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研究综述

2014-08-15何方淑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何方淑

【摘 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学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下岗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下岗;下岗工人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统计局对下岗的定义是: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与原企业最多保留3年的劳动关系。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会议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伴随着企业改革,到2001年为止全国约有3000万国企工人下岗,其中包括大部分青壮年职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造就了“国企下岗工人”这个特殊群体。从国企工人到失业人员的转变,这个特殊群体的身份地位随即出现绝对下降和相对下降,直接面临着自身生存、医疗健康、子女和父母供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孙立平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向定型化过渡,社会结构的断裂与失衡,逐步形成当今较为显见的碎片化的社会生态。这样的社会生态下,曾经的下岗工人的生活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已有的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研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下岗”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多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入手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下岗失业问题施行的政策进行研究。王汉生和陈智霞认为在“再就业工程”中,下岗职工和再就业政策之间存在冲突,政策制定应以下岗职工的实际需求为准。李强等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观念和再就业培训以及再就业服务体系等来探讨了实现再就业的问题,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失业工人“隐性就业”的情况。伍叶琴以重庆市政府为例,认为对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市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投入,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以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下岗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朱力在对下岗失业的成因上提出了当时我国失业下岗问题的三大特点:成因上的过渡性、生成上的结构性、后果上的风险性。彭文波和刘电芝从下岗职工再就业职业定向来探索再就业措施。

(二)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所采取的集体行动和个人行动进行研究。陈峰指出“集体行为框释” 和“制度定位”决定了下岗工人抗议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后果。而刘爱玉从情境理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国企下岗工人利益受损后的行动选择与制度环境、物质环境、资源和目标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工人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约束下的行动逻辑,其行动方式主要是服从、退出和倾诉。无集体行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行动者一方面畏惧守法逻辑的制约、另一方面又依靠现有的正式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而非正式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行动者缓解地位受损的压力。佟新创造性的从社会主义文化传统认同上分析了一起国企工人集体行动的“框释”过程。

(三)研究各种资本对于下岗工人的影响。赵东的研究显示市场制度未建立前,社会资本对再就业机会获得有着重要作用。李培林和张翼从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个人技能角度分析失业群体的 “人力资本失灵”现象。谢桂华根据市场转型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区隔理论,探讨了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都是影响下岗的重要因素,切合了“制度的顽固性”观点。

(四)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研究“下岗”群体。郭于华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研究“下岗”群体,认为失业工人中的“4050人员”的生命历程有悖于常态下的个人生命历程。对于下岗危机,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起不到社会支持、改善生存状态的作用,社会保障的文本层面与实践层面出现了裂隙,下岗工人在面对下岗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时,社会保障政策的滞后性使得下岗工人的“本体性安全”需要得不到保障。因此,郭于华提出制度的制定应以社会保障群体诉求的改变而变化。邓娇指出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国企改制致使失业人员的生命历程发生了制度性紊乱,国家政府应以下岗人员的生存困境和社会保障困境为出发点来制定政策。

(五)从心理学视角研究下岗工人。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徐慧兰等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测量得出,影响下岗工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应对方式、生活事件、文化程度、经济压力和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王雪莲认为引起城市失业工人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有:沉重的生活负担、职业角色扮演失败、社会比较的不平衡、个体的角色意识和性格类型的差异、家庭主要成员的主观期望和支持程度。李瑶分析了下岗工人在失业后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在一定的家庭支持与性别差异基础上,工人会应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内心自尊面临的威胁。

总的来说,以上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下岗失业现象进行了多维分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下岗失业”现象认识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国内关于下岗工人的研究主要以社会整体结构的宏观分析为主,多数都是从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的角度,分析工人的集体行动逻辑、研究解决工人失业导致的生活问题、关注下岗工人的身心健康。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一是已有的研究中对于亲历下岗全过程的主体——个体化的“人”的研究屈指可数;二是在时间序列上对下岗失业研究有些许“跟风”的现象,下岗失业已不再是当今学者研究的重点。郭于华认为“每个人的历史都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历史是由整个人民共同来创造的”。所以基于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纵向研究仍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爱玉.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李强,胡俊生,洪大用.失业下岗问题的对比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宜勇.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情况的调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王汉生,陈智霞.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J].社会学研究,1998(4).

[5] 郭于华.倾听底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上的“国退民进”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