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湿疹60例临床观察

2014-09-0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苦参湿疹皮疹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藤县 543300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湿疹60例临床观察

苏汉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藤县 54330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湿疹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分别给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湿疹较单用西药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多在头面、四肢或躯干部,呈斑疹、斑丘疹、糜烂、渗出、皲裂、肥厚、苔藓样变,孤立或成群分布在皮肤上,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在慢性病例中,全身症状不明显,但患部皮肤显著增厚、皮沟加深,浸润程度深,瘙痒无度。本病常反复发作,由急转慢,病程迁延难愈[1]。西医治疗除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外用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但长期或大面积使用有较大副作用。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又名浸淫疮、湿毒疮、湿疡等,中医治疗多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外擦、湿敷浸泡等方法[2]。笔者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60例湿疹患者,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患者,观察分析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皮肤科门诊12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3]诊断标准,患病时间半年以上。男64例(53.3%),女56例(46.7%)。发病部位:发于头面部48例(40%),发于全身38例(31.7%),发于下肢34例(28.3%)。排除入组近期出现腹泻症状及入组前半个月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近一周内服用过抗组胺药物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儿童。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开始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0.26±8.03)岁,病程平均(1.3±0.4)年;观察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26±10.19)岁,病程平均(1.4±0.4)年,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90217)10mg/次,1次/d,同时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0305)外涂,2次/d;观察组:除西药组治疗方法外,另用院内湿疹方液泡洗。中药方剂含:苦参、茯苓、黄柏、白鲜皮、地肤子、五倍子、枯矾各30g,用3000mL水煎煮20~30min,煎汤泡洗患处,每日1~3次,3日1剂。疗程30d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监测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疗效标准[4]:痊愈:皮疹为消退≥95%;显效:消退60%~89%;好转:消退20%~59%;无效:消退≤19%或无变化。痊愈+显效计算总有效率。皮疹消退率=(治疗前皮疹总评分-治疗后皮疹总评分)/治疗前皮疹总评分。皮疹评分方法参考文献[4],以患者的瘙痒、红斑、浸润肥厚、皲裂、皮损面积为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以0~3分制四级评分,以各项积分计算皮疹评分。随访停药6个月后皮疹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包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均数及百分率计算结果应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疗程结束后,以痊愈+显效计算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同类型皮疹消退情况 疗程结束后,以(治疗前皮疹总评分-治疗后皮疹总评分)/治疗前皮疹总评分计算皮疹消退率,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皮疹消退率略比西药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皮疹消退率比较(%)

2.3 复发情况 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皮疹复发情况,西药组有14例(23.33%)复发,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有3例(5.00%)复发,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对比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5例出现轻度色素减退、萎缩和/或炎性丘疹,未予处理,8周后随访时恢复;观察只有1例出现色素减退、萎缩,有3例在中药泡洗时患处皮肤出现局部热麻感,但1小时内自行消退,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未见异常。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由人体摄取食物、吸入的物质,外界化学物质、药物、物理刺激等诱因导致的皮肤Ⅳ型变态反应,多由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可以一发病即为慢性湿疹,以慢性反复发作为特点,治疗困难,单纯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疗效不佳。除内服外,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仍是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大面积地应用可出现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外感风邪,体内湿热素盛,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浸淫肌肤,以致皮肤发生红斑、丘疹、糜烂、渗液、结痂等症状;湿邪黏腻,缠绵不断,反复发作,久留肌肤,易耗血伤津,或脾胃虚弱,阴血亏损,生风生燥,皮肤失养,患处皮肤增厚、粗糙、脱屑或苔藓样变。在临床中,中医根据湿疹的不同类型对因治疗,温热型主要以利湿清热为主;湿阻型以健脾理湿为主;血热型主要以凉血消风为主;血燥型主要以滋阴除湿为主[5]。且中医用药方式也存在多样化,有坐浴、熏洗、浸泡、外擦、湿敷等。在治疗湿疹的诸方中最常用的中药为苦参,有作者[6]提出,苦参是治疗湿疹的常用中药,苦参中的苦参总碱能抑制环核苷磷酸二脂酶,提高细胞内cAMP,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作用,苦参生物碱对多种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其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较大剂量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各型变态反应,并具有抗炎作用。配合外用清热解毒燥湿之黄柏,解毒收敛疮水之五倍子和枯矾,枯矾又名煅白矾,为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待用。枯矾可用于各类湿疹,对慢性湿疹疗效更佳。方中的白鲜皮以疏风为主,而茯苓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的作用[7],本中药方剂临床用于治疗湿疹效果满意。

在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对红斑、丘疹、水疱和苔藓化皮损,观察组也优于单用对照组,且复发较少,皮疹较轻,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本研究只是在小范围内探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偏小;未能完全排除个别患者合并其他皮肤科疾病的影响。如果能更加广泛地进行临床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法疗效,则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对慢性湿疹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王文岭,谷阳,夏志宽,等.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4):3054-3055.

[2]何修平.中医治疗150例湿疹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2(8):123.

[3]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04.

[4]方玉甫.中药泡洗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3):238-239.

[5]王欢.中医整体观在慢性湿疹中药熏洗疗治中的运用[J].河北中医,2012,34(7):1093.

[6]张玉环,林文森.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2:252~253.

[7]谢韶琼,万庆华,胡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湿疹6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56-57.

ClinicalEfficacyObservationof60patientsonChroniceczemawithcombinationofChinesetradia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SU Han-qing

Tengx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Tengxian 5433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120 patients on Chronic eczema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a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Methods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observing and comparising.One is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a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rapy group) and the other is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Therapy group took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a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another side control group were simply cured by western medicine.ResultsComparing wit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etter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nd fewer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on chronic eczema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a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a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hronic eczema;clinical observation

R751.05

A

1007-8517(2014)15-0069-02

2014.06.08)

猜你喜欢

苦参湿疹皮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大剂苦参治不寐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当归苦参丸治疗痤疮的疗效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