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临界CO2中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2014-09-06孙崇彬冯春皓张书香

有机氟工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反应釜共聚物高分子

刘 宣 孙崇彬 冯春皓 张书香

(1.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22)

0 前言

含氟高分子是指全部或部分的C-H键为C-F键取代的高分子化合物[1]。其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低摩擦、耐化学品、自润滑、抗黏、耐热、不燃和绝缘等性能,由于这类材料具有的优良性能,使其应用已从最初的军工领域逐渐扩大到民用、工业领域,已在石油化工和汽车、建筑工业(抗紫外的油漆和涂料)、航空工业(密封剂和衬垫)、光学(光学纤维的覆层)、化学工程(高性能的薄膜)、纺织品和石器的加工(主要是对古老纪念碑)及微电子行业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2-3],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CO2[4-7]化学性质稳定,呈化学惰性。CO2分子很稳定,不和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在超临界CO2为介质的各类聚合反应中均未发现CO2引起链转移的现象;引发剂AIBN分解的自由基在许多有机溶剂中与溶剂分子反应生成复杂的混合物,而超临界CO2中没有该副反应。

从当今对超临界CO2[8-11]的研究来看,将其作为惰性介质的研究比较多,如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以及充当超临界反应中的反应溶剂等。而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本身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反应物或者作用环境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是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研究的一种欠缺。因此,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程度的科研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三氟氯乙烯(CTFE)、乙烯(E)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共聚体系进行了研究,成功制得了性能很好的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三氟氯乙烯(CTFE):纯度>99%;乙烯(E):聚合级;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析纯,甲醇重结晶后使用;CO2:纯度为99.99%。

1.2 超临界CO2中ECTFE共聚物的制备

聚合反应在带有搅拌的50 m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加入定量引发剂(AIBN),室温下向反应釜中缓慢吹CO2气体15 min,排出反应釜中的氧气。依次由注射泵加入定量的CTFE、E及CO2气体后关闭反应釜阀门,将反应釜置于70 ℃水浴中,开动磁力搅拌,开始聚合反应。8 h后反应停止,体系最终压力为13±0.5 MPa。反应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打开出气阀缓慢将气体排出,得到白色粉末状聚合物。

1.3 产物表征

聚合物同KBr研磨压片后通过Bio-Rad FTS16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用PHS-3C型pH计测试仪对聚合物中的氟含量进行测试;用Perkin Elmer Pyris Diamond Tg/DTA测试仪测试聚合物的分解温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合物红外分析

将合成的聚合物用KBr压片法在Bio-Rad FTS16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测定(如图1所示)。已知在1 400~1 000 cm-1之间为C-F的特征吸收。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 319 cm-1、1 248 cm-1和1 120 cm-1处有强烈的吸收峰,它们分别是-CF和-CF2吸收峰;在1 003 cm-1处为-CCl的吸收峰;在1 458 cm-1处为-CH的强烈吸收峰。以上分析说明,乙烯和三氟氯乙烯发生了聚合反应,在超临界CO2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ECTFE。

图1 聚合物的红外谱图

2.2 氟含量分析

选用最佳的实验配方,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将合成的共聚物处理后,取适量聚合物浸入少量丙三醇,在氧气中燃烧后,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中和后配成100 mL溶液,取10 mL溶液加入10 mL缓冲溶液,充分搅拌后用PHS-3C型pH计测定电位值,根据工作曲线公式求出氟含量,测得氟含量为39.78%。

2.3 TG分析

从图2可以看到,ECTFE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29 ℃,在423 ℃时质量损失了73%。己知聚三氟氯乙烯(PCTFE)的分解温度为373~444 ℃。而ECTFE的分解温度小于PCTFE的分解温度,共聚物中由于乙烯结构单元的存在,使得ECTFE中的氟含量小于相同质量的PCTFE中的氟含量,聚合物的耐热性减小,导致了分解温度有所降低。这样也可以证明所得到的产物为ECTFE。

图2 聚合物的TG图谱

2.4 反应过程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图3所示,在反应过程中,压力迅速升高,升高到一定值时压力有所下降,至一定值后不再变化。分析其原因为:反应釜放入水浴锅中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力迅速增加,达到超临界状态。反应单体溶解于超临界CO2中,进行聚合;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合产物不溶解,沉淀出来,反应釜内体积减小,在反应后期压力稍增加。

图3 压力随时间变化图

2.5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在确定反应温度为70 ℃、单体配比为1∶1时,通过改变反应时间,看聚合物产率,研究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如图4)。从2 h到6 h,反应产率增加较大,反应较快,6 h之后反应速率逐渐降低,8 h后反应速率变化很小,考虑到效率等其他因素,因此选定最佳反应时间定为8 h。

图4 聚合物产率对反应时间曲线

2.6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图5可以直观看出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物产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引发剂对产率的影响:先随着引发剂的增加,聚合物产率增加;一定比例后,聚合物产率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引发剂的增加,聚合物产率明显下降。看图可知,引发剂的比例占反应单体总量0.3%wt左右,聚合物产率达到最大。所以实验中应选用引发剂的量为0.3%wt。

图5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 结论

实验用乙烯、三氟氯乙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超临界CO2中成功地合成了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聚合反应简单、环保无污染,产物纯净,无需提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的影响,得出了在超临界CO2中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单体配比1∶1时,压力13 MPa,引发剂用量为0.3%wt,70 ℃水浴下恒温搅拌反应8 h,聚合物性能最佳。

[1] 田军, 徐锦芬, 潘光明, 等. 含氟的聚合物及其应用[J].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5, 8(4): 504 -511.

[2]王文贵, 杨勇, 陈秉倪.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的研究进展[J]. 有机氟工业, 2007(2): 28-32.

[3]管从胜, 王威强. 氟树脂涂料及应用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80-192.

[4]周家贤. 二氧化碳-21世纪的新碳源[J]. 化工进展, 2001, 20(1): 1-4.

[5]胡红旗, 陈鸣才. 超临界CO2技术在高分子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学, 1997, 35(3): 56-60.

[6]何涛, 胡红旗. 超临界二氧化碳-高分子化学中的绿色介质[D].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3, 16(2): 6-9.

[7]李颖华.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有机合成中应用[J]. 化学世界, 2002, 490(9): 490-494.

[8]王涛, 艾大刚, 李成岳. 超临界化学反应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 化工进展, 1992,3(6): 17-21.

[9]Sigman M E, Leffler J E. The decomposition of phenylmethan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 Org. Chem., 1987, 52(6): 1165-1167.

[10]陈丽. 含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二元系统高压相平衡和临界曲线[J].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论文, 2004, 15(42): 47-61.

[11]Brennecke J F, Tomasko D L, Eckert C A. Fluoroscience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dilute supercritical solutions[J]. Ind. Eng. Chem. Res., 1990, 29(8): 1682-1690.

猜你喜欢

反应釜共聚物高分子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贵溪冶炼厂卧式反应釜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ABS聚合反应釜有机物粘釜分析
对于反应釜机械密封失效与改造的分析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和硫化橡胶及其应用和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不同β晶型成核剂对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