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灵魂的唯美悲剧

2014-08-15王鹤翔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尔德奥斯卡

【摘 要】由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具有很强到唯美倾向,不但文辞绚丽,寓意新颖,有许多带有王尔德特色的俏皮和幽默,深深影响当代电影及文学风格。

【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

英国评论家麦克思·比尔波姆说:“早在一八八零年以前美就存在,但让美登台亮相的却是王尔德。”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中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以及比亚兹莱为《莎乐美》所做的插图都是19世纪末那场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作,被称为唯美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在戏剧、小说和绘画上的三绝。《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通过一个悲剧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种具体的表象美。

道林·格雷是一个拥有天使面容的、思想单纯的美少年,他常常充当画家朋友巴希尔·霍华德的模特并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然而,自从结识了那个享乐主义至上的亨利勋爵之后,他时常为自己的韶华易逝、美貌难久而深感痛苦。但当青春永驻的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之际,其人生也发生了骤变:在几十年不变的青春韶秀外皮掩盖下,他从青葱少年堕落得腐朽不堪甚至做了许多杀人嫁祸的勾当。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道林与霍华德为他画的那幅肖像画的灵魂互换,自己永葆青春,但画像却随着他内心的邪恶在变得越老越丑。画像既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麻醉剂,保护着他罪恶的秘密,也使他更加心安理得,这也是小说最为引人入胜的地方。终于,道林决定销毁唯一的记录自己罪恶的证据的画像,可当他将杀死画家朋友的那把刀插入画像的胸膛时,刀却戳穿了他自己的心脏。仆人们推开门,只看到横死在自己手上的憔悴衰老的男人和一幅精美韶秀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分别秉持着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巴希尔·霍华德就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为了艺术而全情投入的人,是真正追求“美”的人。他喜欢道林·格雷,并且能够将全部思想、情感赋予到画中,真正做到“为艺术而艺术”乃至使得画有了灵魂。但是另一方面,他虽然能安分守己并且辨别是非善恶,但在眼睁睁看着道林受到亨利公爵诱惑下仍然是无能为力的。终于,当格雷向他揭视自己灵魂的面孔时,他宁愿相信那是“无耻的赝品,不光彩的讽刺”。自始至终,他所了解的都是表象的美,他太天真以至于根本无法相信丑陋可能与美同时存在,所以说他是“为了美的完美而牺牲”也不为过。道林则是被遗弃的曾经的上帝的宠儿,他有着别人难望其项背的财富、名利与美貌,却因欲望最终难逃堕落的命运。“越完美的人物越是处于漩涡之中”,当一切逝去,最痛苦的莫过于曾经拥有最多的人,于是,道林用尽心机、费尽手段选择留住年华,却毁灭了自己,毁了同样是美的化身的西比尔·苇恩,毁了巴西尔,毁了坎贝尔,毁了所有与他曾经过从甚密的人。道林这个人物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他们都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但不同的是,浮士德拿灵魂与魔鬼打赌,却追求知识、追求爱情、追求业绩,道林将灵魂出卖给魔鬼——肖像画,所追求的却是个人享乐与私利。正如王尔德在文末引用的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的一句话:“有如为忧伤画的肖像,一张没有心灵的面孔。”这恐怕是对道林的最好的诠释了。

然而,最值得人深思的一个人物并不是主人公道林,而是亨利勋爵。亨利勋爵世故、老练而又功利,他有一整套,如果按照道德来评判的话,完全属于享乐主义的谬论,但他的能力却又在于可以将这些谬论说得掷地有声、坚定非常、充满哲理而又巧言令色。这对于道林这个对自己美貌自负到自卑的单纯少年来讲极具杀伤力。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亨利勋爵将道林引上到了罪恶这条不归路;然而亨利却又能和淳朴善良的巴希尔成为朋友,当道林完全堕落后又为亨利所不齿,他甚至还引用了《哈姆莱特》中的另一句话来评价道林:“若是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又失去了他的灵魂,那与他又有什么好处?”这一点既画龙点睛,又很耐人寻味。

正如王尔德在给读者的信中写的:“巴希尔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林·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这部小说也是他真实的内心反映。如果联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亨利爵士玩世不恭,追求快乐,言语之间处处透露出他对正统社会价值的嘲讽和蔑视,显然,他是本我的象征;最终,自我扼杀了超我而屈服与本我,如同当代大部分描写人格分裂的文学作品一样,结局真实得令人心痛而悲哀。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王尔德也正是在研究何为“美、丑”的两个极端下造就出他的魅力。

然而这样一部令人哀伤的关于灵魂的精美的悲剧,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却被人们当做腐朽堕落的代名词。从表象上看,它的人物是变态的,情节是荒谬的,道林更是在画像的庇护下为所欲为、越来越放纵,进而糜烂堕落直至死亡,整部作品似乎充斥着一种负面情绪并且宣扬着一种腐朽的人生观。但实际上,小说的是非爱憎仍是鲜明的,人物、情节的变态并不影响其积极主题特别是惊醒后人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在作品后半部分,亨利已经淡出了读者的视线,道林也终于能够审视自己丑陋的内心并与自己的灵魂对视。就19世界来说,它反映了当时那一代人的迷惘;于今天,其现实意义更加鲜明:“制造丑闻毋须深信不疑,反正有闻必丑”,我们是否外表善良却藏着一副面目可憎的画像呢?

突然想起王尔德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戴一件艺术品。”而在我看来,他既是一件艺术品,又代有许多艺术品,所以才那么让我难以忘怀。这,或许就是文学之所以魅力的缘故吧。

参考文献

[1] [英]王尔德著.道林·格雷的画像[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06).

[2] 王慧.王尔德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J].作家,2007 (11).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 王鹤翔(1992- ),女,河南郑州人,兰州大学文学院,201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兰州大学青年传媒集团《兰大青年》主编,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尔德奥斯卡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