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研究综述

2014-08-15宋会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白桦周作人郁达夫

宋会芳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很深厚的文化交流。明治维新前,日本文学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颇深,从其中吸收有益成分,孕育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古代文学。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学转而学习西方,接受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走向现代文学之路。

中国文学史上的五四时期一般是指从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至1927年革命文学(左翼革命文学)开始的这段时期。五四时期,中国的有识之士和知识青年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日渐强盛,纷纷东渡日本留学,试图借助日本这座桥梁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寻求救国之路。那时东渡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队伍浩浩荡荡。像五四文学革命的发起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周作人、吴虞、沈尹默;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张资平、郑伯奇、李初梨;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茅盾、冰心、蒋百里、王统照;五四时期著名的戏剧家——田汉;其他的留日作家还有冯乃超、彭康、李铁声等等。他们学习日本近代的各种文学思潮,回国后在中国举起新文学的大旗,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因此,文学方面,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深受日本近代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对此,郭沫若曾总结道:“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1]

一、对留日派整体研究

(一)留日派作家整体风格研究

对留日派作家整体进行研究的著作如下。

刘立善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在这本专著中,著者首先介绍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和思想特质,接下来主要论述了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周作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与白桦派作家的关系。著者从周作人与武者小路实笃共鸣;鲁迅吸收有岛武郎的文学思想;志贺直哉对郁达夫的影响;长与善郎同中国的因缘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肖霞著《浪漫主义:日本之桥与“五四”文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在这本专著中,著者探讨了五四时期留日作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具体分析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陶晶孙七位留日作家对日本文学的接受,及通过日本之桥对西方文学的接受情况,从而找出留日作家浪漫主义的特征、表现形式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方长安著 《选择·接受·转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著者全面梳理了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流变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较为准确地揭示了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的复杂性和整体性。首先论述了五四文学的建构、发展与日本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然后专门分析了周氏兄弟与日本文学的密切关系。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大正时期的白桦派对中国五四时期的留日派作家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当时在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两大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诸成员们有深刻影响。关于此点以下论文中都有论及。谢南斗“白桦派与五四文学大潮”(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方长安“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韦人庆“一支缔造中国新文学的主力军—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的文学业绩”(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秦弓“20世纪初日本‘人的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这些文章论述了日本白桦派的文学主张对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诸成员产生影响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并且具体分析了白桦派对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影响。

(二)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关于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的专著有黄淳浩著 《创造社:别求新声于异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书中作者重点分析了创造社诸成员在日本文学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历程。除此以外,饶鸿競编《创造社资料》(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朱寿桐·武继平著《创造社作家研究》(日本福冈市:中国书店1999年版)、黄淳浩著《创造社通观》(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版)、咸立强《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等专著中都涉及了创造社诸成员与日本文学之间的关系。

创造社是五四时期两大文学团体之一,其主要成员都是留日派作家,因而创造社诸成员的文学观及文学思想与日本文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针对这一点下列论文都有所论及。徐仲佳“论前期创造社文学观的文化生成”(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裴善明“创造社文学世界的文化生成形态”(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4年第6期),黄健“留学日本与创造社小说家的生命意识”(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科版)2007年第1期),陈龄“‘创造社’成员的留日活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方长安“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4期),童晓薇“浅析日本大正文学界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靳明全“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创造社作家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诸篇论文分析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对创造社诸成员的影响和创造社成员们对日本文学的接受,以及他们根据其接受的文学理论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各具自己特色的文学创作活动。

(三)文学研究会与日本文学

文学研究会的诸多成员也大多是留日派作家,目前就文学研究会和日本文学的关系方面还没有专著问世,但是在贾桂芳编 《文学研究会资料》(上中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本书中涉及到了文学研究会成员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和日本文学对他们文学创作的影响。

此外,还有 “谢冰莹与外国文学”(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作者黎跃进认为,30年代谢冰莹两次留学日本,与日本文艺界的交往,使其创作受到日本文学的明显影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特别是宫本百合子以及林芙美子的创作因素深深渗入谢冰莹的创作之中。

二、代表作家研究

(一)鲁迅与日本文学

关于鲁迅和日本文学的关系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论述。比如,袁荻勇“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王向远“日本白桦派作家对鲁迅周作人影响关系新辨”(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期)、潘世圣“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浙江学刊2006年第3期)、由同来“解读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夏目漱石”(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方长安“鲁迅文学观的发生与日本文学经验”(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等等,这些论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日本白桦派、自然主义、夏目漱石等与鲁迅的关系。

关于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主要的著作有以下几部,刘柏青著 《鲁迅与日本文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程麻著《鲁迅留学日本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程麻著《沟通与更新—鲁迅与日本文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彭定安著《鲁迅: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坐标上》(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这几部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分析了日本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对日本文学的选择性接受。

(二)周作人与日本文学

有关学者对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人道主义、随笔等文学主张受日本白桦派、厨川白村等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关论文主要有,黎杨全“论厨川白村对周作人文学观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孙德高“周作人与‘江户情趣’——兼与永井荷风比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4期)、方长安“形成、调整与质变——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倪金华 “周作人与日本随笔——周作人思想艺术探源”(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7期)、赵春秋“周作人与永井荷风——美与趣味的契合”(日本研究2001年第1期)、毕玲蔷“禅道──周作人与日本文化的交汇之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高恒文“周作人与永井荷风──周作人与日本文学”(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6期)、胡有清“二三十年代周作人文学思想论析”(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陈融“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7年第2期)等。

李景彬著《周作人评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舒芜著 《周作人概观》(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倪墨炎著《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钱理群著《周作人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钱理群著《周作人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绪源著《解读周作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张铁荣著《周作人评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孙郁著《鲁迅与周作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关锋著《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舒芜著《周作人的是非功过》(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这些著作,在纵观周作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基础上,对周作人留学日本的事实进行了分析,并进而论述周作人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所受到的日本文学的影响。

(三)郁达夫与日本文学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深受日本自然主义及私小说、佐藤春夫的影响,关于此点有下列论文有所论及。蔡伟清 “论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第3期),郭勇“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及‘唯美主义’文学”(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第4期),刘亚莉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刘久明“郁达夫与佐藤春夫”(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李明军“形同质异——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之比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等。

著作方面有陈子善、王自立编《郁达夫研究资料》(上下)(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许子东著《郁达夫新论》(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幸宪锡著《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曾华鹏、范伯群著《郁达夫评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等。这些著作论述了郁达夫的一生经历及其小说创作,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文学对其影响,以及郁达夫对日本文学理论的接受。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不仅对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研究,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许多学者还致力于对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进行研究。

[1]蔡伟清.论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3):43.

猜你喜欢

白桦周作人郁达夫
鲁迅 周作人 兄弟反目,都是女人惹的祸?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贵人
周作人之死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周作人住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