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4-08-15王奕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高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在对开展学雷锋情况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研究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的途径,在校园各个领域彰显和践行雷锋精神,以实现其育人目的。

【关键词】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常态化;机制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012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指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要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实际,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雷锋”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人格典范、学习榜样,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如何,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如何进一步推动,为此我们制作了学雷锋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月至5月,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学生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 274份,下面简要介绍统计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学雷锋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对雷锋精神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雷锋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同雷锋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但尚未能全面、系统深入的掌握雷锋精神的科学涵义与丰富内涵。有96.9%的学生知道学雷锋纪念日是“3月5日”,仅有3.1%的学生不知道雷锋纪念日是哪一天。但在进一步对“雷锋精神”科学涵义的理解上仅有26.0%的学生较全面理解和认识雷锋精神,其余了解一些或者不了解的占到74.0%;虽然问卷中列举了构成雷锋精神内涵的重要要素,但列举法和归类的方法很难穷尽雷锋精神的全部内涵和深远意义,当问及“哪些活动更能体现‘雷锋精神”时,选择“日常帮助”的受访者最多,其次分别是“无偿专业服务于咨询”、“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 问及“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学雷锋活动需求信息”这一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相关部门通知”,“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同学朋友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一方面表明学生获得学雷锋活动及雷锋精神的认知的主渠道为学校部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网络媒体及一些新媒体的宣传仍显不足,学习教育活动贫乏。

(二)关于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有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意愿,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学雷锋活动抱有无所谓和反感的态度,开展学雷锋活动仍面临着挑战和难度,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54.0%的学生参与学雷锋的意愿是“看情况,遇到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会参加”,41.6%的学生意愿“很强烈,有这样的活动一定参加”,4.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些和我都没有关系”,0.4%的极少数学生表示“反感,开展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对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调查时,选择“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占到83.0%,其次分别为“发展完善自我”、“增加社会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和“对专业学习有益,为未来发展工作做准备。”这提醒高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学雷锋活动,要关注学生日益多元化需求,解决多元化需求与学雷锋活动内容单一化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对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关系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联系在一起,认同志愿活动作为当前新时期下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在对“志愿服务活动”和“雷锋精神”关系的调查中,46.5%的学生认同“‘志愿活动是体现‘雷锋精神的活动形式”,32.5%的学生认为“志愿活动”是“雷锋精神”时代化的诠释,15.7%的学生认为“志愿活动”和“雷锋精神”有共同点,但不一样,5.3%的极少数学生认为“志愿活动”和“雷锋精神”毫无关联。在“如何看待大学生志愿者”问题上,51.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是“助人为乐的人”,42.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是“有雷锋精神的一类人”,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是“哗众取宠的人、谋取私利的人、廉价劳动力”各占5.5%、0.4%和0.3%。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可志愿者及志愿精神,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志愿者缺少理解。

(四)关于已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

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已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常年坚持开展的活动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认可度,但还仅限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活动缺乏长期性与持续性,一些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活动本身较缺乏吸引力。对于“最熟悉的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依次为“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社区志愿活动、“新青年,新风尚,学雷锋”校园行活动(包括清理小海报、义务修理自行车电脑、维持活动秩序等)、“树典型、学榜样、赶先进”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其他。学雷锋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持续的长期的开展。然而在调查“参与过学雷锋活动的持续时间”时,“持续在一个星内”占40.6%,“一天之内”的占32.1%,“一个月之内”的占14.1%,“半年之内”、“一年以内”和“一年以上”的各占4.8%,4.7%和3.7%的数据表明,学雷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周以内,这些数据一定程度表明了学雷锋活动的断续性和应付性。“哪种情况更容易让您有退出‘学雷锋活动的念头”,从高到底依次为“组织活动者没有章法,缺乏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具体活动本身没有意思,不感兴趣”, “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对专业学习没有帮助和提高”等等,说明学校要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科学指导,对具体活动要加强遴选、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价。

