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改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8-15逯新君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解决问题创设

○逯新君

(江苏教育学院 徐州分院中文系,江苏 徐州221116)

一、转换师生角色增强探究意识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应成为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伙伴,是学生的服务者、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才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设计和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教师特别要加强获取信息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师生角色转换是通过在共同学习探究活动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关键。教师应适当地调控学生的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二、丰富学习背景拓宽探究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必须以学生为本,联系生活,丰富学习背景,通过情感体验建构知识的链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特别是让学生直接参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拓宽学生探究问题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形成探究的动力。搜集信息可以通过研读文本、深入社会、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借助网络等多种渠道,然后指导学生处理相关的信息,并运用该信息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预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并加以记录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然后做成知识卡片。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学习探究能力不断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问难中激发探究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让学生一下子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景中,想方设法求得问题的答案。探究学习必须以问题为先导,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学生有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凡是别人没有发现的,我们发现了;别人没有提的问题,我们提了;别人没有想过的、做过的,我们想了、做了;或者别人想过了、做过了,我们加以改进、提高、使之更加完善,这都是敢于探究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课堂上要善于在学生的心灵中种下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种子,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的兴趣,在质疑解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度开放教学,创设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

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开放,就会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思考自由和选择的余地。这时学生探索的内容已不是只靠模仿和套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由于开放教学的非常规性,就促使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重建自己的认识结构,搜集信息,并加以处理,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并追求策略的优化及方法的迁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得到强化,从而对问题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在此阶段,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创设适合新形势的评价模式:由注重结果转化为注重过程,注重自主实践评价;注重学习习惯和方式的评价,倡导考核多元化;注重考核方法的创造性,倡导评价的个性化。只有切实改变以往的评价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给学生创造出一片广阔的探究天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探究性解决问题创设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