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4-08-15陈选勇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

【摘 要】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较好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深化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势所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球化快速推进、改革进入关键期,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并将理论创新的成果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理论的作用,转化为现实社会的物质生产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进行宣传教育,走进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所掌握并运用于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期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一、加强教育,提升素养

党政干部群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坚强对党政干部的教育,使其掌握和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果服务于工作,一方面将有效提高执政水平,同时也能从较高的起点宣传教育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加强对党政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更多的干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并自觉运用于本质工作中,才能体现出执政的科学性。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根本上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纯洁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从心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政干部群体所必须有的品质,也只有在从崇高信仰的指导下,党政群体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分内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只有人们心存马克思主义,才会认真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精华,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习和宣传教育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刘少奇曾指出:“我们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继续努力提高劳动人民的觉悟和理论水平,使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成为有最高理论水平的民族之一。” 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爱学习、讲文明、懂道理、喜真理的氛围,将会减少深入学习和宣传教育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很多障碍,提高效果。

浓郁的学习环境。“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我们所讲的“人”不是狭义上的人,是指全体的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精神境界的权利,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基础。因此,为了让全社会成员都能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就要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在环境的熏陶下,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队伍中。这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须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之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才能得到较好的学习和传播,在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宣传教育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成为社会风气中一部分,让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生根发芽。

三、载体多元,走进群众

传播载体是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依附工具,载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基层群众中传播,让更多的广大群众接受、学习、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进基层群众。

充分利用现代传播途径。马克思曾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电视、报纸、手机等先进设备已经蔓延到实际的生活中,要充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做到有针对性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注重有区别使用,如:对于具有文化基底的群体,应该加大网络、报纸、手机等较为先进的设备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现代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快,只有这些先进的设备才能更随信息变化的步伐,以便及时的以新内容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活动,而对于某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基层群众,则要注重电视、表演等手段,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向他们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

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洁明了。”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重要性,只有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通俗的语言,才能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文化具有稳定性、渗透性,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和深化作用,传统的文艺形式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隐形表现,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文艺形式加以创新,即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文艺形式中去,以直观、形象、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用“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言语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能更好的实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 列宁选集(第36卷)[M].北京:人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陈选勇(1988.03- ),云南文山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