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邯郸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2014-08-15刘爽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练武义和团邯郸

【摘 要】作为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之一的义和团运动,其在邯郸地区的兴起不仅仅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还与邯郸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关。文章就从邯郸地区秘密社会活跃、邯郸地区保持着习拳练武的传统、燕赵民众的心理特点三个角度对邯郸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邯郸地区;义和团;地域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这便是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邯郸地区是这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广阔的中国,邯郸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列强侵华加剧,直接原因则是教会活动猖狂,教民矛盾激化,从而频频引发教案。但是我认为,除此之外,义和团运动在邯郸地区的兴起还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地区经过长期积淀的深厚文化是一种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民众的生活、思想和行动。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就以邯郸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一下义和团现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以求唤醒学术界对一些重要领域和课题的研究,同时也希望能为整个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开辟更为深刻和更为新颖的研究方向。

一、邯郸地区秘密社会活跃

邯郸地区秘密社会活跃与义和团的兴起什么关联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秘密教门的传教特点入手。

第一,秘密教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们将血缘、地缘关系作为纽带,吸纳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里同乡入教。这种传教方式不仅适应了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结构,同时也使秘密教门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来义和团也采用了这种传教方式,从这一点来说,义和团是秘密宗教的承继。

第二,秘密教门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它们大多以治病作为传教的重要方式,但却把“治病”渲染上了神秘主义色彩。比如会道门 “烧香上表,低头弯腰,将两手摇摆,随势倒在地上,声言祖师附体,即须脱卸衣服,光赤上身”, 还伴有正式的仪式。邯郸地区的民众生活上自给自足,思想上闭塞愚昧,因此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秘密教门的神秘主义正与民众狭隘的迷信心理产生共鸣,使其更能吸引民众入教,义和团也沿用了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施药治病方式吸纳民众。

最后,这些秘密教门利用严格的纪律和禁忌来约束教民。比如圣贤道禁吃狗肉、鸽子肉、大雁肉;九功道、老师道、黄天教禁吃五荤;先天道禁吃牛肉,理门禁吸烟、喝酒等。义和团沿袭了一些禁忌,比如规定“凡是进坛者,一律不许吃葱、非、莲、蒜等五荤。否则法术本灵,连看热闹的入港吃这些就会当‘二毛子拿问,轻者罚款跪香,重者有身家性命之忧。”义和团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树立自身的震慑力和权威感,同时保证教民对义和团的忠心和反抗敌人的决心。

总之,秘密宗教为义和团的发展壮大准备了条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义和闭也积极汲取了秘密宗教发展的宝贵经验。

二、邯郸地区保持着习拳练武的传统

邯郸古为赵国之都,这里历史悠久、民风犷悍,是民间习拳练武组织进行活动的重要地区,素有“中华武乡”美誉。据统计,清末直隶“已形成了以长拳、形意、太极、八封、翻子等拳系为主,80多家多项拳种,60多个单项拳械广泛传习的格局。”在清代112次武举考试中,“现有籍可查的武状元90人,其中河北籍的达32名。”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自保,邯郸地区民众有的参加传统的拳会、刀社,有的结团习武自卫。据今人调查,在直隶南部南宫、曲周、清河、威县和东明等县的广大农村里,梅花拳历来非常流行,一般民众都喜欢细犬练武,甚至有一家几代人都曾练过梅花拳的。多重证据表明,习拳练武在邯郸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邯郸地区参加习拳练武组织的主要是家庭负担相对较轻、闲暇时间相对充裕的乡村或城镇青壮年和儿童,习拳练武使他们身体素质更好,性格上也形成了冲动易怒、争强好胜、好打抱个平、以救时艰为己任的特点。这样,这些习拳练武组织就为义和团进行暴力斗争积蓄了组织力量。

三、燕赵民众的心理特点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当外来文化“侵入”时,燕赵人民也会做出相应的主观反应。义和团运动与燕赵民众的心理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第一,因迷信而敬畏上天的心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极低,加之平原生活的自给自足性使他们思想十分闭塞,因此在他们之中,封建迷信思想很是泛滥。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下,民众往往将自己悲惨的命运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归咎于上天震怒,认为“万物莫大于天”。对上天的畏惧掩盖了造成这一切残酷现实的真正原因,于是民众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天久不雨,皆由上天震怒洋教所致,因其劝人勿拜神鬼也”。被当做一切苦难源泉的洋教自然会遭到民众的痛恨和排斥,从而也就引发了中西文化冲突。

第二,因尚武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前文我已论证过邯郸地区的民众有习拳练武的传统,他们的这种尚武情结在外因的促使下逐渐演变成崇尚暴力的价值观,从而产生嫉恶如仇的极端心理。清末频发的教案就是这一极端心理的集中体现。这种极端心理所产生的暴力行径,只会“火上浇油”,激化中西文化冲突,使民众更加痛恨洋教。

第三,狂热的从众心理。从众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人盲目地接受和模仿他人的言行举动,即俗语所说的“随大流”。从众心理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个人盲日地服从多数人的意志。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在惶惶不安中易排斥外来势力而“抱团”、“从众”,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敌人。于是一些很小的中外个人冲突就演变成了中外两种文化、两个民族的冲突。

关于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地域文化对邯郸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起着重要作用。义和团运动的产生本身就是邯郸地区地域文化的体现,同时它所产生的义和文化又极大地丰富了邯郸地区的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义和团运动,不仅对研究义和团运动有着深刻的启迪,而且对研究历史也有着深刻的启迪。

作者简介:刘爽(1989- ),女,河北邯郸人,华中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武义和团邯郸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练武不练功 到头一场空
清代邯郸教育
果宝3剑客
吹牛的衙役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义和团怎样害死了民族英雄聂士成?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