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焦虑促成非洲之行

2014-08-15李映雪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诺克斯亨德森噪音

一、作品概述

《雨王亨德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重要代表作。作品主要讲述男主人公亨德森身为百万富翁,但精神空虚贫瘠,行为举止怪诞,生活一团糟糕。为了摆脱如此深重的精神危机、重获心灵的宁静,他独自前往非洲原始部落,在大自然的洗涤下,在与非洲朴实的土著人民的交流共事中,亨德森的心灵受到了涤荡,心中的善意重新被寻回,同时也找到了对生活的清晰目标和对生命的由衷敬畏。而亨德森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根源何在,作为衣食无忧的百万富翁,主人公为何会面临如此深重的精神危机?

二、亨德森心灵焦虑的原因——污染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二战后的美国社会,而战后的美国绝非天堂。正像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你得想想白人的新教运动、制宪、南北战争、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征服大西部的过程。所有这一切重大任务和征服都在我之前完成了,留下的最大问题是面对死亡。”如此大背景下,作品主人公亨德森发现了周围社会中的各种阴暗与丑陋,也引发了他的思考与焦虑。在亨德森的眼中,美国社会并无他安身立命之处。同时,他意识到有些东西正逐渐地在其生活中消失无踪,但他却无法明言到底是何物。事实上,现代社会产生的种种污染是亨德森心灵焦虑、需要踏上非洲大陆的根源。亨德森所生活的现代社会,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污染。

(一)城市自然环境污染引发主人公焦虑

本节将重点聚焦现代社会的噪音污染、垃圾污染,进而得出亨德森逃离现代社会、亲近非洲大陆以实现自我和救赎精神的必要性。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噪音污染严重。在这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亨德森的邻居勒诺克斯小姐被亨德森的大嗓门和坏脾气惊吓至死,如此夸张的情节可视为是对现代社会噪音污染的戏剧化谴责。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住宅区内人类的噪音都可以威胁生命安全,更不用说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大机器噪音的危害性了。污染还有其他形式。莱诺克斯小姐去世后,主人公亨德森进入她的房子,发现她家中遍地都是垃圾。 “她屋里堆满了捡来的纸盒、木箱、小儿车之类的破玩意儿,我得费力地从一间屋爬进另一间屋。有的小儿车还是上个世纪的东西,说不定我坐过的小儿车也在里边。这些东西都是她从远近各处捡来的。”而被莱诺克斯小姐视为珍宝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垃圾、毫无用处。所有这些垃圾正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污染严重。

其次,莱诺克斯小姐的死亡敦促亨德森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本质。他对自己说, “亨德森,看在上帝的面上,鼓起勇气,离开吧。否则,你也会落得同样下场。死亡将摧毁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长存,除了一堆破烂,在没有别的东西留下——因为将来不会存在什么,自然什么也不可能留下。而仍然存在的东西,就是现在!为了一切的一切,出走吧。”他必须做一些事情来唤醒深深沉睡的意识,以避免死亡突然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亨德森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运用了各种方法来寻找生命的意义,但一切都是徒劳。在美国社会的大背景下,亨德森不可能寻求到生命的真谛。亨德森意识到他们这一代美国人的宿命是去到外面的世界、找寻人生的真谛。最后,亨德森远赴非洲大陆,寻求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救赎。

(二)现代都市中的精神污染

越是在人员密集的大城市中,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立无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拥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因而更加了解所处的世界;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类却感到迷失自我。人类不得不重新分析了解自己,并试图定位自我并寻找身份认同。从生态逻辑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灵受到日常生活中过度膨胀的科技的污染。

在小说中,亨德森的头脑和灵魂均被现代社会所污染。尤金·亨德森是毕业于著名常青藤大学的硕士生,继承了三百万美元的家族遗产,“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学者魏纳德·亨德森,写过关于阿尔比教派的书,曾经是威廉·詹姆斯和亨利·亚当斯的朋友呢”。但是,亨德森是一个粗鲁的人。他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沟通,并总是因为琐事而与他人争吵。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个不争气的家伙,我有理由这样认为,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我的行径荒唐,像个无赖”。他时常暗念的一句话是, “罪过总会得到宽恕,善行不必非要先修”。这句话明确表现出亨德森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中。在如此精神状态笼罩之下的亨德森面临很多的问题,处境艰难。在与父亲的关系中,他知道父亲其实是爱他的,但他的潜意识不承认这点。亨德森所有的粗鲁表现,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父亲对自己的不认可,他只能通过暴力怪诞的行为发泄心中郁闷。与此同时,亨德森和他的儿子爱德华之间也有不能逾越的沟壑。亨德森爱他的儿子,但他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印度女人,这使亨德森失望。他说道,“这会是我亲生的儿子吗?真是活见鬼。要是我任他和这女人混下去,她会几口把他吞掉的”。亨德森的婚姻生活也不如意,与前妻的长期分居最终导致离婚,而再婚后与第二任妻子的争吵也是常态。总而言之,他的人际关系一团糟:对他人缺乏了解,缺乏宽容,而这些实质上反映出亨德森的心灵缺乏他人的关爱、受到社会环境的污染与影响。

三、结语

二战后美国丑陋的社会现实已经深深玷污了主人公亨德森的灵魂。在混乱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过分看重物质,通过出卖灵魂得到想要的物质生活。所以亨德森意识到必须去非洲亲近原生态自然,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抚慰自己焦虑的心灵,以期最终得到精神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Barry, Peter.”Eco-criticism”. 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3rd ed. Manchester: Manchester UP,2009.

[2] Bellow, Saul.Henderson the Rain King [M].New York: Penguin Books.1996.

[3] Garrard,Greg. Eco-criticism[M].Oxford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4.

[4] 张世君.亨德森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 (3).

[5] 姬莉.雨王亨德森中的生态意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

[6] 范彩霞.雨王亨德森与存在主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作者简介:李映雪(1988- ),女,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诺克斯亨德森噪音
超级金库诺克斯堡
噪音,总是有噪音!
英国镁诺克斯后处理厂推迟至2021年关闭
无法逃避的噪音
破裂压力
蓝色杀器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超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