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汉语方言词汇构词分析

2014-08-15吴文杰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赤峰词缀后缀

○吴文杰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024000)

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语汇范畴,就基本语汇而言,与普通话语汇无明显不同,但在一般语汇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与赤峰方言在语音等方面的表现结合在一起,形成赤峰汉语方言的鲜明特色,成为地域性文化的标志之一。以下就词汇的构成方法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一、词义的扩大或转移

(一)词义扩大

一词多义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之一,很多方言词汇往往是在原词汇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以动词“整”为例,除《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全部、整齐、整理、使别人吃苦头、弄”的几个义项外,在东北方言词汇中,派生出的义项有“做、学、凿、揭、割、砍、开;购置、召集、整顿、管束、惩治、陷害、欺压”等二十多个,应用范围非常广,某些特定场合在口语中出现的还有“喝”的词义,很多人往往在酒过三巡后大声提议:“整一个”;而赤峰方言词汇中的“治”也是如此。除基本常用的词义外还有:

(1)让她先回家治饭去了。(做)

(2)我就不信治不了你。(制服)

(3)这件事可咋治。(解决)

(4)他的病没治了。(救治)

(5)今天难得一见,来!治一个。(相当于“喝”或“整”)

(6)那丫头长得,没治了!(长相特别好的意思)

(7)我们想在春节前治一台彩色电视机。(购置)

(二)词性转移

例如:“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尿的义项只有两个即名词尿液、动词撒尿。而赤峰汉语方言中的“尿”,在转移词性后词义更广,至少还有以下用法:

(1)这个人挺有尿的(名词、本事)。

(2)他说话挺尿的(形容词、说话风趣)。

(3)现在他管不着我们了,甭尿他(动词、搭理)。

类似的还有“小”:做小(指作妾或者情妇的女人);爱小(自私、占小便宜的做法),以及“二、浪、熊、投、潮、哨”等。

二、词缀的特殊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子、儿、头”是最常用常见的词的后缀,词缀不同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截然不同。分析赤峰方言词汇的后缀,不难发现其中的“子、多、儿、少”现象。例如:有的在需要后缀的地方用“子”取代“儿”,脚丫子--脚丫儿、肚脐子--肚脐眼儿;有的在不需后缀的地方加上后缀“子”,并且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一般多带贬义。如:小孩儿—小孩子、老头儿—老头子、裤脚儿——裤脚子。这些后缀运用使得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在听觉上感到生硬,在感情表达上多带贬损之意,不够善意友好。如:表现成人的:半截子(个子矮的人)、半身子(寡妇)、半语子(口齿不清)、二不滥子(智商较低的人)、浅碟子(城府不深有话就说的人)、街溜子(不务正业闲逛的人)、三孙子(低贱的样子)、庄稼耙子(农民)、王八犊子(骂人的话)、球子(游手好闲的人)、彪子(鲁莽粗野的人)、赖子(不讲道理耍无赖的人)等;表现孩子的:小孩伢子、小孩崽子、代犊子(随母亲改嫁的孩子)、丫头片子、丫头蛋子;表现某种状态境遇的:绝后杆子(指无子嗣的人)、憋茄子(无言以对的样子)、病秧子(身体不健康的人)、背旮旯子(偏僻角落、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等。

在赤峰方言词汇中,“老”为前缀出现时有多种特殊用法:一是用在亲属称谓之前,所表达的词义与原义相反即排行最小的意思。如:老妹子(最小的妹妹)、老疙瘩(父母最小的孩子),还有时在“老”前面加个“小”如:小老叔、小老姨、小老爷爷;二是在夫家姓氏前加“老”,用做娘家人对已婚女人的称谓。如:老张(嫁给姓张丈夫的姑娘)。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偏僻落后的地方,最早是由于封建社会女人社会地位低没有属于自己的姓名所致,情况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张王氏、李赵氏”,即将夫家、娘家的姓和在一起加上氏字来称呼其人;三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某种程度、颜色、状态的加强等,作用相当于副词。如:1.离家老远了。2.这东西有的是,我家老鼻子了。3.这孩子怎么了?老不来。

