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2014-08-18刘庆霞

关键词:写作阅读课堂教学

刘庆霞

【摘要】感悟是建立在阅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心理过程。对中学生来说,感悟的主要来源是书本,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和领悟,从而进入一种境界。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整体感悟。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感悟能力 课堂教学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71-01

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的认识。是建立在阅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心理过程。对中学生来说,感悟的主要来源是书本,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和领悟,从而进入一种境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整体感悟。然而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这种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感悟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我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指导学生按着“读、思、品、悟”四个过程,为了能让学生读懂课文,读懂作者,走到作者心里去,去了解、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就必须给学生寻找心灵契合的最佳点。让学生在读中产生问题、体验情感,再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对课文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就会产生感触,就会有所感悟,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认识到艺术上的巧妙之处,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境界。这样在学生读的同时就进入了文章意境,感悟了文章表达的情感。因此,我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悟”字当头,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初中课本中多感悟性很强的散文,例如,《在山的那一边》、《金色花》等现代诗歌教学,最佳方法就是多诵读,反复的读,即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停顿、轻重音、缓急、扬抑、悲欢等。读中促进学生感悟意象并体验情感。再如教小思的《蝉》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课文写了蝉生活的那些方面?“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文中“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反复诵读后学生总结出: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我们只有好好地活,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具有这样“好好地活”的特点,推选代表发言。大家兴致勃勃,情绪非常激动。有的举例说:史铁生、最美老师张丽莉等。接着提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好好地活”?学生畅所欲言。由此可见,心灵的契合是进一步感悟的重要条件。应发散学生的思维,多问一个为什么,不用一个答案或一个结论来框死学生,禁锢他们的思想,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如果这样反复训练、培养,无形之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就提高了。

二、在写作中培养感悟能力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告诉他们,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有哲理的,如果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或是带来一些启示。比如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告诉他们社会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同学的苦读、集体的劳动、名胜古迹、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要亲身体验,要融入自己的感受。所以七年级起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教会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写作就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就能够信手拈来。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感悟能力

叶圣陶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树立大语文观,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举行读书报告会、名篇欣赏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组织学生自办班刊,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参加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使作为内在品质的良好素质在不断外现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自己去感悟、内化。感悟能力自然提升。

四、在课外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

给学生推荐名家名篇,利用每周三下午的一小时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做读书笔记,交流阅读的心得,写读后感,老师批阅,讲评,对于精彩的写作在班级上展示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阅读的兴趣。这样通过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更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当然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感悟是一个不断积累、思考的思维过程,不是浅层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是知识经验的升华。作为语文工作者,我们必须投入自己饱满的热情、足够的耐心,只有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并坚持不懈地用心去感悟、思索、他们的笔下定会书写出富有灵性和活力的佳作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课堂教学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