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中国文化中内省的心理模式

2014-08-15唐继华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省哲学思想合一

唐继华

【摘 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天道与人道相呼应的内省心理模式;身心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内省心理模式;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认知与行为相协调的内省心理模式。

【关键词】内省;心理模式

与西方文化通过向外索求而不断前行的心理模式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倾向于内省,这是探讨中西文化区别时已经形成的定论。在探讨的过程中,西方学者曾经否定内省对于研究的作用,康德认为,要运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孔德甚至认为内省法的“研究结果与这种方法的荒谬性成正比”,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才逐渐认可内省的问题。但是整个西方心理学,对内省的认识却又都停留在方法层面,对其研究改进主要表现为操作性的加强上,对其心理模式的研究也是以西方思维模式为桎梏,故而难以真正的契入。笔者认为,要探讨中国文化中内省的心理模式,需要以西方思维方法和研究模式来开拓视野,但是根本而言,还是要以中国传统模式来契应,可惜,当代中国,真正拥有传统思维模式,心理归属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师更是寥若晨星。这里,我们只能通过哲学思想与内省模式的对应简单的进行一些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天道与人道相呼应的内省心理模式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根本的思想,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同源,人的繁衍生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破坏自然的同时,也就是破坏自身的生存基础;就形而上而言,天又是宇宙人生的根本,又称为道、元、玄等等,一切统摄于天,天是人精神的寄托和归属;但是在天面前,人又不是盲目无能的,传统文化早已经认识到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认为天地因人而有灵,人是承载天地的灵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出现也不足奇怪,而且从对世界的探索而言,必然的回归内省,其理由的消极方面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其理由的根本出发点则就是天人合一,了解了自身,也就了解了宇宙;其理由的积极方面则是人不了解自己,又如何了解他人,更何从谈起了解宇宙。故而内省是传统文化中研究人道,呼应天道的必然选择。由此,中国传统社会构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内省的社会构架和伦理秩序,在这样的秩序下引申出来的种种行为模式,种种科技人文的成果,则也同样暗含了悲天悯人的大爱情结,虽则当事人未必如此认为,或后人观之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从传统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儒释道三家汇流,其得以成功的秘密也同样在于天人合一的境界,由于客观上科技不发达致使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而言,人的物质构成也确实来源于自然界。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天人之道合一所必须要选择的修行功夫就产生了,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有修性与修命之学,这些学问对中国传统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都影响巨大。这类学问有流弊,例如义和团的产生,再如明代汉族政权的覆灭等等也都与之相关,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其精华的确是认识天人关系,认识自身与宇宙的一种途径,有其朴素的价值。

二、身心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内省心理模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身与心的合一,是天与人的合一的缩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反求诸己,则形成了身心合一的哲学模式,也就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内省心理模式。毫无疑问,身为客,心为主,心是身的主宰,身按心的波动来行动。所谓身心合一,并非是让心能指挥身这么简单,而是达到无思无碍的状态,到达一个至善至真至美的境界。《大学》有言,修身在于修心,修心在于知、止、定、静、安、虑、得以及格物致知的系列功夫,其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至善?按心脉相续的研究来说,至善是坤卦文化的极致,即如孔子在《易辞》中写的“洗心退藏于密”,如佛家所说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如道家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今后西方文化可以接受中国文化的包容,那么这个至善也就是:神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

由对客观现象退而思之的再认识,到摈弃杂念,与客观世界合一共融的新生,这是中国传统身心合一哲学思想的内省心理模式。其胜处也是其流弊产生的最大障碍,什么是其胜处呢?明末清初的学者分析的非常好,但凡学者,自宋明理学熏染,都求一个豁然开朗,万事具备的境界,故而坐谈心性,实际上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枉费了韶华,耽误了国家。原因很简单,佛家说:有所求皆苦。只要是求一个境界,那就是走向了错误,绝不可能有身心合一的成就。

三、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应认知与行为相协调的内省心理模式

天人合一与身心合一的内省心理模式造就了基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构架的基础,贯通身与心、天与人的,仍旧需要有人的客观行为,那就必然需要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其内省心理模式的协调机制。按照佛家唯识的说法,知的层次非常之多,但集中在第六识,也就是意识层面,《西游记》中孙悟空即是第六识所化,很难把握,故而要明心见性,得其真实知,产生菩提行。这是传统中华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而现代不同的是将知行合一的知简单的理解为思想,追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思维知,由此再努力的去行动,将这理解为知行合一,实际已经与传统背道而驰,可以说是比较浅的理解,如此在行的同时内省自己的想法,使行为符合经过再三思考的结论,这样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可能会很快显现,但于人文、于社科进步就可能就缺乏延续性了,这也是宋儒张载感叹的再续往圣心脉的用意了。

通过对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三方面的哲学思想所对应的东方传统内省心理模式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传统内省的心理模式是有其深刻内涵的,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身心和谐统一,人与人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其主观性难以量化,也缺乏标准,文学化艺术化的表达更令人难窥究竟,特别是现代人与古文表达的脱节严重,更加无法理解内涵,故而逐渐脱离群众,也不为西方接受,再加上缺乏真正通晓其内涵,具备修证功夫的大师的指引,传统文化内省的心理模式流于形式也就不可避免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省哲学思想合一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