(五)关于学雷锋制度机制的建设

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科学领导、有效组织,期望通过制定政策和完善机制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发展。在问及“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否需要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领导”这一问题时,有52.2%的学生表示“需要”,25.6%的学生表示“不需要”,16.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5.4%的学生选择“其他”;对曾参与过“学雷锋”活动的组织方式调查中,学生选择从高到低依次为:通过“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占42.3%、“青年志愿者社团组织”46.6%、其他社团组织5.5%、个人自发4.5%,其他占1.1%。由此说明共青团组织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优势突出,大多数学生认可共青团组织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但尚有很多提升空间;在调查“学雷锋活动之前是否经过相关培训”,80.2%的学生“没有接收过培训”,19.8%的学生“有参与过培训”,反映了学雷锋活动在培训上的薄弱,需要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及技能的培训。对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急需加强哪些方面,学生首推“对组织者及参与人员的定期不定期培训”, 其次依次为“加强对学雷锋活动参与者的表彰与激励” ,“来自学校及社会对学雷锋活动的资金及物质支持”。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期望有具体的部门开展具体的指导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在“参与学雷锋活动是否应该得到物质奖励”这一问题上,25.6%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与”,38.0%的学生认为“不应该给予”,33.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3.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这表明学生并不排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以学雷锋先进人物为榜样,表扬先进,激励落后,科学评价。endprint

二、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雷锋精神在学生心目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学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需的,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明显的扭曲和偏差,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学校对学雷锋活动的开展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持续和常态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还待规范和完善

尚未开辟学雷锋活动的网络专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及时对学生中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较少挖掘和树立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一些活动缺乏对“学什么、如何学、达到什么效果的”整体设计等等。“雷锋三月来了,突击一下,热闹一时,雷锋四月走了,销声匿迹,冷冷清清”,这种纪念式的宣传教育,使得学雷锋活动浮在表面,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学雷锋活动的宣传教育不能以单纯的活动来代替宣传教育,不能靠行政手段来强制推行,而是要认真思考、统筹规划,建立学习制度,规范内容体系,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上升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形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内容和形式面临转型和创新

转型与创新是全国学雷锋活动都面临的问题,主要指学雷锋与谁结合、怎么培育的问题。一些高校,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结合,创建雷锋超市、评选树立雷锋式的先进典型,这些成功案例为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有益经验。学校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同样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问题,比如就近学雷锋资源的枯竭、形式单一,多集中在孤儿院献爱心、当地义务支教,清理校园垃圾等内容;较少能够和专业结合,发挥专业所长,;某些活动也存在着走过场、一阵风的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通过转型和创新来解决。

(三)配套机制尚需完善与拓展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建设是保障,有完善的机制才能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当前,学校在学雷锋活动领导和组织机制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尤其在模式建立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比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结合,探索培养学生干部的途径和方式;与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相结合,探索从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中培养选拔志愿者,等等。因此,完善体制机制、遵循机制形成与工作的原则,才能保障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四)具有校本特色的雷锋精神及学雷锋活动的研究还需加强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它需要不断探索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总结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好的经验与做法,创新学雷锋活动的模式、途径与方法。目前,缺少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和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结合学校特色,站在国家和行业需要的角度将雷锋精神与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创新、学习先进人物、与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亟待认真研究,从而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将雷锋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也可以再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三、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途径

(一)强化对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与认同

学雷锋活动宣传教育要分层次有重点坚持不懈的进行:一方面寻访历史,熟悉雷锋其人其事,形成对雷锋精神的正确认知,可以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阅读雷锋日记、观看雷锋影像等形式真正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另一方面结合当代,挖掘雷锋价值,树立身边“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增强认同感,可以开展“师德标兵”、“校园之星”、“雷锋团支部”等雷锋式的评比表彰,充分利用校园杂志、广播、电视台、网站宣传雷锋事迹,传播雷锋思想,交流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对照典型,寻找差距,融入本职,争当新时期的雷锋,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在校园内形成“天天都是3月5,人人都是活雷锋”的良好氛围。在学习雷锋精神及先进思想时,要注意青年学生的思想基础,遵循教育规律,要连接青年学生的思想热点,避免因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将学雷锋活动只对少数学生的活动而丧失吸引力。

