索网络媒体时代传播效果与专业思维方式和技巧的联系。

[1]李希光.传统新闻界面临的10大挑战及对策[J]. 新闻与写作,2010(3):24-27.

[2]新浪传媒.2012中国报业:业绩不佳[J/OL].(2013-05-06)[2014-03-03]. http://news.sina.com.cn/m/2013-05-06/113727037944_2.shtml.

[3] Eric J. Smith. Google Is Globe’s Largest Media Owner [J/OL]. (2013-06-03)[2014-03-03].http://www.netnewscheck.com/article/26510/google-is-globes-largest-media-owner?utm_source=&utm_medium=Email&utm_term=Google+Is+Globe%27s+Largest+Media+Owner&utm_campaign=ZenithOptimedia%3a+Google+Is+Globe%27s+Largest+Media+Owner.

[4]新浪财经. 福布斯中国首富易主:王健林860亿身家取代宗庆后[J/OL]. (2013-10-16)[2014-03-03].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1016/104217009067.shtml.

[5]搜狐新闻.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首次包纳网络作品[J/OL].(2006-07-18)[2014-03-03]. http://news.sohu.com/20060718/n244321985.shtml.

[6] Charlie Warzel. The Journalist’s New Escape Plan: Start-Ups [J/OL]. (2013-06-03)[2014-03-03]. http://www.buzzfeed.com/charliewarzel/the-journalists-new-escape-plan-startups.

[7]新浪科技.《纽约时报》前副主编出任雅虎新闻总编辑[J/OL].(2013-09-10)[2014-03-03]. http://tech.sina.com.cn/i/2013-09-10/07498724037.shtml.

[8]慧聪网. 记者编辑跳槽网络除了薪水期权还要什么[J/OL]. (2006-02-22)[2014-03-03]. http://info.research.hc360.com/2006/02/22093615677.shtml.

[9]李希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课堂—我是如何讲授国家精品课《新闻采访写作》的 [J].新闻战线,2006(8):60-62.

[10]尹瑛.构建日常化的新闻事件情境[J].宜春学院学报,2012(3):145-147.

[11]高钢.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四大基础元素的构建[J].国际新闻界,2007(7):29-34.

[12]蔡文.论新闻传播的案例教学[J]. 国际新闻界,2008(2):53-57.

[13]梁颖涛.微博传播下的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J].阅读与写作,2011(12):41-43.

[14]陈峻俊,张静.论课程博客在新闻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东南传播,2012(5):99-101.

[15]高菲,帅全锋.新闻传播教育中社会化学习网络的构建路径[J]. 新闻知识, 2012(10): 78-79,113.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4-05-03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教学课题“网络媒体在新闻采写教学中的应用”(2014JY0002)。

徐阳,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时间:2014-10-28 14: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4.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4

G212-4;G642.0

A

1003-4730(2014)05-0150-04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课程教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