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卢梭共论儿童教育之应然——从《爱弥儿》谈起

2014-08-08吴娟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爱弥儿儿童教育卢梭

吴娟

摘 要: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封建教育家相对,卢梭高举自然教育大旗,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遵循人的自然倾向,倡导儿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文章从卢梭经典名篇《爱弥儿》出发,结合当代儿童教育实际,试图在经典引导下探寻新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应然性目标导向。

关键词:卢梭;儿童教育;应然

卢梭常提及的“消极教育”有这样一层含义,即教育的使命就是保障儿童不受外界干扰,自由的发展,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占据主动地位,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影响,无须灌输、压制、强迫。从而使得教育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摧残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确立了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认为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当前我国的教育大背景日益开放与自由,多种教育模式可供选择也对儿童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那么找准教育之目标至关重要;实然在应然的牵引下,才更能有的放矢。

1 卢梭应然教育理论的内涵

(1)教育目的之应然——培养“自然人”。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绝不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使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自然人”是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以爱弥儿为代表来描述道:“至于我的学生,宁可说是自然的学生……只是因为他永远在动,他就不得不注意许多事物,认识许多力量,他不久便获得许多经验.他以自然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而且因为他并不意识到他在学习什么功课,所以他的学习便进行的极为迅速。卢梭应然教育理论下所培养的“自然人”具有几项特征:第一,自食其力的受教育者尽量减少向外界求助也从不夸耀自身成绩。第二,具有理性的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第三,尽可能从自然中习得经验与知识。第四,身理与心理共同发展。这种“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脱离社会之外存在的独立的个体,也不是缺乏文明关怀的愚钝者。卢梭向我们完美诠释了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即是不懈提倡保有儿童天性,让其创造力得到尽可能发挥,不受世俗因素影响。我们不妨可将其简单地归结起来,认为儿童的应然教育便是培养出真正的“儿童”。

(2)教育进程之应然——顺应年龄特性。卢梭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1)在婴儿期,体育训练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要注重对于孩子身体健康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要尽可能与自然相结合,栉风沐雨的原始生活形态也符合孩子人生初期阶段成长状态。2)在儿童期,重点进行感官培养。此时儿童逻辑思维尚未发育完善,抽象的概念和文字和系统理论教育并不可取。教师要积极锻炼孩子的感官官能,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多彩的感官经验。3)在少年期,则主要开展智力与劳动教育。在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之上,己经具备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认为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很少,但是无论数量多么有限,这种知识都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探索求得,如果我们要使得一个孩子成为“聪明人”,那么这种找寻的本事则是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开发的。总之,问题不在于学到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对于将后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在这里,卢梭结合年龄特征分析并演绎出顺应儿童本身的生长应然状态,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确是宝贵经验,这既是受教育者生长状态的应然,又是教育者教学手段与方法之应然,能认识到相同阐述的两个不同维度,并将之结合起来,是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教育者自我修炼的必由之路。

(3)教育实践之应然——顺应自然。“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不顾儿童天性干涉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专制教育,卢梭力主将儿童的诉求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与不容忽视的自然状态,他也提倡为儿童营造一个绿色的环境,从而为儿童创造更贴近自然的发展空间。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假如我们成人作为教育者,揠苗助长,打乱了这种自然规律,儿童就成了早熟的果子,可能会有好的外貌却并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正如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孩子,显得早熟,与其说是少年老成,倒不如说是因为在前期接收的教育中由于教育者失当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2 卢梭应然教育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卢梭的教育理论反对和严肃抨击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这种进步而且适时的思想即便是到了今天,也能促使教育领域内的从业者将职业理念内化成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与教学方式。但是,以考量现代教育的眼光来看,卢梭的思想存在历史局限性。

(1)卢梭主张世俗不应影响儿童,孩子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接受自然主义教育,但他却没有意识到教育本身就是社会中的教育,它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健全发展。所以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化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不免会落入另一个极端——空想主义,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审慎选择的,因为任何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社会本身,便只是无本之木。

(2)卢梭批判了在他生活期间教育的空洞与不自由,从一个方面来看,控诉不切实际的教育与无端压制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取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分强调注重生活经验的价值,而且忽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否定了文化学习的继承性,认为系统知识的讲授不可取,将之看作自然教育中的根本缺陷和消极的东西。这种教育理念如果在今天被应用,那么势必导致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得到的知识总是支离破碎,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们缺乏必有的自学能力,大脑思维一盘散沙。卢梭在其巨著《爱弥儿》中认为,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3)卢梭强调要给儿童自由,却忽视对于儿童个体不同行为特征的考量,普遍意义上过高地估计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是不合理的,要知道每个孩子基于遗传基因与成长环境的不同,会不同程度的显示在后天的行为模式与思维发育过程中。儿童自己还处于初学阶段,自控能力与接收能力限制了对知识数量和质量的把控,这时需要依靠教育者按照科学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传授知识,方能使得儿童获得长足发展。卢梭把人的教育看作纯粹的教师作用于儿童,使之利用其才能和器官习得必要的知识,这无异于把教育置于被动之境地,间接否定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动性的作用。其次,卢梭又是直观教学的极端倡导者,他拒绝使用仪器、模型来帮助儿童习得经验与知识,他认为教学方法放纵和随意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无异于又缩小的教学空间,省却教学媒介的做法只能是降低学习效果,在此,我们只能认为他对于封建的极端愤慨主导了他本应理性分析的头脑,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育人员确要引以为戒。

3 卢梭应然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虽然卢梭的应然教育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巨人,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我们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学习,需要秉持一个明确的观念,那便是无论如何不能将教育研究置于“无菌实验室”,应该把教育放到切实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与评估,一切教育改革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进而培养出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的、能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的合格大国公民,教育本身才算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笔者认为,卢梭理论体系下的教育之应然状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爱弥儿儿童教育卢梭
再论爱弥儿是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