(二)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积极转型与尝试创新

学雷锋活动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日渐丰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90年代初兴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得学雷锋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开辟了高校学习雷锋的新路径,以制度化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学雷锋活动借助志愿服务所具有的制度、体系和规范,为学雷锋活动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志愿服务中践行雷锋精神,充分发挥团的优势和特点,学校从最初的单纯的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发展到具有校本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近年来,在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立15个院(系)级志愿者服务分队,加入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后,以“华北科技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名义注册188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出台后,为各学院和公益型社团262名骨干和4000余名志愿者实现校内注册。每年有超过两千名青年加入各级志愿者组织的行列,三年来开展公益活动逾千次,其中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202次,10639人次的志愿者为校内外69208人次提供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融合发展,迎来了志愿服务的新发展。

(三)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增强专业支撑力度

在过去传统的学雷锋实践中,学雷锋着重于以社会需求和他人需要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现在,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服务的领域,学生志愿者有意愿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奉献给自己服务的对象,在当代志愿者身上更强调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二者的协调统一。例如,安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参与到煤炭机械展的服务中去,计算机学院志愿者成立“电脑门诊”,开展“科技服务老干部”、“社区服务有你有我”具体活动,将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到为离退休老干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和为社区维修电脑中去。在调查中,这种能够结合专业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活动更受学生的欢迎,开展时间更长久。学雷锋志愿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使得学习雷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自己,是知与行,德与才的统一。学校应该多多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给予必要的专业、技术和物质支持,加强具体指导,增强专业在学雷锋中的力度,使得学生们“活学、乐学”,推动学雷锋活动常为常新、与时俱进。endprint

(四)建立健全活动机制,推动常态化发展

健全活动机制,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发展的保障,学校要尽快建立起学习机制、组织机制、培训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得学雷锋活动在日常的开展中能够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用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言行,用政策营造学雷锋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优势,探索形成了校团委-学院团委(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团员青年一线,学生会、社团两翼的学习雷锋活动组织格局,打造了有鲜明教育特点的品牌项目,提供了宣传、组织、发动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拥有着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开展了“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社区志愿活动、“新青年,新风尚,学雷锋”校园行活动等,常年坚持的品牌项目有:失物招领、邮箱分类、无偿献血、爱心捐款、义务支教、节能环保、法律咨询等内容,在坚持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道路上探索前行,成果丰硕。

(五)开展雷锋精神及学习雷锋活动的研究,提炼校本特色

以煤炭类行业院校为例,煤炭类专业及具有煤炭行业方向培养特色的专业的学生就业时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学生对艰苦环境预期不足或难适应;功利性强,重薪酬轻发展;对煤炭行业存在偏见、签约率高违约率也高等问题等等。解决的办法除了进行专业教育的引导,就业心理的调试,更重要的还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和职业指导。在大学整个教育中,将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融入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领域,积极宣传服务煤炭行业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纠正学生对煤炭艰苦行业的偏见,培养学生爱行业、讲奉献,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到煤炭行业去建功立业。华北科技学院在二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 勤学、善思、力行、创新 ”的学风,形成了与安全生产和煤矿行业相适应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献身煤炭、服务煤炭的优秀毕业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未来,学校培育和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学雷锋活动,形成特定的雷锋精神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载体,发现和宣传在煤炭行业领域及学校中的先进典型,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提炼形成自己的特色学雷锋活动。

四、结语

高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应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学雷锋活动意义、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结合志愿服务,创新方式方法,构建和完善常态化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度和科学评价机制,要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机制研究,培育青年学生自觉塑造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雷锋活动的德育价值,努力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时尚。

参考文献

[1] 王贵胜.关于雷锋的典型效应弱化问题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1989(Z1).

[2] 王锁明.论学雷锋互动常态化的必然性与实现路径[J].唯实,2012(07).

[3] 高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与学雷锋活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04).

[4] 胡献忠.活动·项目·事业——从学雷锋到志愿服务看共青团事业的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9(02).

[5] 彭蕾,孙波.对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04).

基金项目:此文系华北科技学院2012年度校级思想政治工作规划类课题《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机制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奕(1979.12- ),女,硕士,讲师,华北科技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