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马”

2014-08-07郭俊然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司马

郭俊然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河南商丘476000)

汉代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马”

郭俊然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河南商丘476000)

作为武官的司马,广泛存在于汉代官制的诸多系统中,数量十分惊人。它们属于汉代官僚系统的中下级官吏,是帝国统治秩序得以维持的骨干力量。通观两汉历史,司马职官一直都有设置,有着自己的命名规则、广泛的职权、不同的秩级和众多属官,这些复杂的情况正说明了司马职官在汉代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自西汉到东汉,司马也呈现出数量逐步增加、职权范围或种类日渐扩大和地位缓慢下降的变化。

汉代;司马;官制;出土资料

两汉官制中有大司马、司马职官,前者乃三公官,不在此文讨论之列;后者本乃武官,广泛存在于汉代官制的诸多系统中,数量十分惊人。《汉书·王莽传》载地皇元年二月王莽一次便设“司马三万七千五百人”[1]4158。新莽虽存在滥设职官的情况,但也反映了汉代司马数量众多的史实。这些数量众多、波及广泛的司马职官在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如此重要的司马职官,学界已经有所探讨,如王洋的《两周司马研究》(2011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谭黎明的《论楚国的司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梅显懋的《班超任“假司马”一职考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期)等。这些研究对先秦的司马职官以及汉代司马职官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当下亟需深入、全面地对汉代司马职官的整体性研究。

一 司马的命名规则

以司马所属部门的不同,可见将军、都尉、校尉、中尉、卫尉系统皆有设置,又有归属不明的杂号司马。

(一)以“主官名(号)+司马”为名。将军系统的司马,如“折冲将军司马”[2]“虎威将军司马”[2]276“强弩司马”[3];都尉系统的司马,如“将兵都尉司马”[4];校尉系统的司马,如“校尉司马印”[3]131“助军司马”[2]261“越骑司马”[5]。

(二)以“地名+司马”为名。这种命名规则存在于都尉系统中,具体有三:1.以“郡国名+司马”为名,如封泥“豫章司马”[6]、西汉印章“菑川司马”和“长沙司马”[3]42-43等。2.以“治所名+司马”为名,如汉简载“张掖肩水司马”:“七月壬辰,张掖肩水司马阳,以秩次兼行都尉事。”[7]3.以“部名+司马”为名,如文献所载之后部司马、戊部司马,简牍又见前部司马、左右部司马和中部司马:“[左]部司马旃胡青,前部司马旃胡赤,中部司马旃胡白,后部司马旃黑,前曲(上孙家寨167)”[8]。

(三)以“所卫之物名+司马”为名。1.门司马,乃指守卫门户之司马。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所载之城门校尉系统之“门司马”:“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9]3580在将军系统中亦有,如“牙门司马”[2]235,其它不多见。2.城司马,乃指负责守城之司马。汉简多见“城司马”,居延新简43·29载:“张掖居延城司马。”[10]居延新简59·655B载:“延亭城司马官。”[11]3.宫司马,当指守卫宫殿之司马。《汉官旧仪》载中尉属下有“宫司马”:“宫司马、诸队都候领督盗贼,属执金吾。”[12]344营司马,乃指负责军营守卫之司马。实物有西汉鼻钮铜印“楚营司马”[4]325、西汉印章“营军司马”[3]29。

(四)以“名号+司马”为名。如同汉代有数以百数的杂号将军一样,汉代也有数量众多的杂号司马。这些杂号司马即以号为名,如“鹰击司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13]2931其后来升为鹰击将军。又如“督义司马”,《后汉书·刘焉传》载张鲁曾为此职。[9]2432

