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选修课高效教学浅谈

2014-08-18鲁晶

关键词:学习能力必要性教学方法

鲁晶

【摘要】新课标对选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认真组织学生选课,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选课方向。在具体教学中,要有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选修课课堂教学务必追求高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必要性 选课 教学方法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6-01

在新课标颁布后,再加上部分内容纳入高考范围,所以选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选修课不但是对必修课有力的补充,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无论哪个学科,只有做到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的高度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选修课的教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教师应该摒除这种观念,不但要开好选修课,更要追求选修课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充分认识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是学好选修课的前提

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设置历史选修课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学习价值,更能满足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组织学生选课是学好选修课的关键

新的选修课程设计共有六个学习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六个学习模块从时空地域来看,贯通古今中外;从选材上来看,分别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和文明成果等。这些选修课程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类的“文化自助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此,新的选修课程不仅更具有“选修”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具备了实施“选修”的可行性。

(一)选课程序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六个选修模块的专题名称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在电脑室进行网上选择。

3. 统计学生的选课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定初步开设的两个选修模块。

4. 备课组教师商定模块开设的先后顺序。

5. 文科班在两个选修模块教学结束后,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和兴趣爱好,再次选择剩下的选修模块。

6. 高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结合师资力量进行任务分配,一般一位教师担任一个选修模块的任务。如果师资不够,就再次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调整。保证学习能力比较强,对选修模块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至少可以选修二至四个模块。

7. 组织模块教学班,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二)选课原则

1. 选课基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师资和教学资源)。

2. 选课关注学科的能力和目标培养的同时兼顾高考。

3. 教师要把选课的依据告诉学生,学生要把自己的需求告诉教师,以便统一思想。

三、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选修课的重要环节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自己从知识的传递者这一单一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具体做法:

(一)在课前分组,明确目标。根据目前各班学生座位的自然分组情况,一般每个班可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按 4-6 人分为一个小组,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每一个专题的知识主干,分为四个小专题布置给每一个大组,让每一位同学下去按我们布置的题目提前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例如:雅典的梭论改革,第一组的题目是梭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第二组的题目是梭论改革的内容和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三组的题目是梭论改革的成效和评价是什么?第四组题目是判断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上课时,我们要求每一个小组推选代表或主动回答问题。若按 4 至 6 人分组,每一个大组至少可以分为 2至 3 各小组,每一个问题有 2 至 3 人先回答,然后我再讲解我的观点,每一个问题学生最起码有 2 至 3 个可以参考的意见或观点。目标:学生知道的少讲或不讲,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转换,在有限的 45 分钟内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迅速掌握知识的主干。

(二)平等相待、相互学习。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手中有哪些资料,学生对这历史问题的认识到达何种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什么?是知识科学性?还是认识问题的标准与方法?例如: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北魏孝文帝自私,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宗。教师引导: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整个鲜卑民族的发展,对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的进程是有作用的。使学生认识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只有把个人、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的真实内涵。通过课堂这一平台,采用分组学习相互探讨的教学方法,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对一个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协商解决,充分体现师生的平等性,既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又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检验我们上好选修课的标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是我们上好选修课的初级目标。我们以选修课为载体,以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为目标,使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转向探究式的学习,实施一届以来 , 学生学科能力提高的效果明显。我们曾用文科实验班来做试验,实施半个学期,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文科实验班半期考试合格人数比月考增加了 70-80%,平行班及格人数由几人上升至 20 余人。

(二)以高考备考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我们上好选修课的更高追求。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我校虽然只选定两个模块加以选修,其它模块是学生自己选修 , 教师加以辅导的。从高考备考的阶段性考试结果看,我校学生在做高考选做题时,绝大部分学生选做了学校所选的内容 , 但学生自选的也有人在做,说明我们的选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是有效果的。当然最终的效果还是要等到是否能帮助学生解决人生面临的多次高考的结果来检验。

总之,学生是否掌握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技能是否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 , 应该是检验我们是否上好选修课的标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必要性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