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对策探讨

2014-08-15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秘秘书用人单位

石 慧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51)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疲软现象说明,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培养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说,各类型企业虽然都需要专业的秘书人才,却并不青睐文秘专业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来自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文秘专业作为一个普适性的专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在招生就业问题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以湖南省为例,目前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是开设文秘专业的院校大多维持在一个班,30 人左右,其中还多为调剂生。有些院校文秘专业甚至因为招生连年不理想,停止招生,专业老师面临转岗。另一方面,来自人才市场的调查表明,对于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学生,用人单位的普遍看法是什么都懂点,但什么都做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现状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有差距,从而使得一边是秘书从业人员岗位缺口大,一边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就业不理想。如何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招生难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对策。

一、着力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解决高职文秘专业招生困境的重中之重仍是专业的教学改革,只有当教学适应市场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时候,专业口碑才能由此树立,招生困境方能由此破解。目前,高职文秘专业教学的问题是: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突出,没有显而易见的“一技之长”,其他专业似乎可以轻松取代。专业口径相对狭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个体思维、行事热情和能力的体现,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正因为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所以学校教育若不能和行业岗位有效接轨,就将使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因其未具备适应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适应秘书岗位工作。据调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不足30%。就业行情影响招生形势,要挽救文秘专业招生的颓势,首先要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的职业能力,让用人单位认可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量化考核过程、重视师资建设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调整课程设置

当前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数目虽然不少:写作、速记、管理、商务、英语、礼仪等等,但几乎都是开设一个学期,浅尝辄止,课程之间相互脱节,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后的转岗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据此调整课程设置,构建教学体系,围绕职业能力的发展来设置课程。在调整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横向发展,又要有利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指的是毕业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空间,适应空间越大,说明课程设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而纵向发展指的是已有岗位的学生的终身发展空间,能设置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课程。课程设置既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也要坚持能力培养与人格培养并存的原则。而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常常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过多的强调技能型课程,使得我们的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大打折扣。大量调查表明人文素质决定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恰恰又是用人单位极其重视的,人文素质对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也是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也将影响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而用人单位看重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正是需要人文课程来提升的。所以对人文素质课的保证也是文秘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方向。

(二)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围绕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教学内容。文秘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提升不同的职业能力来划分为几大模块: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办公自动化、秘书礼仪、秘书实务、信息与调研、沟通与实践等。在据此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则不再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要摆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轻理论讲解、重技能训练。尤其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和学习内容的改革相比,学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职业教育中提倡的“翻转课堂”。企业讲师进课堂都适用于高职文秘的教学改革。对高职文秘专业而言,课堂也许不再是发展的重点。各类专业活动、专家讲座、职业技能比赛、社团活动包括秘书事务所的开展,正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创设仿真的实践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能力拓展活动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由职业知识入手,分任务进行个人、小组、全班等技能训练,从营造专业氛围、熏陶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到完成秘书综合实务测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细化评价体系

高职文秘专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以一次期末考试或几次考核来最终评定。需要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高职文秘专业的评价体系的建设着重在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学生实践的考核,包括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的评价。加大对过程评价的比重,完善过程考核评定的细节。对于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和任务,应严格对其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定。考核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和评价上。依据文秘专业应对的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最终设计符合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终身发展的考核体系。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重视实践的职业教育来说,教师的实践经历必不可少。“专业教师都应深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岗位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这些普遍观念虽早已在职业教育中“深入人心”,可实际执行中,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岗位实践经历一直都是文秘专业教师的“软肋”。长期远离岗位实践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影响其职业适应能力。所以,一方面在大力提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同时,另一方面,企业中一线行业专家或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的也要到学校来从事相关的培训活动。此外,能否保障这种双向交流的可持续性是重中之重。

二、在文秘行业内推行技能准入制度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对其从业素质有一个基本认可,这就必须在文秘行业内大力推行技能准入制度。该技能准入制度能保证文秘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得到社会、行业、用人单位的认可。

目前,文秘行业虽有资格认证,但其作用并未有效发挥,用人单位对其采纳度并不高,也未成为技能准入的凭证,是否有秘书资格证并未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选拔条件。当然,秘书行业的技能准入制度推行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和人打交道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职业。来自企业的调查显示,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素质中,排在前五位的重要素质是: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秘书的工作高度依赖于和不同岗位、人群的合作。这就使得依靠资格认证来体现此种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为何没有其他专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比如会计专业的行业证书,其认可度要高于文秘行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会计有获得广泛认可的认证系统。而文秘专业却缺乏一套获得广泛社会认可的认证体系,秘书资格考试虽然共分五级,但专业水准难以得到行业认同。原因在于秘书岗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岗位,其核心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很难通过认证得到体现。我国目前秘书行业通行的资格证还只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之选,无法和教师资格证、会计资格证的认证资格相提并论。

放眼国际,秘书职业资格认证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当然和欧美国家秘书职业的专业化较早有关。比如,我国已经引进了“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和“LCCIEB秘书证书”等国外秘书资格认证项目。前者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设计的、由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NEEA)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联合在我国推出的一种社会化职业证书考试。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能帮助学习者在众多领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办公管理技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对学习者的技能进行评估及鉴定,并向用人单位提供知识及能力水平的证明。

高职文秘专业在教学培养中大多强调的仍是秘书证(即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和考试,对于“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强调较少,也鲜有组织参与考试的,这当然与“剑桥秘书证书考试”的难度有关系,但该证书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值得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去尝试。文秘专业的教学者可以尝试去引导。“剑桥秘书证书”共分三级:“初级剑桥秘书证书”、“中级剑桥秘书证书”、“高级剑桥秘书证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能力上应达到“初级剑桥秘书”的资格。行业认可度提高了,家长对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担忧就会消除,从而得以树立考生、家长的就读信心,最终改变高职文秘专业招生格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招生颓势的扭转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也许需要深耕多年,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成就品牌效应,这也是高职院校不愿意花大力气投入的原因。实际上,任何专业的人才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期内达成的,只有通过多年持续地投入,口碑的树立,品牌的效应,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只有社会、学校、专业三方面齐发力,才能改变高职文秘专业招生的颓势,只有学校的持续坚持,才能使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文秘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和认可,才能使文秘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免于弱势群体的尴尬地位。

[1]刘銮英.解密文秘专业招生与就业两难之困境与决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6).

[2]孙静文.以专业包服务破解文秘专业发展瓶颈[J].职教通讯,2012,(9).

[3]郑清清.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职业,2012,(24).

猜你喜欢

文秘秘书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秘书不在 等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