(五)以“统属部队名+司马”为名。如主骑兵称为骑司马,主车兵的称为车司马,主步兵的称为步兵司马,等等。

(六)司马之简称。很多司马之名并非完全按照上述规则,在实际中常用简称。1.邦司马,乃守门司马之简称。实物有印章“邦司马印”[3]11。此当仅存于汉初,因避刘邦之讳,所以不见有文献所载。2.郡司马,乃郡都尉下之司马。实物有封泥“东郡司马”[6]61。3.军司马,乃将军系统司马之简称。实物有西汉瓦钮铜印“军司马印”[14]“后将军军司马”[3]135新莽龟钮铜印“定胡军司马印”[15],等等。4.卫司马,乃卫尉属下司马之简称。《汉书·元帝纪》载:“(初元五年)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师古注言:“即卫尉八屯之卫司马。”[1]2875中司马,乃中尉系统司马之简称。《汉书·季布传》载:“布弟季心……尝为中司马,中尉郅都不敢加。”如淳注言:“中尉之司马。”[1]1979实物又见西汉鱼钮铜印“中司马印”[15]94,封泥“中骑司马”[16]“中车司马”[6]11。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金布律》载有“中轻车司马”:“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备盗贼,关中司马□□关司罐(468·F44)/县有塞、城尉者,秩各减其郡尉百石。道尉秩二百石。□□□□秩□□□□□□秩□□□□□秩百廿石。□(469·F53)”[17]这些冠以“中”字的司马皆当为中尉之属。

二 司马的职权

司马本乃武官,《后汉书·百官志一》载:“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9]3564“主兵”乃司马之本职。除主兵外,还有一些负责其它事务的司马。他们多为军官,亦有地方官。具体情形较为复杂,现分述如下。

(一)主兵,此乃司马之本职。由于其所主兵种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大类:1.骑司马,主骑兵。具体有主越骑的“越骑司马”,有主豹骑的“豹骑司马”[2]317,有主突骑的“前锋突骑司马”[3]140,有主羌骑的“西海羌骑司马”[3]106,有主胡骑的“胡骑司马”[18]。2.车司马,主车兵。《汉书·靳歙传》载有“车司马”,张晏注言:“车司马,主车也。”[1]2086主轻车的,便称为“轻车司马”,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载有“轻车司马”:“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备盗贼,关中司马□□关司罐(468·F44)”[17]“中轻车司马”乃中尉属之车司马。3.步兵司马,主步兵。4.蹶张司马,主蹶张兵。《汉书·申屠嘉传》载:“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如淳注言:“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律有蹶张士。”师古注言:“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蹋者曰蹶张。”[1]2100实物有印章“蹶张司马”[3]24。5.陷阵司马,主陷阵士。《后汉书·西羌传》载:“任尚又遣假司马募陷陈士,击零昌于北地……”[9]2890实物有西汉印章“陷敶司马”[3]24、东汉印章“叜陷敶司马”[3]140、东汉鼻钮印“陷敶破虏司马”[19]。6.挽强司马,主挽强弓之士。《汉书音义》载:“能引强弓官,如今挽强司马也。”[20]此类蹶张司马,但蹶张司马主脚踏强弩之士,而此挽强司马则主手挽强弓之士,二者并不相同。7.椎斧司马,主椎斧兵。实物有东汉瓦钮铜印“椎斧司马”[4]344。8.屯司马,主屯卫兵。《后汉书·礼仪志下》载有“屯卫兵”:“遣使者诏开城门、宫门,罢屯卫兵。”[9]3143《汉官仪》载:“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二千石。”[12]147《汉书·冯奉世传》载:“逡字子产,通《易》……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清河都尉,陇西太守。”[1]3305据此知,屯司马当主屯卫兵之司马。

(二)掌军赋,有都司马。实物有滑石壇纽印“都司马印”[21],又有同印文西汉封泥[4]503,二者可以互证。王国亦有都司马,实物有封泥“齐都司马”[4]500。《周礼·夏官司马》载:“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郑玄注言:“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之采地。司马,主其军赋。”[22]据此知,“都司马”主军赋,中央、王国皆有设置。

(三)主军队给养,有军禀司马。实物有印章“军禀司马”[3]24。孙慰祖认为,或为主军给之官吏。[19]40其与都司马有别,笔者认为都司马乃地方官,而军禀司马则乃军官,因此二者的职权范围和性质明显不同。

(四)主教化,有方俗司马。实物有东汉印章“方俗司马”[3]139。文献不见方俗司马,而有“风俗使者”,《汉书·王莽传》载:“风俗使者八人还,言天下风俗齐同,诈为郡国造歌谣,颂功德,凡三万言。莽奏定著令。”[1]4076又有“美俗使者”,《汉书·何并传》载:“诩至,拜为美俗使者。”文颖注言:“宣美风化使者。”[1]3267-3268此“方俗司马”同“风俗使者”“美俗使者”类似,亦乃教化之官。

