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小微企业生存困境及解困的路径探析

2014-08-15敬丽华

江苏商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常州小微企业

敬丽华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其中小微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常州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聚集了大量小微企业,十二五期间常州经济发展仍需小微企业支撑,其健康持续发展对提升常州地方经济竞争力、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州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1、常州小微企业的基本状况

常州作为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聚集了大量小微企业。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常州有8万多户小微企业,按新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数量约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这些小企业不但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常州小微企业贡献的数值很大,可见,小微企业对于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战略作用。

2、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的生存考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振荡、外需疲软,订单量减少,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通胀等叠加作用,小微企业因规模小、利润水平低、生产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制约,经营尤为艰难,生存状况引人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30%的小微企业在2年内消失,60%在4-5年内消失,与美国的平均8.2年有较大差距;据2012年有关调查分析,小微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经营利润被多重因素不断摊薄。常州市45325户微型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水平为-0.18%,总体处于亏损状态。一成以上的小微企业处于既不纳税也不注销的“休眠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12年4月按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初创中小企业认定为小微企业,常州钟楼区辖区现有在业小微企业6806户,累计开业4051户,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在常州武进区,一家小企业的五金零部件生产负责人表示,“2012年下半年企业经营形势愈发艰难,订单数量和规模都有减少,耗材和人力成本逐步上涨,利润越来越薄,库存量越来越大,也不确定国家经济形势未来会怎样,所以在2013年春节之后,企业就遣散了部分生产线的工人,工厂进入半停工状态”。

3、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经济下行趋势已经得到确认,小微企业命运也得到更多关注,一系列税改、金融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国家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的决心。自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政、金融政策后,又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有: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简称:“银十条”);接下来在银十条基础上又下发了《补充通知》,提出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江苏省政府对外发布 《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共计18条,江苏出台“18条”是对“国九条”的落实和细化,力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常州先后出台了 《常州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常州市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办法》等多项政策,各职能部门也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环境。

二、常州小微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1、经营成本上升,发展困难

一是招工难、用工贵、留人难。现行的《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了重要位置,新一代的劳动者也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由此产生的纠纷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抵押物,加之融资信息不充分,融资渠道偏窄,造成自身融资能力弱。据有关金融机构统计,常州8万户小微企业(包括部分个体工商户),有银行贷款的仅为1万多户,显示了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仍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以外。即便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也要比大中企业高,调查显示: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付出的综合成本年利率至少为17%,大多数实际利率接近20%。充裕的民间资金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选择,民间融资既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药”,也是造成企业“融资贵”的“推手”,短期民间借贷年息已高达36%-48%。与此同时,受自身条件限制,小微企业对信托融资、融资租赁、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的知晓率仅达30%,对其他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知晓率则更低,即便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由于受专业技术操作程序复杂等因素影响,能通过这些渠道进行融资的小微企业也寥寥可数。

三是用地紧、安置难、成长难。我国有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常州地处城市化建设进程较快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无地可用、无处可去”现象普遍。在城区规划和园区建设进程中,少数发达乡镇附近大量小型制造业企业被拆迁后无地安置而外迁或消失。有的街道反映所辖范围内工业企业近50家,但全部空地仅300亩左右,能用于工业企业发展的土地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多家企业用地申请,一批手中握有新产品、优质项目的小微企业受用地限制而无法成长。个别地方在履行用地协议上随意性较大,有的小微企业因基层政府单方撤销用地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难以继续,前期投资无法收回。

2、管理水平落后,存活率低

常州的小微企业多以民营为主,这其中手工作坊和个体工商户又占多数,在这些经营组织中产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在管理方式上,大多属于家族式管理。其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能力良莠不齐,同时不愿意也请不起职业经理人等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帮助管理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常州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0%、高中及中专占58%,初中及以下占32%。这些企业主普遍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再加上缺少制度规范和治理结构的约束,管理的随意性大,对危机事件及企业公共关系方面的全局把控能力弱。在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销售、利润等经济指标,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战略视野,生产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长远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决策失误频繁,市场机会把握不准确,可见,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企业经营寿命短的重要因素。

3、政策效应不足,负担偏重

201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对小微企业暂免多项收费、取消几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但据常州统计局调查显示,企业税负较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2%,仍然高于全部税收收入增长率2.9个百分点。另外,社会保险持续增长,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税费负担的因素,2012年全市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比2011年增长12.9%。

国家、省、市各种优惠政策实际效果不好,没能有效改变小微企业生存现状,首先表现为政策的惠及面少。一些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的界定标准过低,大量小企业被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内。如政策规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2万块钱按销售利润率10%计算,一个月收入才2000元,满足这个条件的小微企业能有多少,这样的扶持政策受益面太窄,大多数小微企业惠及不到;其次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又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政策的落实难度大。

三、常州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实施路径

小微企业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短期来看,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从长远来说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要苦练内功。以下主要从企业自身角度探讨解困发展之路。

1、业务聚焦

当前,一些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与其经营不规范,盲目跟风有关。看到市场上哪个项目投资回报高,禁不住诱惑盲目跟进,经营业务不稳定,资金投向多个方向,既缺少技术又没有专业人才,经营分散、人才分散、精力分散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甚至由于投资失误,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企业生存。其实,无论是生产型还是服务型的小微企业,一定要把业务领域聚焦,这是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赖以生存并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微企业应坚持“城有所不公、地有所不争”的理念,从自身特点出发,选择一个切入点,从一件小事做起,在某个环节或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向国际专业水平迈进;在市场细分和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使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势聚焦,在成本、质量、技术、交付能力、反应速度、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能在所属的细分市场份额中比大企业做得更精更专,就像豆浆机美的做不过九阳一样。常州凯诺深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业务聚焦战略,使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力求做精做优。

2、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一种联盟合作,通过各成员企业间技术、资金、管理、信息和市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延伸,形成新的、更强的协同优势。在当下复杂动态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产业环境和竞争态势急剧变化,不能孤立、近视的去思考和研究所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必须将“生存”问题放进更大的生态系统中去考虑,去构筑适应企业良性成长的生态链。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在这个创造价值和增加附加值的纵向一体化的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会面面俱到,往往会把价值链上一些次要环节外包,而这正是小微企业与其联盟的切入点,小微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决策灵活的优势,利用特有的商业模式或技术积极融入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相关配套服务,使龙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增值,从中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也是小微企业借势发展的有效方式。常州贝伦迪电子有限公司借助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市场等问题,获得发展先机,走出了自己的发展壮大之路。

3、产业融合

多年来,常州不少行业由于缺少知名的自主品牌,充当着国际品牌商的生产代工角色,生产企业只能赚取其中极其微薄的一小部分利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倒逼压力下,增强了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动力,常州皮皮熊文化创意产业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运用文化创意赋予品牌更大的市场价值,将传统玩具制造业与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相融合,产业融合的创新经营模式为其开创了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诚然,小微企业的解困是一个系统工程,即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扶持和配合,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1]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9):86-93.

[2]陈占葵.转型升级新时期中小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路径[J].企业经济,2013,(2):91-93.

[3]许宝健,李慧莲.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2012)[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4]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小微企业调研报告[R].2012.

[5]曹小春.小微企业倒闭成因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11):44-49.

[6]林洲钰,林汉川.我国小微企业解困的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J].企业管理,2013,(2):65-67.

猜你喜欢

常州小微企业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常州的早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