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2014-08-15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国家建设

张 静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意识形态是一个阶级、利益团体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属于思想认识的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地域、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系统观念、认识的集中反映,代表某一阶级或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有关意识形态的系统理论涵盖的范围很广,具体分为哲学、法律、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学说派别和观点。

意识形态安全则指的是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占据稳固地位,不受任何威胁,国内人民在此种意识形态之中安定生活的状态。其具体包括价值观念安全、政治信仰安全、道德安全、民族精神安全及政治制度的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现阶段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诸多严重冲击与挑战。因此,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当务之急。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安全处于国家安全体系精神层面中的宏观层次,是国家各方面安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或侵蚀,那么这个国家的安全首先就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国家独立地位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逐渐沦为其他意识形态的附庸。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维护合法政权、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实现政权平稳过渡和交接的强有力武器,意识形态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就我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环境,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功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根据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经济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边界,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就能又好又快地达到预设的经济目标。

其次,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文化建设具有巨大效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要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再次,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基础之上,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建设要实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领域全面涵盖,并要有所侧重。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这一切都会成为无稽之谈,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进行。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威胁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泾渭分明。从二战以来的冷战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围攻和分化。至今为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甚至变得更加严峻,意识形态安全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挑衅之下,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政治上,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策略,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肆意干扰我国内政,对我国实行全方面包围,煽动动乱,企图扰乱人心,搞垮社会主义。经济上,凭借技术优势和我国改革进程的加深实行垄断经营,并且在经济过程中大量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文化上,在向我国输入的各种影视作品和饮食服务中,大量灌输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美其名曰“与世界接轨”,企图消除我国传统文化,向西方靠拢。另外,近年来发生的宗教和民族分裂、破坏活动,也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居心不良,妄图造成国内动荡,进而达到其控制局势的目的。

第二,西方社会思潮中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荒谬论调和思潮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论打着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随之终结的论调,蕴含着西方资本主义将要吞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资本主义价值横行于世的阴谋;而中国威胁论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步伐产生的,这其中更是昭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难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企图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险恶用心。

第三,我国社会发展也伴随着诸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威胁。政治上,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政治信仰安全受到严重挑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增多,许多社会问题难于解决,并且出现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动摇了普通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心。经济上,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社会中出现了唯利是图,道德严重滑坡的各类事件,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我国经济和国民身心健康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文化上,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各类谣言和危害社会主义的言论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传播,而这一特征也被国外不良分子利用进行分裂和破坏活动,导致出现了诸多不利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和事件,极大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

三、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考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历来是中西方斗争的主要阵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未放弃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侵略和渗透,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最困难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仍然穷追不舍,围追堵截,想要置社会主义于险境,消灭和扼杀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存在已近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并将最终实现我们期盼已久的“中国梦”。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恣意挑衅,我们更应重视和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新形势下,外部环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干扰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和改变这些不利因素,笔者认为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首先,加强和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成为人民的生活自觉。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反映群众呼声,替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改进教育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民的切身需求。传统的空洞的灌输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生活中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改变灌输方式,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走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得社会主义意识不断融于人民思维和生活中。

其次,正确引导和监督大众传媒。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互联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网络力量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传统的信息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只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需求。互联网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信息状况。但是,互联网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和错误引导人们的工具。因此,在引导的过程中更要进行监督,引导与监督同等重要。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再次,推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然而,在新时期,我国是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当前各国的竞争是以综合国力为主的竞争,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因此,我们要做好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全建立起来的,我们要防微杜渐,不断努力,在保持经济建设良好势头的前提下,也要切实维护好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1]张雷生.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

[2]冯弘良.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探索,2012(4).

[3]石国亮.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沉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

[4][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4][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4]张凤霞.简论我党的国家安全观[J].理论探索,2008(4).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国家建设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