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素质特征及开发管理策

2014-08-15熊斌

江苏商论 2014年10期
关键词:领军科技人才

熊斌

(广西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随着科技创新难度的加大和分工的细化,单靠个体力量来实现创新的时代逐渐式微,更多的创新是以团队方式实现,而作为创新团队核心和灵魂的科技领军人才,其引领作用和价值日益凸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把科技领军人才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1]“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探究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素质特征及提出开发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科技领军人才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和兴起使得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以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此情形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立足长远,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创新型人才,如我国航天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国航天技术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是因为我国拥有一批领先世界科技的航天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高层次人才所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如在全球6525名高被引论文作者中,我国仅有26人,占0.41%,而美国占到63%。[2]科技领军人才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开发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应成为各级政府及组织的重要使命。

二、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

“领军人才”的称谓源于军事用语,指能带领大部队集团作战的将帅。国外“文献资料中的“leading talent”、“top talent”、“1eading people”等词的含义与“领军人才”较为相近。国内首次给出“科技领军人才”这一定义,是在2004年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实证)研究》课题中:“科技领军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包括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发掘、创造价值源泉,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3]此后,国内人才研究学者相继对科技领军人才给出了若干定义,如人才学专家叶忠海指出:“所谓科技领军人才,即为学术技术带头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业内专家评价和确认,对某领域、某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高科技人才群体”[4]等。

诸多关于科技领军人才的定义虽在描述上有差别,但都蕴含了杰出性和引领性相统一这一基本内涵。一方面,必然是知识渊博、专业精邃且在本行业、本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被公认的杰出人物,如国外的卢瑟福和国内的钱学森便是科技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

三、科技领军人才的素质

特征:“八力”维度

科技领军人才是创新团队的领头雁,那么,具备何种素质特征的人才才能堪称科技领军人才,笔者认为,科技领军人才必须具备人格魅力、战略眼力、领域影响力、领军力、胆识魄力、拼搏毅力、创新力和管理力“八力”维度特质。

1、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并通过其思想、言行等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吸引力和感召力。科技领军人才人格魅力具体表现为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心怀开阔、严谨求实、广纳群言、坚持真理、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平等待人等精神气质和道德风范。科技领军人才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所在团队成员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心理认同感,进而会形成团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团队文化和支撑团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例如,作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领军人才的钱学森,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其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所在的团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新突破。

2、战略眼力

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眼力是指其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能洞察和把握所在领域的发展方向,带领团队走在领域研究的最前沿,发掘人才并培养后继梯队。科技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只有那些具有前瞻眼光的人才会将探索的目光置于领域发展的最前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领域发展的方向及重大问题,并以此形成团队共同奋斗的愿景,使团队少走弯路,引领团队持续创新。同时,科技领军人才的“眼力”还体现在对团队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创新梯队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例如,贝时璋,我国细胞学、胚胎学及生物物理学的领军人才,始终站在生物学发展前沿,高瞻远瞩极具战略眼光的倡导数理化与技术科学、生物学研究交叉、渗透、融合,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开拓了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仿生学、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控制论等分支领域和相关技术,并培养出一批生物物理学骨干人才。

3、领域影响力

科技领军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结构中的顶端位置,是本行业、本领域中的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以其在某一领域高水平的造诣,推动或者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在自身获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在其所在创新团队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领或激励一大批人成长,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人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和行业典范,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影响力大,有的在国际上还有一定知名度。

4、领军力

团队是科技领军人才的载体,科技领军人才在团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团队的灵魂和标杆。[5]科技领军人才区别于一般高层次人才的明显特征在于其领军力。科技创新团队犹如一支乐团,而科技领军人才是这支乐团的总指挥,在团队创新活动中不是“自编自导”,而是指挥整个团队“大合唱”。如闵恩泽,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石油化工、新能源的领军人才,曾经受到石化科学院院长龙军这样评价:“他的巨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卓越的科研成果,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团队,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6]

5、胆识魄力

科技领军人才还要敢于创新、勇往直前,有带领团队向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冲击的勇气和魄力。作为团队领头雁的科技领军人才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和方法,激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营造一种敢想敢拼和创新活力四射的团队氛围。

