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杭州市加强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的建议

2014-08-15汪新来,倪闻华,吴敏

杭州 2014年5期
关键词:取水口行政区域水源地

对杭州市加强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饮用水源所在流域的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没有很大改善,水源水质、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和问题。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从2013年6月开始了对“水源地综合治理”问题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实地调研了袁浦,走访了三江两岸办,邀请了环保专家召开座谈会,对杭州市加强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和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尤其要对跨行政区域的水质达标形成交接管理制度,明确交接断面的责任,从制度上规范各个行政区域的交接管理,以确保交界断面的水质,形成全流域水环境治理“一盘棋”的格局,从而达到共同保护跨地市河流的水质。同时,建议成立杭州市饮用水安全建设研究机构,探索新方法、引进新技术,多措并举开展水源研究探索,例如从千岛湖引水工程、中型水库、全市水厂联网及直饮水供水建设等工作上着手,为我市未来饮水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重新规划钱塘江上的取水口。对现有取水口进行上移,利用富春江上的沙洲岛天然隔离,一侧作为杭州市饮用水源地,一侧作为富春江上的通航使用,对取水口侧江面采取封闭管理,江面实行禁航(如南京市就利用长江上的天然夹江,对取水夹江采取封闭管理,保证水源水质稳定)。对保护区内的农户采取补偿搬迁,从而形成较稳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域。

加强备用水源和水源保护的应急体系建设。要尽快制定并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组织指挥体系,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有度,措施得力,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加快建设数据交互平台。建议加快建设终端监测智能化、数据交互智能化、运行维护智能化的数据交互平台,从技术上保证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使得流域内跨行政区域的交接断面水质监控指标实时共享。对存在风险隐患的饮用水水源,要提高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迅速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污染物种类、数量、来源和潜在危害,以提高其在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及应急处置上的强大作用。

整合监测资源,实现信息互动与共享。要按照国家、省有关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建立起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将水源地上游水质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形成分工有序、能力互补、分析及时的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监测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饮用水质检测标准和要求,保证让杭州市民真正喝上放心水。

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补偿机制。一是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从优化产业结构上起到倒逼作用,有效推动节能减排措施落实。通过有偿使用和交易手段调整钱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有计划地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围土地进行征用或租赁,改种水源涵养林,最终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围网隔离,市财政对运转管理资金要列入年度预算,以确保到位。

加快市内河道综合整治步伐。市内河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一方面应从河道清淤、加强排水口查漏补缺、深化雨污分流等多种手段杜绝生活污水对市内河道的侵蚀,另一方面应采用生态、环保的施工技术开展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并加快对城东、三墩北区块等污染较重区域的重点整治,提升河道整体防洪排涝能力。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课题组,执笔:汪新来、倪闻华、吴敏、徐玉裕)

猜你喜欢

取水口行政区域水源地
基于桑基图的广西取水口监测计量可视化统计分析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取水口对航道水流条件影响分析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宁夏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行政区域微界线的精细与割裂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学术与政治:民初中国地学会的行政区域研究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颍河取水口围堰及取水穿堤自流管防渗处理施工的技术要求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