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14-08-15马亚茹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启示马克思

【摘 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马克思说:“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这种同劳动相对立的劳动就是异化劳动。由此可见,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马克思从以下四方面具体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含义:

(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由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于是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相对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造成的结果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甚至连工人自己都成为了商品,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于是,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根源。

(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改造整个自然界。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但是,由于异化劳动夺走了劳动者的生产对象,从而也就夺走了他的类生活。于是,工人们的劳动就仅仅降为维持生存的手段,人类的类生活失去了意义。因此,异化劳动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力量。

(四)从人与人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

所谓人同人相异化,也就是“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对工人说来是异己的,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恰恰就是工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产生出来的资本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对立关系,就是人与人关系相异化的集中体现。

二、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当代中国存在异化现象的原因

其一,异化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处于一定生产力水平的分工与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根源。只有私有制消亡,劳动真正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异化现象才会完全消失。在生产关系层面,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生产力层面,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相当的差距。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部地、某种程度地存在异化形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特殊产物。

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它也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人对物的依赖性便在其运行中产生了。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自然会产生各种异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产品要进行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市场经济崇尚效率,要讲求效率就必须注重激励,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者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中国逐渐形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充分调动要素所有者参与财富创造的热情,实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尊重并保护要素所有者的权益,而这些做法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异化产生的土壤。

(二)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存在的异化现象

首先,不能因为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把异化现象普遍化。目前,我们国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原则”,不免形成一些无序的现象,但市场经济毕竟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其本质同样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的。况且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分析前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不能用异化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更不能用异化劳动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

其次,应克服经济发展的短浅眼光,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结合起来,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走资本主义老路。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看待异化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历史形态阶段,所以说异化现象在这个阶段出现是历史必然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进而才能更好地解决异化劳动的种种弊端。

总而言之,“各个时代扬弃异化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对于异化现象,我们不能讳莫如深,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的政策。同时,对待异化现象,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来批判地审视它,既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尺度上充分地运用它,又要针对其负面影响做好充分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马亚茹(1988- ),山西长治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启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