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理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要求

2014-08-15牛珊珊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特色发展

牛珊珊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走什么样的道路不仅关乎党的命脉,更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历经艰难曲折,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结合实践,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首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两方面的解读:

第一,人民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坚实的依靠力量。不依靠人民,不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不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谁来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又为谁推进改革开放,为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产党人正是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总之,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稳固扩大党的领导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可离开的根本宗旨。

第二,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因此在实践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可以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落实:经济上,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既不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两极分化,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政治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文化上,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坚持文化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上,毫不动摇地坚持推进改善民生的工程,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人民最为关切的问题上,争取做到令人民满意;生态上,节约资源,提倡绿色循环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毫无疑问,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另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就体现在它创造出比以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因此,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

从实践上看,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生产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以及最新提出的繁荣华北经济圈的构想,都在宏观上规划部署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在微观上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两个重点,以初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扶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从关键点突破以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增强国际竞争力,最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目的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上层建筑。我们的社会实践和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就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力量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大胆地提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正是因为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社会发展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才得以迅速提升。

上层建筑必然要依据经济基础的改革而相应地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所以政治制度和文化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一是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它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基层民主,完备社会主义法制,拓展人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二是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开放眼界,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加强自主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必须“促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公平正义的坚定“维护者”,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明,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是充满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恰好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应该是让全社会的人都有尊严,能表达利益诉求并积极参与政治,能够有机会实现个人理想,并且享有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权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差异日益增大,人们的不公平不公正感强烈,如果这种差异扩大到一定界限,必然会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必须落实在使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上。党和政府要下定决心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在制度上确保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机遇与问题矛盾缠绕交织。执政党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是紧扣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不仅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是广大人民迫切想要实现的愿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但是,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已经证实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强制实行“一大二公三纯”,搞“平均主义”,结果只能导致共同贫穷。波浪式、非平衡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下,存在地区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邓小平同志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就是: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我国实际出发,顺利实现先富与共富的有机衔接,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坚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不动摇。我们允许出现地区和个人之间的富裕程度的差别,但是必须避免出现贫富悬殊。第二,在分配方式上,仍需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竞争,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第三,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会在客观上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第四,社会主义只允许和鼓励劳动致富、守法致富,绝不姑息非法致富,对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人,必须依法严厉制裁。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收入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使收入差距逐渐趋向合理。第五,国家要采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和个人及早脱贫,使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协调发展,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六、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十八大报告对促进社会和谐的整体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前三代领导人奋斗的基础上,于2006年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正式将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紧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科学理念和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和谐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把它付诸实践。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做着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消农业税、补贴三农、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免费义务教育、新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已基本实现;加大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这是促进我国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人们合法合理致富的同时,利用税收、财政、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二次调节;千方百计地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反腐倡廉、社会治安和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成效,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以更高层次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终的目标就是逐步落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七、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然而,不能忽视的现实警示我们:世界仍很不安宁,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增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始终活跃,领土争端、食品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不减反增。

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损人必然不能利己,因此我们呼唤和平与发展,拒绝战乱与贫穷。全世界人民欲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弘扬求同存异、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力求共赢的精神。我们尤其要坚定立场,与各国人民共同伸张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别国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始终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各项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国不称霸不扩张,主张和平解决各种国际争端。我国致力于通过加强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来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未来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深化与各国的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增长,当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表率,始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不懈努力。

八、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是十八大报告对坚持党的领导的集中概括。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倾倒,救百姓于水火;在中国面临一穷二白、内忧外患的窘迫处境之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破釜沉舟,真抓实干在东方打造出一个新世界。再看改革开放后,若没有共产党带领人民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拼搏和探索,就没有中国今日之成功与地位,就没有我们今日之幸福生活。五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历史,就是党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巨大的挫折,但丝毫无损于党的英明领导,更不能因此而否定党的伟大功绩。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还要在实践上真正服从党的领导,既要内化于思想,又要外化于行动,不能停留于一纸空谈。

展望未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坚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不断对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把党建设成一个集不断学习、强化服务与开拓创新于一身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的阶段。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特色发展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