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

2014-09-04谷小亚赵二勤陈笑晔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5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切口

谷小亚 赵二勤 陈笑晔 程娟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

谷小亚 赵二勤 陈笑晔 程娟

目的 观察分析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联合应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股骨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 观察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预后总有效率为91.18%,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预后总有效率79.4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联合应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运动康复治疗对骨折后期恢复起积极作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骨折治疗;运动康复一体化;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 多发于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由于骨质疏松、外伤损伤、病理变化等原因引起的骨折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1]。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牙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需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及时治疗并辅助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措施, 否则患者患肢会出现萎缩、变形, 且会出现术后并发症[2]。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与采取骨折治疗联合规范、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治疗措施的效果差异, 探讨运动康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骨折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 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58.1±3.2)岁。受伤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2~48 h, 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以100分制计量, 其中≤40分患者8例;41~70 分患者20例, >70分患者6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58.3±4.1)岁, 受伤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2~48 h, 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以100分制计量, 其中≤40 分患者9例;41~70分患者21例, >70分患者4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患肢均未接受过任何手术治疗, 且伤前肢体活动能力正常, 研究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原发性功能异常患者,排除病理性骨折等影响骨折治疗效果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程、病因、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骨折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为皮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术, 以减缓患者髋内外旋及畸形;手术治疗主要分为股骨近端髄内钉(PFNA)、髋螺钉(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患者对外科手术耐受程度选择骨折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后均辅助消肿止痛、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物治疗, 并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1.3 运动康复方法[3]根据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制定规范、科学的康复训练措施。①对于评分≤40分的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 这类患者存在再骨折及固定物松动、断裂的危险, 需延迟负重练习时间, 首先进行相关组织长收缩练习, 待患者肌力恢复良好后再行抬腿练习、关节练习、负重练习及正常行走训练。②评分介于41~70分的患者其运动机能状况相对较好, 术后可直接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 30次/d, 每天练习45 min, 先轻度练习再逐渐加强练习力度, 手术治疗1周后进行直抬腿练习, 50次/d左右, 10 s/次左右, 然后进行50次左右侧抬腿练习, 10 s/次左右, 再进行后抬腿练习, 100次/d左右, 10 s/次左右, 每组动作交错练习,注意动作难度逐渐升高, 谨防拉伤。手术治疗4周左右开始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练习, 并重复前几周的肌肉张缩和抬腿练习。手术3个月后开始进行负重练习。③评分>70分的患者其运动机能状况优良, 手术治疗后即可参与康复运动训练, 相对于前两类患者, 本组患者可加大练习力度, 相关肌肉长收缩练习次数可提高至600次/d, 1周后在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抬腿练习, 帮助腿部肌肉血液循环, 恢复机能, 练习方法同上, 但在以上练习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练习次数和力度。根据患者练习情况术后2周可同时增加髋关节、膝关节屈伸练习, 并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手术治疗1个月后, 行X摄影检查, 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负重训练, 骨折愈合情况不好应推迟负重练习时间。负重练习由25%体重量缓慢增加至30%、45%、60%、80%,直至100%体重量, 每2周增加1次负重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最终使患者恢复主动行走功能。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预后情况。一般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及切口皮肤坏死等病症, 全身并发症包括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溃疡、肺部感染等。

1.5 疗效判断标准[4]根据髋关节、膝关节活动相关标准将骨折患者关节预后状况分为3个等级, 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无疼痛, 行动无困难, 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 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能力达到正常人关节活动能力70%以上;有效: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无明显疼痛, 能够依靠外力缓慢行走, 关节活动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改善, 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能力能够达到正常人关节活动能力50%以上;无效:患者髋关节疼痛严重, 生活不能自理, 关节活动能力较差, 需卧床休养, 髋关节活动能力只能达到正常人的0~4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 观察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率为94.12%, 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85.29%,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1.76%、全身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3.53%、全身并发症发生率1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髋关节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髋关节预后总有效率为91.18%,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预后总有效率79.4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比较(n, %)

3 讨论

下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应遵循“早运动、晚负重”的治疗原则,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骨折所遵循的“动静结合”原则与之异曲同工, 都体现了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理念。现代部分人盲目的将骨折治疗机械的定义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阶段, 在康复阶段医生护士也仅提供简单的指导, 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容易造成骨折愈合慢、能力恢复晚,有时甚至会引发再次骨折, 而过分强调静态休养而忽略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同样也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对骨折端进行适当应力刺激, 能够促进骨折端组织快速愈合及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

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初期都需要卧床休息, 这有利于患肢的愈合, 但是骨折除引起骨组织本身损伤外还影响了周边的肌肉血管和组织, 卧床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运动训练能够帮助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首先早运动能够减少褥疮、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适当的运动康复治疗还能够帮助下肢关节和肌肉活动能力的恢复, 促进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血肿、改善血液循环, 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营养,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而前期肌肉长收缩和舒张练习能够矫正轻微的骨折移位现象, 并为早期下地活动提供肌肉机能基础。

另外, 下肢骨折的患者也会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5],卧床期间胃肠道功能明显减退、肠蠕动缓慢、胃酸及唾液分泌量减少,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发现运动康复治疗除能够帮助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还能够促进胃排空, 增加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早期卧床运动能够帮助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尽早排便、排气, 减缓临床消化道溃疡症状。

本次研究中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髋关节恢复总有效率达91.18%,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曹兵.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2):594-595.

[2] 夏志刚,杨铭华.综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断裂的临床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0):118-120.

[3] 马焕林.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分析.医学综述, 2014, 20(2):366-368.

[4] 张斌,戴闽,唐亚敏,等.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 26(12):1453-1456.

[5] 邹帆.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24):2065-2068.

Influence of fracture treatment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tegration on prognosis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


GU Xiao-ya, ZHAO Er-qin, CHEN Xiao-ye, 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Luohe City Central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Luohe 4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ra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tegr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8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by fracture treatment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tegration.Observation and records were made on the healing condition, incidences of incision and systemic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follow-up lasted for 1 year.The fracture healing condi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s of incision and systemic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ip joi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18%, which was remarkably better than 79.4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racture treatment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ha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s a positive method for fracture’s late recovery,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Fracture treatment;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tegration;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rognosis influence

2014-09-19]

462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附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切口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