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思考

2014-08-15王烨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剧变理论课信仰

王烨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

信仰的信即相信,仰即崇尚、尊崇,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即人们极度相信和崇尚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和行为准则,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值得我们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

当今,各高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即继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人,他们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思想观念最为开放的时期,这些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他们烙下了时代的印记,使得他们备受关注。他们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在部分“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状况。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原因

从目前“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信仰的缺失,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缺失

众所周知,从高中开始,学生就会被分成文理两科,致使理科班的学生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两课”教育即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教条式的方式考核,学生们只想及格就可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成为了一种应试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考完试后便可以把所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这显然会导致有些“90后”大学生连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都记忆模糊甚至有的全然不知,何谈信仰。另一方面,有些“90后”大学生感觉马克思主义没用,与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认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现在由于西方的拜金主义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我国,这批大学生的思想很开放、活跃,易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因此,这种情况也会使“90后”大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轻视,最终会导致基础知识的缺失。

(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传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我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是高知识群体,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完全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因此,他们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型期,很容易受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另外,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数字媒体时代的活跃时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网络的高使用群体——“90后”的大学生,他们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QQ、MSN、微博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于是,便产生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流行语。这种对金钱的极度崇拜势必会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思想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信仰的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对金钱和权力至上的思想观念外,还表现出严重的个人利益观念,这和“90后”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这是理所应当的。再者,当今我国就业压力比较大,在加上宗教信仰传播的势头日益强劲,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某些“90后”的大学生只好将某种宗教的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这就会导致他们精神世界的混乱。

(三)苏东剧变的影响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随着二战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扩展到多国。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进入了运动的低潮期。苏联共产党这个由列宁亲手创立、有着9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个当时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有着74年历史的大国瓦解和解体,并由此而带来东欧一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骤然瓦解,其震撼无疑是巨大的。[1]371这对“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们开始质疑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认为苏联的解体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主义是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为什么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苏联走向了解体,这是令他们匪夷所思的问题。另外,在社会主义建立的初期,我国是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因此,在思想文化上所造成的个人崇拜的盛行和思想僵化的观念,虽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所改善,但是其影响是无法立即消除的。

(四)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就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但令大家遗憾的是,现如今在各大高校中,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的水平都很有限,往往是那些新来的、刚毕业的、没有深层次的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教师来代课。既然教师水平有限,连自己都没有深层次的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又怎能唤醒学生的灵魂,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枯燥、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多都是平时上课不听讲,到了快考试的时候突击,因为考试的模式是不会变的,考试前去买来一份所谓的复习资料背一背就可以通过考试。上述这种态度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对“90后”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加重了部分“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

三、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分析

如何引导“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事关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

首先,要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能够有效地开展,必须提高代课教师的文化内涵,不仅要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进行深入地探究和仔细地研读,而且还要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忠实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才会愿意听这门课。这样才不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基础知识的缺失,只有深层次了解马克思主义,才会发自内心的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应提升教师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心,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自信是一种力量,会传递给学生一种正能量,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学内容也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现在在他们中间都流行一些类似“无聊”、“迷茫”、“发呆”的词语,可见他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应该在教科书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让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课中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想说的等符合自身情况的内容,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使自己从表面的生活当中解救出来。最后,在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时,应思考如何去丰富这个理论来吸引“90后”大学生们的注意,使得这些理论不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试想西方的基督徒们为什么那么信仰基督教以及在传授这种信仰的《圣经》当中是以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的,我想这是很值得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信仰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是很重要的。江泽民同志又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双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环境。”[3]52因此,要同时为“90后”大学生创造优质的社会、校园、家庭环境。首先,在社会环境层面,我党和政府部门一定要始终不渝的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积极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和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弘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90后”的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从而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严格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渗透。其次,在校园环境层面,各大高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各类讲座、演讲、辩论赛等。其中,资深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也要引导这些大学生自己来做讲座,使其在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而升华到信仰的高度。再次,在家庭环境层面,长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要出现偏差。

(三)正确认识苏东剧变

要让“90后”的大学生从心里认同并且领悟到,苏东剧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剧变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各种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第一,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第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落后,党内缺乏民主,执政党日益脱离群众;第三,长期忽略经济全面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第四,在民族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积累了诸多矛盾;第五,对外政策背离社会主义原则,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威信;第六,放松对党员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导致理想信念淡化、是非观念模糊。因此,苏联东欧剧变既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共蜕化变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正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4]230从以上几点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全面提高执政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表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个体而言,信仰总是显现为某一特殊的成熟个体在其生活实践中所选择并坚信不疑的主导价值观,对其言其行有着支配性和决定性的影响。[5]可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决定着我党的一言一行。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本身的言行表现出他们要求别人相信的事自己倒不相信会使他们失去诚笃之名”[6]89以及“所以我便把世间一切宗教的衰替都归之于同一原因,这便是令人讨厌的教士们。”[7]92也就是说,如果宣传某一宗教的教士们自己都没有遵守教义,那么,人们必然会改信其他的宗教。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不仅可以增强“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且也可以提高我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为“90后”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对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和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是一致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高建平.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关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N].中国青年报, 2010-05-24(2).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极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2001(1):22-29.

[6][7][英]霍布斯著,黎思复等译.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剧变理论课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