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读卢梭

2014-08-18温琴

关键词:自然教育爱弥儿卢梭

温琴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卢梭全面阐述了其对婴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等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认识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结合卢梭的成长经历,并努力把这种个人经历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联系起来,探寻学生情感与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求达到滋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为教育工作提供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 自然教育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2-01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基本概念

作为启蒙时代的风云人物,卢梭在思想、教育、文学、政治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通过阅览《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研读经典著作《爱弥儿》,系统了解卢梭生平轶事,深入体会其思想精髓,我们发现,在其教育思想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理念即为“自然教育”。

(一)什么是“自然”?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二)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即教育要“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二、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观点

(一)教育遵行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受到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种教育影响,当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一致且趋于同一目的时,这样的学生就能达到他自己的目标,且生活得有意义,即谓之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理想中的“自然人”即完全为自己而生活,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这种“自然人”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人。

(三)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因时、因地、因人施教

在自然教育基础上,卢梭根据其对儿童发展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要求根据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有重点的教育,反对违反儿童特点的教育。

三、卢梭教育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卢梭主张教育性善论,强调教育过程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把儿童当做儿童,真正尊重儿童,为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竭力推崇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施以教育,使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在《爱弥儿》一书中,明确清晰的阐述了关于儿童身体养护、感觉训练、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性教育等内容,扩大了当时的教育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卢梭从培养自然人为目的出发,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如重视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指明了改革方向。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对前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的猛烈抨击,为后世诸多教育思想家的深入思考、教育理论的论述、教育革新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卢梭教育思想的问题及不足

(一)卢梭主张教育要完全脱离社会,要冲破社会的樊篱而使天性得到发展,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完全脱离社会现实以求发展天性,不具可操作性。

(二)卢梭认为儿童要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过分强调从经验、从自然中获取知识,忽视书本的作用,淡化整个人类文明的教育作用,有失偏颇。

(三)卢梭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教育阶段,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科学依据,有将教育过程肢解割裂之嫌。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当施以全面教育,并有相应的教育侧重点。

(四)女性教育方面,卢梭过分夸大男女两性间的差异,认为女性判断力的发展较男性单纯、不完整,主张对二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这种女子教育观显然是存在偏见,有悖科学。

卢梭关于女性教育的论述,与其个人经历痕迹关系密切。在卢梭一生中,女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与她们的温柔、善良、悉心帮助密不可分。在卢梭年少流浪之际,是华伦夫人收留了他,挖掘他的兴趣所在,提供教育,帮他设计人生,在其成名隐退后,是夫人为他提供住所,在《爱弥儿》因言获罪后,是孔代亲王夫妇帮助了他。可正是在和这些贵族夫人交往过程中,他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反而是他的妻子黛莱丝,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女仆,却将他的生活照顾的很好。因此,卢梭对女子教育的论述,完全是从女性在当时社会,尤其是从其在家庭中的作用来论述,未能看到女性在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可能,其观点极具历史局限性。

五、自然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实施路径

从青年卢梭的成长历程来看,青少年学生早先的志向存在着诸多发展可能。在自然教育思想前提下,实现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第一,对学生的培养,必须照顾到孩子自身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本身在不断变化,且不时发生转移,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切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纵观卢梭的经历,华伦夫人对其成长起到了启蒙作用。华伦夫人希望卢梭成为神学家,发现卢梭的兴趣在音乐以后,又想把他培养成音乐家;在其学习失败后,又努力帮卢梭找了一份土地书记员的工作,当卢梭重新激发起对音乐的兴趣,且放弃了这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时,华伦夫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仍选择尊重卢梭的决定,这是十分难得可贵的。

第二,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有信心,不打击,多一些爱的教育。

华伦夫人正是坚信卢梭能有所作为,故在神学院院长将其遣送返回后,不仅没有责备,还按照他的意愿,观察其兴趣所在,极力为他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其全面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没有华伦夫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卢梭,卢梭在《忏悔录》中谈到这一段时说:“正是在这一段宝贵的期间,我那杂乱而无系统的教育,开始有了稳定的基础,我的性格才逐渐定型,使我在日后所遇到的种种风暴中,始终保持我的本色。”

参考文献:

[1]于书娟.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卢梭.爱弥儿[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3](法)卢梭著,方卿编译.《爱弥儿 当今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4]单中惠 朱静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爱弥儿卢梭
再论爱弥儿是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与卢梭共论儿童教育之应然——从《爱弥儿》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