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2014-08-15高彩霞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颈围后路椎管

高彩霞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合并椎管狭窄,使脊髓前、后受压,尤其是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使脊髓前方受压明显,在MRI横断面上示椎管侵占率≥50%,2009年3月—2012年4月我科对符合相关条件的36例病人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给予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病人,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2岁~70岁,平均63岁;发育性椎管狭窄1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21例;单节段颈椎受压20例(C4、C5受压5例,C5、C6受压9例,C6、C7受压6例),两节段颈椎受压12例(C5、C6,C6、C7受压7例,C4、C5,C5、C6受压5例),三节段颈椎受压4例(C3~C6受压3例,C4~C7受压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7例,术前均邀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病程长、症状重,且颈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向其详细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并与病人交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体位训练护理:接受颈椎手术的病人,术前都必须行体位训练护理[1]。本组病人分别行颈前路、颈后路体位训练。手术3d前,行气管、食管牵拉训练,增强术中对气管牵拉的耐受性[2]。具体方法:将一只手的拇指固定在气管、食管右侧,其余四指并拢放在左侧,拇指用力,将气管、食管向右拉过中线3cm~5cm,每次坚持10min~20min,每天2次,后路手术病人俯卧于专用的手术支架上,颈、项屈曲,头部和前额着床,开始每次0.5h,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1.5h,适应术中体位的需要。③呼吸训练: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大多数年龄大,四肢无力,呼吸功能差,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前一定要禁烟,让病人在床上练习深呼吸运动,避免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④皮肤准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一旦发生感染累及颈脊髓,后果非常严重。术前1d剃头、剃须,沐浴或者是擦浴,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⑤术前严格执行医嘱,按医嘱配血,行药物过敏试验,术前晚上清洁灌肠,如果病人比较紧张,嘱其口服艾司唑仑1mg,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手术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h内持续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病人术后很快出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则考虑术后出血较多、血肿压迫脊髓所致,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如果病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没有发现引流液增多及颈部的肿胀,考虑为喉头水肿,大多为术中过度牵拉或麻醉插管刺激气管所致[3]。②体位护理: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因前、后路手术均有坚强的内固定,可以嘱病人术后即刻翻身,术后6h可以取半卧位,有利于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③引流管的护理:前、后路手术术后均留置引流管,术后需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必须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引流管受压、扭曲,则会导致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压迫脊髓。术后1d发现引流液增多,颜色较前变浅,则考虑脑脊液漏[4]。延长引流时间7d~10 d,部分病人7d左右不再有引流液流出则拔除引流管;如果仍有引流液,则在10d拔除,引流管眼处深部缝合2针。引流管一般是术后24h小于50mL拔除。④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颈前路手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予以静脉输注盐酸氨溴索化痰,应用糜蛋白酶4 000U、庆大霉素8×104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天3次,雾化后鼓励病人咳嗽、排痰,辅助病人进行吹气球锻炼[5,6],增强肺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⑤功能锻炼:术后嘱病人在床上翻身,在护士的帮助下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6h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戴颈围在床上活动四肢,拔除引流管后常规拍片,病人即可戴颈围下地活动,并有护士陪伴。初次活动时间控制在20min,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大活动时间。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病人一定要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点,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运动。向病人交代继续佩戴颈围8周,卧床休息时可以去除颈围,站立活动时必须佩戴颈围,8周后门诊复查正常可去除颈围,如恢复过程中有任何不适,随时来院复诊。

3 结果

本组36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平均7.8分,术后平均15.3分。在术后观察中,未出现血肿压迫脊髓、呼吸困难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与前、后路分期手术相比,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病人术后效果明显,恢复快,合并症少,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4 讨论

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病人对手术治疗心情复杂。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本研究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生理状况,在确保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取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围术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化护理,术前JOA平均7.8分,术后平均15.3分。显著提高了临床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医疗费用,避免了二次手术及麻醉风险,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

[1] Anonymous.Summaries for patients.Manual therapy,physical therapy,or care by primary care doctors for patients with neck pain[J].Ann Intern Med,2002,136(10):731-732.

[2] 孙玉华.颈椎前路植骨忆抗钉内固定术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584.

[3] 王进华,刘兰芳,斐蕾.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51.

[4] 谢冰化,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2(15):11-12.

[5] 朱淑平.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6B):1574-1575.

[6] 许蕊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44-345.

猜你喜欢

颈围后路椎管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蚕宝宝流浪记
脖子粗血压高
中老年人群颈围与肥胖的相关性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