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磨蚀现象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4-08-15杨婷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师应学习者

杨婷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目前,从语言习得的视角来探讨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效果的教学研究比较常见,而语言磨蚀理论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讨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语言磨蚀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语言能力的保持是语言磨蚀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发现很多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的词汇量在减少,很多高中学习的词汇和句型渐渐遗忘。而一个学期中所学知识经过一个寒假或暑假,又有部分的遗忘。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伴随的是大量知识的遗忘,那语言能力将无法有效地提高。在缺乏外语输入的汉语环境下, 如何保持已有英语能力并有效的提高将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解释语言磨蚀定义和分析语言磨蚀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高专英语的实践教学,探讨如何避免学生语言磨蚀的产生。

一、语言磨蚀的概念

1980 年“语言技能磨蚀大会”在美国召开之后,语言磨蚀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会议后的30 年来,语言磨蚀这一新课题得到了众多语言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是指语言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出现的语言技能衰减现象。语言既可以习得也可以被耗损或者退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磨蚀与语言习得同时并存,阻碍了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探讨在语言磨蚀理论基础之上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二、英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

语言磨蚀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磨蚀前的英语水平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和速度成反比。其理论被称为Veclter 的“倒置假设”所以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磨蚀的程度和速度也就越低。1984 年Neisser 提出如果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所谓的“关键阈值”,语言耗损的速度就会相对减慢,磨蚀的程度就较低;而未达到阈值的学习者的外语能力则极易受到磨蚀。语言学习者应该提高语言水平,语言保持能力越强,抵抗语言磨蚀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英语习得方式

语言习得的方式对语言磨蚀程度也有影响。Nagasawa证明通过课堂形式学习英语的学习者比自然习得英语的学习者语言能力更耐磨蚀;Olshtainfm认为,通过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英语磨蚀。语言退化之前,读写能力越强,抵御英语磨蚀的能力越强。Hansen认为在课堂上,通过明示教学掌握的语言知识对比浸泡式教学更耐磨蚀;在课堂上训练强度越大,抗磨蚀的效果越好。

(三)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学习者的语言态度,学习动机,心理因素等情感因素是引起语言磨蚀产生的原因之一。正面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产生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抵抗语言磨蚀的能力较强。一些学生在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之前英语水平保持的较好,在通过考试之后,放松了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语言磨蚀。可见对比工具性动机,综合性动机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语言的能力,抵抗语言磨蚀。所以研究造成语言磨蚀的情感因素,可以找到有效抵御磨蚀的方法。

(四)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语言环境较为缺乏,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语言。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语言应用能力欠缺,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不愿意用英语交流,长此以往,语言能力逐步退化。高职高专学生只在大一时学习英语,到毕业或者学为所用时已所剩无几,很多都已经“还给了老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对英语磨蚀产生的速度和程度起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语言磨蚀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对于降低英语磨蚀,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升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

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大部分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出量。频繁的语言接触才能使学生从中感知语言规律,熟练使用语言,跨越“关键阈值”,避免语言耗损。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很难从中感知语言规律。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同时增加语言输出渠道也很重要。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所以学以致用是克服语言耗损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应设法创建语言环境,使语言教学真实化并鼓励学生寻找练习语言机会,比如积极参加校园内外的外语角活动。大量的语言输出和实际运用会让学生从中感知语言规律,熟能生巧达到相对稳定的英语水平。

(二)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培养

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对语言磨蚀有抑制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有效地避免语言磨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学习动机不强烈,在课堂活动中甚至存在逃避心理。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英语学习上的自卑的心理障碍,顾及学生的自尊,避免课堂焦虑的产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积极的语言态度会有助于学生将工具型动机转化成综合型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语言耗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英语能力。

(三)加强英语学习与高职高专专业相结合

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就业需求相一致。学生将英语学习与职业内容相结合,可以更深切体会学习英语的意义和目标,产生对语言较为持久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防止耗损的发生。举例来说,大部分涉外交流的专业都设置了英语口语课程,使用英语结合办公环境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文秘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把语言应用交流技能和文秘专业知识相结合。学生与英语接触机会增多,英语磨蚀的程度将会减小。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开设电子商务英语,机电英语,汽车英语等多门行业英语选修课。学生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可以选修与其专业有关的英语课程。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英语能力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一般采取终结性评价,即将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应用能力考试作为检验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笔者所在的年级有的班级实行了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则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评价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文化素养,德育成绩等。英语习得和磨蚀互为逆过程,其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应从语言习得的逆过程也就是语言磨蚀的角度换位思考,重视外语能力的评价。评价体系的科学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抵御语言磨蚀产生的目的。

(五)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规则差异较大,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母语的干扰不可避免,因此减少汉语的干扰可以有效地防止英语磨蚀。教师应尽量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使课堂教学英语化。教师用英语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作答。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开始实行英语教学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适应,理解并熟悉习惯。课堂英语教学的开展并不是难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一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外文报刊杂志、英语电影和歌曲等增加英语的接触和使用机会,从而降低磨蚀程度。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一些英美文化,文学等后续选修课程的设立也有助于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磨蚀的研究补充完善了语言习得理论的同时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应了解导致语言磨蚀产生的因素和发展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

[1]]Hansen.L.Language Attrition: The Fate of the Start[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21).

[2]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3]于中根.外语能力磨蚀的性别差异初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2).

[4]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教师应学习者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