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

2014-08-15罗彦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罗彦荣

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

罗彦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确立开放的阅读教学观。

一.转变观念,树立开放的阅读教学理念

1、树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学生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自由地学、思、疑、问。作为组织者的老师,则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之中,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创新的兴趣。

2、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阅历以及个性气质都存在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时,理解了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同学们各抒己见:狼鹿不可分也;人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生物界的平衡不许要人来插手;今天餐桌上摆的是动物,明天餐桌上摆的将是人类自己等等一些精辟而又深刻的观点。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创造意义。

3、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促进作用。教师作为文本和学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平、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却不能取代学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受,而是应该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在对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考的深入,感受和体验的加强。教师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激活思维和想象。

二.精心设计,实现开放的阅读教学

开放性的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体现在内容的取舍性、过程的研讨性、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

1、内容的取舍性。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施教,突出一个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力开拓思路;非重点部分则以读代讲,快节奏过去。(1)突破一词,教活一课。有些课文中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如能准确地把握它们,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就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教学效果。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不仅展示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恋。确实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2)抓住一句,串联一篇。一篇课文是由诸多优美的句子连缀而成,它们在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那些重要的句子常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阅读时,紧紧围绕这句,体会哪些语句写了总理工作劳苦,哪些语句写了总理生活简朴,就可以理解整篇文章。(3)精学一段,带会几段。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的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基本一致,教师应集中力量,精心指导学生学习一段,教给学法。如《索溪屿的“野”》这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山是野的”这段之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法自主学习后面的段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过程的研讨性。开放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研讨活动,应将讨论、争议等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针对“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一问题,学生产生了异意。这时把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为两组,让他们展开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争论中提高认识,既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激励学生敢于争议的精神。

3、方法的多样性。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现代教学技术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形、声、光、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师一生一机”立体交叉的多向学习环境。如教学《小池》,可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带学生由“境”入“情”,让学生眼看画面,口诵古诗,体会意境,诱发想象。开放性教学的方法还应是多学科、多形式的操作手段的组合。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

罗彦荣,教师,现居甘肃酒泉。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