6、意志坚定、顽强拼搏、超乎寻常的毅力在科技领军人才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7]科技领军人才是团队的旗帜,科技领军人才只有具备“十年磨一剑”的拼搏毅力,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才能带领团队取得骄人的业绩。“两弹一星”和“嫦娥工程”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有钱学森、任新民、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这样一批的科技领军人才数十年如一日的顽强拼搏、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的结果。佩鲁兹1939年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血红蛋白结构,进展非常缓慢,1959年才得到较高分辨率的结构。如果没有超强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这长达二十年的研究是无法坚持下来。

7、创新力

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力还体现在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团队创新意识、团队创新精神和引领团队创新的能力,既是自主创新的先锋,又是创新团队的领帅。[8]例如,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席谢炳高举创新大旗,带领团队潜心耕耘,矢志创新,始终将创新的DNA深深植入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了研发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解除病痛的良药,也创造了医药企业合资合作的典范,其本人也荣膺“2010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8、管理力

管理力更多涉及的是执行层面,强调的是管理团队的科学性。随着科技创新难度的加大和分工的细化,单靠个体力量来实现创新的时代逐渐式微,更多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才能实现。科技领军人才管理力主要体现在制定团队目标、协调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与约束、风险控制与提高团队效率等方面。如何实现团队成员配置的合理化,使不同性格、不同偏好、不同专长的团队成员和谐相处,人尽其才;如何把团队面临的风险及因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的内耗降到最低程度;如何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1+1>2的团队效应等,这些都是对科技领军人才管理力的考量。

四、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管理策略

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领军人才的预测规划、遴选、培养、考核、激励等诸环节,因而,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管理应确立整体性思路,以便更科学、更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

1、科学预测,统筹规划

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未来需求状况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此,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部门的实际,科学预测并统筹规划好本地区、部门的科技领军人才总体战略和规划,兼顾引进与培养,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及地方级在内的梯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避免各地区、各部门在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合理平衡各地区、部门的科技领军人才的结构、地域分布。

2、严格选聘,宁缺毋滥

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科技领军人才遴选前应组建以行业知名专家为主的科技领军人才选拔领导小组,按照“思想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条件,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遵照“初选、答辩、面谈、公示”的工作程序,对通过单位推荐、行业或专家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提出申请的个人进行严格选拔。

3、资源倾斜,重点培养

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应突破既往人才培养的常规思路,集聚优质资源向科技领军人才倾斜,保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领先优势。以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合作与交流;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技术团体中任职并发挥作用。

4、动态考核,能进能去

应对科技领军人才进行考核评估以激发其竞争意识与活力。为此,应创新科技领军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考核管理办法,突出对创新能力、业绩贡献、领衔作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避免用繁琐的不切实际的行政管理办法来干扰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科技领军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贡献和业绩突出的科技领军人才为其创造更好条件,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考核情况较差或不合格的要督促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对确实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应解聘。

5、物质激励,人性关怀

科技领军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结构中的顶端位置,是本行业、本领域中的顶尖人才,是创新团队的灵魂和标杆。这部分人才不但对物质层面需求高,而且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很高,因而在科技领军人才物质激励方面,既要考虑薪酬、津贴、住房补助等传统物质激励因素,还应考虑以科技领军人才命名的科技成果占有制、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相对应的分配机制、人力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而在科技领军人才精神激励方面,应给予他们全方位人性化关怀,使其充分享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及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荣誉感。如在团队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科技领军人才自主权;实行高级别领导与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一对一”的定期交流沟通联系机制;为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高级职称申报等方面提供便利。

[1]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R].2010-6-6.

[2]张国,雷宇.人才问题,关键还是解放人才[N].中国青年报,2010-3-5.

[3]沈荣华,李小平,李春淼.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的实证研究[R].上海: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05.

[4]叶忠海,裘克人.中国人才学研究新进展(中册)[M].上海: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5]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8-9.

[6]江城.闵恩泽的创新风采—一位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8,(3):24-26.

[7]李小平,李春淼.通向领军位置之路[J].中国人才,2007,(4):10.

[8]沈国权,黄小欢.培养造就更多科技领军人才[C].上海: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2007年会议论文集,2007.

猜你喜欢

领军科技人才
人才云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