三、词源的丰富多样

1.忌讳。由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或其他原因,每个出于避讳而创造的方言词往往都有其产生的独特背景。如将饺子煮坏不说破或坏了而说“挣了”、馒头蒸裂了说“笑了”“开花了”;说话时尽量避免说到不吉利的词、身体隐私部位或与女性生殖有关的内容:双身子、身子不利索(怀孕的女人)、孩子站不住(女人习惯性流产)、躺下(女人生育)等。

2.借语(外来词)。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赤峰汉语方言词汇除了具有普通话中许多共同的外来词之外,还有从蒙古族、满族的语言中吸收或经过改变合成的借语。满语借语如:砢碜、邋遢、玍古、扎咕、秃噜、累赘等;蒙语借语如:褡裢、划拉、敖包、库伦、嘎查长、勒勒车等。

3.表现力很强的方言土语。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表现新出现的事物和满足交际的需要,往往创造出一些方言土语,这些方言土语在赤峰地区被约定俗成,只在某个特定的阶层、人群中应用。这些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活跃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按其来源分作以下几类:(1)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被沿用下来的生造词。如:“草”,特指产妇分娩时虚脱或昏厥。在过去,由于农村牧区的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落后,女人分娩时土法接生,在自家的土炕铺上稻草或谷桔代替卫生纸,故称产床为“草铺”,产生昏厥即为“草迷”;称夭折的婴儿“跑了”或“扔了”,是因为迷信的解释认为:用成人的仪式安葬婴儿,将影响父母的继续生育或不利于其他孩子,必须将尸体用干草捆上扔到荒山野外去,任野兽或野狗啃食,是有点类似于藏族人的天葬的习俗所致。(2)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形容词或副词语素构成偏正式合成词,表示程度的加强,颜色的加深、状态的加剧或味道的加重。这类语素一般有“齁、黢、响”等,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鲜明的感情色彩,多表达颜色、程度、味道、状态。如:齁咸(特别咸)、齁辣(特别辣)齁苦冰凉(特别心灰意冷);黢白(特别白)、黢青(很重的青色)、黢黑(特别黑);响干(很干)、响饱(吃得特别饱)、响晴(天气很晴朗)。(3)破词。破词就是把合成词拆开,加进别的语素或词缀而构成新的合成词。如:红赤拉鲜—鲜红;细了嘎纤—细纤;花里胡哨—花哨;末后尾儿—末尾;埋了吧汰—埋汰;牙了巴碜--牙碜。(4)在实词后面附加后缀:这类词由表示具体意义的词做词根,与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组合,构成附加式合成词。做后缀的有的是连绵词语素,有的是叠音词语素。如:白呲咧、甜不唆、贱不拉唆、恶心巴拉、干巴细捞等,这是由于受口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不、个、唆、叽、啦”等音节经常出现,其作用为补足音节,或表达某种感情色彩。(5)生造成语: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中有一部分形容词,形式上酷似成语,有固定的结构,有特定的含义,一般四个音节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句中相当于一个词的作用。构词方式除了破词、附加词缀外,还运用叠音方式生造成语,叠音方式有AABB式、ABAB式、ABCC式多种。如:殃殃跄跄、呼呼啦啦、㧏尖㧏尖、扽抡扽抡、烟气杠杠、水湿咧咧。(6)借助修辞方法造词。生动形象的生造词往往借助于修辞手段形成,有的描摹事物的颜色形状,有的摩拟其声音动作,有的借助于某种特征代替原事物,因此富有感染力,易于被人们接受使用。如:用比喻方法的“玻璃花眼”(眼球上出现的瘀肉或白翳)、“鞋拔子脸”(形容脸长中间凹陷);借代方法的如:换盅(男女订婚)、小九九(心中有主意);夸张方法的如:“三跳井”(形容凉面制作过程认真复杂);摩状方法的如:“花大姐”(七星瓢虫)、“长虫”(蛇);拟声方法的如:“咕嘟”(煮、炖)、“撒达拉”(蝗虫)。

4.误读。这类方言词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等原因,使用者对一些书面用语、学术名词、笔画多而较生僻的字或新出现的名词读不准字音或者不了解词义,结果根据个人的理解牵强附会,从而产生误读,结果以讹传讹成为方言词。如:双胞胎—双胞郎—双棒儿;眼睫毛—眼之毛;童养媳—团圆媳妇儿;破衣烂衫—破衣拉撒。

[1]张万有.赤峰汉语方言词汇[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2]顾惠田.赤峰汉语方言概论[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赤峰词缀后缀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