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分析

2014-08-15杨蕾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

杨蕾

【摘 要】农村空心化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持续关注。文章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对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如何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重建农村社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变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经济学看,主要关注农村经济空心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问题;从政治学看,主要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维稳等问题;从管理学看,主要关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从社会学看,主要关注农村社会变迁、社会整合等问题。本文拟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指导,从社会系统理论的社会学角度,对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思路。

一、农村空心化现象

对于“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学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空心化农村”是指村庄内部出现大面积空闲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有的则从城镇化背景、村庄空间形态和村民的年龄结构、空心村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定义。刘彦随认为,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其特征包括: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居人口呈老龄化趋势,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向城市等。

(一)农村公共权力弱化

主要表现为政权重心转移和公共服务不断缺失。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镇,城市和各县城、中心城镇甚至是各乡镇所在地都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治理区域,由此政权重心逐渐偏离了农村。这从各乡镇“七站八所”中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农机站、水利站、文化站等的普遍弱化即可见一斑,由此导致农村公共服务急剧弱化,尤其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水气电等基本公共服务十分短缺。

(二)农村经济资本弱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空心化。大量农民工虽以寄钱回家的方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一定发展,但毕竟他们常年在城市工作,所以就经济贡献而言,带给所在城市的要比家乡农村的大,因此导致农村经济活力越来越差,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依然靠农业收入为主,经济活力十分疲软。

(三)农村人力资本弱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2011年全国农村人口为65639万人,全国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16.5%、13.7%,由此可推算当年全国农村15—59岁的人口数约为45816万人。再根据《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1年全国农民工达25278万人,由此可推算农民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约为55%,农村人力资本已经流失超过一半,且据上述报告,农民工中男性占65.9%,50岁以下的占85.7%,这导致留守农村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四)农村社会资本弱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传统社会结构、信任关系和价值观逐步瓦解。一是以多子女家庭和扩展家庭为主、受宗法制度约束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走向以独生子女家庭、核心家庭为主、宗法力量严重削弱的转型社会结构。二是信任关系严重受损,交往对象渐趋多元化、熟人社会关系逐渐陌生化、人情关系日益金钱化、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化。三是受上述因素以及城市物质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维系农村社会特质的主要社会资本十分稀薄。

(五)农村文化资本弱化

一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带走了以他们自身为主体的农村文化资本;二是随着现代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不断渗透,农村中特有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不断受到消解;三是国家对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亦未见明显增长。在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村文化资本越来越少。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对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以帕森斯最具代表性。他认为,社会系统为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四种功能条件:一是适应功能,即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分配。二是目标达成功能,即制定系统的目标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三是整合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四是潜在模式维系功能,即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帕森斯认为,这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从而使社会系统趋于均衡。

虽然结构功能主义受到冲突主义论者的强烈批评,认为它只适用于稳定状态下的社会结构分析。但因为我们要考察的正是几千年来一直是稳定结构的农村社会如何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而出现了以空心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变迁现象,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经济系统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农村经济系统必须确保能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维系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因为任何系统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都需要耗费能量,只有持续注入资源才能维持该系统。一是经济资源无法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所需,大多数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仅够用来改善家庭生活,这只是维持经济运行的最低条件,难以作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外界投资无法确保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各级政府的经济重心都在城镇,缺乏为农村制定投资优惠政策的足够动力,农村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三是大量人力资源流失到城市中,使农村经济发展失去了最为核心的人才资源。

(二)政治系统

帕森斯认为,政治系统必须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但从上述分析可见,一是各级农村政权组织都以所在城镇为重心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所以公共资源分布也是以所在城镇为重点区域,农村的公共资源相对稀缺;二是青壮年农民大多都已外出务工,农村变成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他们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水平明显偏弱,难以符合农村社会发展需要。

(三)社会共同体系统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农村社会共同体系统必须能使农村社会的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充分发挥社会整合作用。但从上述分析可见,一是农村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元素——家庭随着青壮年男性的大量外出已变得残缺不全,这就从根本上难以实现社会整合;二是随着宗法社会的瓦解和个人自主性的增强,家族纽带在发挥协调和整合家族内各个家庭方面的能力和意愿已不如以前,因此,社会共同体越来越不稳定。endprint

(四)文化模式托管系统

帕森斯认为,文化模式托管系统必须能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能使其稳定化和规则化。但从上述分析可见,一是受现代文明影响,农村中横向的人情关系和纵向的代际关系日趋淡化,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渐趋荒芜,农村传统文化体系面临解体危险;二是受城市世俗文化影响,农村社会价值观已出现多元化,农村传统价值观如面子问题及勤俭持家等理念遭致严重消解,相互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稳定。综上所述,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本质是农村社会结构系统已经全面弱化,即其政治、经济、社会共同体及文化模式等四个子系统难以发挥正常功能,农村社会系统面临着“重构”的必然性,即发生社会变迁。

三、结构功能主义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启示作用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新的制度均衡”的动态过程。可借鉴结构功能主义使其迈向新的制度均衡,成功实现社会变迁:

(一)打造新的经济系统和社会共同体系统

各级政府应坚决实施产业梯度转移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向产业价值链挖潜,吸引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近就业、家乡就业,既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确保农村获得维系其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的资源,又使农村社会重新获得完整的家庭结构和人力资源,从根本上重构经济系统和社会共同体系统。

(二)打造新的政治系统

一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中的精英回乡参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搭建公共沟通平台,完善村民民主参与机制,通过财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形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将村民聚合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提升村民参与的广度、范围、强度和深度,重建农村政治生态。

(三)打造新的文化模式托管系统

不断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大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对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和谐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重构农村共同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北京:地理研究,2010年1月.

[2] 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20118_ 402779722.htm.

[3] 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4] 杨光斌.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 吴春梅,邱豪.乡村沟通网络与村庄治理绩效研究[J].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0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论农村家族的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