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手法透视

2014-08-07周加银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北固亭京口刘裕

周加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82-0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词作,彰显辛词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典故运用是其亮点,而词作匠心独运的对比艺术,也是揭示词作主旨的重要技法。

1.古人功成名就与词人有志难酬的对比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开辟的重镇,并一度以此为都;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起兵、建权之地。锦绣如画的江山,丰功伟绩的历史英豪,与自己的怀才不遇、功名未就形成对比,发出了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时代悲鸣。

2.古代帝王百战开业和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对比

孙权凭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三国鼎峙之势。刘裕起初贫寒,势单力薄,依托京口,削平内乱,挥戈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逐渐壮大,取代东晋政权。用孙权、刘裕通过百战开创基业与南宋朝廷苟安江南形成鲜明的对照!词人借思古之幽情,暗含对怯懦无为、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鞭策之意。

3.历史英主与庸才的对比

同样是刘氏后裔,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他的儿子刘义隆因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酿成"仓皇北顾"的苦酒。词人通过英明贤能的父亲与轻率冒进的儿子,截然不同的结局进行比照,意在告诫南宋执政者要运筹帷幄,不要急功近利,冒然行事,否则历史的那一幕悲剧就会重演!

4.历史情状和遗民现况的对比

回首历史,"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曾经的南宋子民也有过痛击金兵、挫败强敌的史例,而今沦陷敌手的南宋百姓,由于朝廷长期的媚外"和戎"策略,民族敌对情感渐趋淡忘,甚至忘却,百姓安于异族的统治,出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祥和"之音,"繁荣"之象。昔日战况与而今遗民现状,两两比照之中,渗透着词人辛弃疾伤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5.风物恒久与人事短暂的对比

词人登临北固亭,面对亘古如斯的江水,纵目四望,千年江山依然,舞榭歌台依旧,当年"斜阳草树"下的"寻常巷陌"的英雄人物早已"雨打风吹去",湮没无觅。风物如此之恒久,人事如此之短暂,对这位一生主张抗金报国却长期被搁置不用的词人来说,怎不触景伤怀!除去寂寞、无奈、惆怅,心中充溢的,挥之不去的,是睹物悲人的感伤!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忧悒!

6.古人境遇与自己处境的对比

词作最后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含了辛弃疾近乎一生的辛酸与悲戚。人生暮年的廉颇虽遭谗言,但犹有赵王派人聘问;自己却生不逢时,终生闲置,无问津者。词人纵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生豪迈,终是空有一腔热血,满腹才情,报国无门,有的只是抱憾终身的愤懑。这句让我们好像听到了词人那一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响遏云霄、饱蘸血泪的仰天呼号!

猜你喜欢

北固亭京口刘裕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未来日记
京口驿的回忆
语文素养视域下的诗歌教学
语文素养视域下的诗歌教学——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为例
人民交警之歌
宋武帝刘裕文学雅集略考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
从刘裕运筹建康保卫战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