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的比较

2014-08-31丁武华陈丽萍王淑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溢液达标率针头

丁武华, 陈丽萍, 王淑沂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的情况,近几年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状况,而因为孕妇治疗时口服降糖药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等,故其首选治疗方法为注射胰岛素[1]。目前随着中国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妊娠期妇女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妊娠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中[2]。本院为进一步研究护理人员应用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特选取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女性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33~45岁,平均(38.0±2.1)岁,平均身高为(161.3±9.6) cm, 平均体质量为(62.1±2.4) kg, 空腹血糖为(6.4±1.9) mmol/L, 餐后2 h血糖(9.5±2.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9±0.8)%; 实验组中,患者年龄31~44岁,平均(39±1.9)岁,平均身高为(162.1±8.9) cm, 平均体质量为(60.8±3.6) kg, 空腹血糖为(5.9±1.6) mmol/L, 餐后2 h血糖(9.7±2.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6.6±1.1)%。根据患者每天胰岛素的注射量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再各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中注射量在18 U以下为小剂量组,注射量在18 U以上为大剂量组,实验组同上,且每个亚组中患者均为22例。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妊娠期发生糖尿病,且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同时伴有妊娠高血压等疾病,或对胰岛素治疗不耐受。对2组进行研究前患者均确诊为妊娠糖尿病,且2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注射方法:按常规的标准程序进行胰岛素注射。护士按照优伴笔操作说明进行注射操作,旋转胰岛素注射笔尾部,在刻度窗口处读出注射剂量,旋转至准备为患者注射的剂量部位后,护士捏起患者的皮肤,选择适当的部位进针,缓慢推动注射笔的尾部并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注射完成后将注射笔推杆按压在原注射部位,在停留6 s后将所用注射器拔出。实验组注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进行注射治疗。药物注射的方法与上述对照组中的注射方法相似,护士在药物注射完成后,使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放松,注射按钮松开的同时将注射器针头向外拔出大约1/3左右后,停留6 s,拔出针头,用干棉棒按压患者注射部位。在妊娠期女性患者接受研究期间,2组研究中的患者全部使用优伴笔,且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求在除腹部外的任意部位,保证患者研究期间的胰岛素注射剂量不改变且其饮食情况不发生任何变动,为患者注射时所用的针头均为BD胰岛素注射笔针头,而注射的药物规定使用统一的优泌林预混胰岛素。护理人员对2组患者注射后的滴液、溢液等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在注射治疗完成后的第3个月时,为患者进行体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注射的滴液、溢液以及治疗达标率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滴液的判断标准[3]:护理人员在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时,胰岛素在针头处滴下或在针头上留有直径在2 mm以上的滴珠,则显示为滴液阳性。关于溢液的判断标准[4]: 在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从注射部位拔出后,该部位的胰岛素出现溢出的现象为溢液阳性。治疗的达标率诊断标准[5]: 在患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后的3个月时,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毛细血管全血的空腹血糖在70~100 mg/dL,毛细血管全血的餐后2 h血糖在90~14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时,显示治疗达到标准。

2 结 果

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中小剂量注射时滴液、溢液发生率以及治疗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大剂量注射时滴液、溢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大剂量注射时,且实验组患者大剂量注射时的治疗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大剂量注射时的治疗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滴液、溢液、治疗达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妊娠期怀孕妇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妊娠期妇女的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均不同程度升高,妊娠期糖尿病便为其中之一,对女性妊娠患者的健康存在着极大威胁,亦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影响[6]。为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针对小剂量与大剂量的胰岛素应用不同注射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胰岛素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其原因为胰岛素本质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累激素,且是人体内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可促进血糖的分解以及糖原等物质的合成[7]。在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注射笔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因其内部的弹簧装置对推动笔可产生一定程度惯性的作用,会在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的过程中出现漏液、溢液等现象,而药液在随着针头拔出时发生局部聚集等漏出,对注射效果可产生部分影响,当药液剂量相对较大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8]。

在妊娠期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同,对于小剂量的胰岛素,护理人员每次在注射胰岛素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操作,传统的常规注射方法效果与改进后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效果没有较明显的差异。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病多集中于妊娠期间,因此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存在时间限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妊娠各时期的患者,其注射胰岛素时发生漏液、溢液的几率均与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的剂量存在明显联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时,特别是在注射18 U以上的大剂量胰岛素时,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避免因操作技术而引起的溢液、漏液等状况,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注射剂量误差,以确保胰岛素剂量使用的准确性,提高患者治疗的达标率。与此同时,采用改进后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中大剂量注射时滴液、溢液发生率显著低于按常规标准程序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且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大剂量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人员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后,在注射胰岛素注射完毕后分2个不同的时段将注射器针头拔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段拔针的时间差使笔杆本身推动而产生的压力减小,使针头的惯性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缓冲,同时将针尖与患者皮肤下的组织中积聚而成的胰岛素池分隔出部分距离,加快患者注射后的皮肤下组织愈合速度,且关闭了所用的注射的临时通道,减少了溢液的发生[9]。

[1] 刘艳. 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8): 41.

[2] 陈焕娣, 伍丽霞. 两种注射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1): 18.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 2011, 34: s62.

[4] 古建平, 付晓荣, 卫海燕, 等.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 广东医学, 2012, 33(18): 2864.

[5] 覃冠德.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原因分析[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 7(6): 30.

[6] 杨素华, 陈晓敏, 王永业.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3): 430.

[7] Robert E, Ratner C, Christophi B, et al. Prevention of diabetes in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12): 4774.

[8] 蒋菊荣.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0): 719.

[9] 李娜, 张宏武, 蒋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泵治疗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12): 2845.

猜你喜欢

溢液达标率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乳头溢液啥情况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