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指导浅析

2014-08-07玉林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语文

玉林

摘要: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分析课文,让学生自己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老师只是指导领悟,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理解有偏差,老师就要帮助、纠正;但决不是强硬的将学生拉到教学目标所指定的那个情感上去。

关键词:朗读教学;指导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52-01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回顾平时的朗读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依情朗读,个性体验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经验,让学生的感情自觉表露出来;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没有什么区别。

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的时候,有的学生觉得林冲的做法不好,因为他用武力解决事情。这个时候,就不要一味灌输林冲是为民除害,是英雄。而应该首先肯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确实是不可取的,并且要表扬这个学生的善于思考。但是也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小说,而且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他是被逼的,是理直气壮、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方式可以换一下!并且可以让大家讨论用什么方式才是合理恰当的,从中加深学生对为民除害的向往。

毕竟"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的情感或许都会有差异,我们应该求大同存小异!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口吃个胖子就可以的,必定是潜移默化的提高。从总体进程上看分为文本认知、文本理解、文本赏析三个阶段。朗读是手段,理解才是目标。在掌握陌生文字和发音标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流利地对文本进行朗读,接下来便是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要求。想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则必须要从理解作品、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进行充分解读,让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对文本内容的情感表达做到初步理解。引导学生把握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在文字内容较为激昂的地方,感情要释放,声音要提高并且豪迈;在文字比较婉约柔美的地方,便应该舒缓动情,读出韵味和美感。只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意境,品读出文章的本色,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这篇文章,也就能够提升阅读能力甚至是语文能力。

5.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5.1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首先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我教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时,就自己示范朗读。那优美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5.2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多读才能把握作者的感情,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5.3配乐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如我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选择班得瑞的《寂静森林》作为背景音乐,轻柔、舒缓的乐曲营造出淡雅的氛围,朗读时读出轻柔、深沉、淡淡的忧伤之韵,使学生在熏陶中领会到诗人与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5.4表演朗读。这种方式适合于戏剧作品。如在教《一块钱国币》时,我就采用了这种表演朗读的方式,课堂效果极佳。

5.5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适合于古诗文教学。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写作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语文科的朗读训练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广大语文教师应清楚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与地位,更应清楚朗读训练在现实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扬长避短,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