(五)主监军,有护军司马、监营司马。1.护军司马,实物有印章“祁连护军司马”[3]139。《后汉纪·灵帝纪》载:“护军[司马]傅燮讨贼形势,燮上书谏曰:……”胡三省注言:“护军司马,官为司马,而使监护一军。”[23]2.监营司马,实物有印章“监营司马”[3]30。瞿中溶认为,其乃监黎阳营谒者之属。[5]与护军司马职责相同,只是名称各异,且“监营司马”特指监黎阳营之司马。

(六)主军医,有太医司马。实物有印章“太医司马”[2]229。孙慰祖认为,该印属东汉晚期物,太医司马乃军医官。[19]40《宋书·礼志五》载有“殿中太医司马”“太医司马”:“殿中司马及守陵者、殿中太医司马,铜印,墨绶。给四时朝服,武冠。太医司马,铜印。朝服,武冠。”又载有“太医校尉”:“太医校尉、都尉,总章协律中郎将、校尉、都尉,银印,青绶。朝服,武冠。”[24]从其名称及“武冠”来看,属军官无疑,乃军医官。“太医司马”文献所见最早始于晋,《晋书·武帝纪》载:“(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25]据实物可知,“太医司马”东汉末已有,而非始于晋。

(七)主军用器械,有巧工司马、木工司马。实物有印章“巧工司马”“木工司马”[2]251,235。《全后汉文》卷九十七《阙名》载有镜铭拓本:“尚方御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26]《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1]733据此知,实物所见“巧工司马”“木工司马”当乃负责军用器械的管理、铸造、维修等事务,属军队后勤系统的军官。

(八)主治粟、货谷,有农司马。实物有西汉瓦钮铜印“农司马印”[15]112。华光普认为,农司马乃县级掌治粟、货谷官员。《晋书·石苞传》载石苞东汉末年曾被“县召为吏,给农司马”[25]。《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又载建安中期有“典农司马”。[27]据此知,华光普所言当是,农司马虽冠以司马之名,实乃地方官,或具体负责屯田之事。

(九)主喂马,有猥司马。实物有印章“猥司马印”[3]25“猥司马之印”[5]。瞿中溶认为其乃主喂马之司马,而罗福頤则认为乃低级之司马。考之文献,《汉书·杨敞传》载有“猥佐”:“会有日食变,驺马猥佐成上书告恽……”淳注言:“驺马,以给驺使乘之。佐,主猥马吏也。”[1]2897-2898据此,笔者认为瞿、罗二人所言皆是,猥司马既是低级之司马,又是主喂马之司马。

(十)主公车,负责司马门守卫、夜间宫中巡防、总领“征召”事,具体指“公车司马”。《汉官仪》载:“公车司马令,周官也。秩六百石,冠一梁,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李郃以公车司马入为侍中。”[12]133公车司马乃卫尉属官,有令丞。

(十一)主天子特命之事,或事迄便罢,有诏司马。实物有印章“诏假司马”[3]137。罗福颐认为,此当是某帝特命之官。

三 司马的秩级

悬泉置1300简载:“尚书臣,昧死以闻。制曰:可。赐校尉钱,人五万;校尉丞、司马、千人、候,人三万;校尉史,司马、候丞,人二万;书佐、令史,人万。”[28]此简所载司马有赐钱三万,有赐钱二万,同为司马,所赐不同,当知司马之间地位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最明显地体现在秩级上,最高有中二千石,最低则仅有比六百石,相差悬殊。据笔者统计,汉代司马的秩级所见有七种:

(一)中二千石,指大将军之司马

《后汉书·窦融传》载:“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廷,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1]818因大将军窦宪“威权震朝廷”,才有此特例,其它时期均未见。

(二)二千石,指平城门屯司马

《汉官仪》载:“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二千石。”孙星衍认为,掌诸门司马、门候之城门校尉不过秩比二千石,而平城门屯司马当不会是二千石。其认为“二”字或是衍文,并引惠栋言:“北宋本作‘秩千石’。”[12]147

然而,诸本中唯点校本仅作“秩千石”。又,《后汉书·五行志一》载:“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平城门内屋、武库屋及外东垣屋前后顿坏。蔡邕对曰:‘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9]3274平城门乃洛阳城之南门,如蔡邕言为诸门之最尊者,非一般城门可比。故,孙星衍以城门校尉不过秩比二千石来否定平城门屯司马之秩二千石,实在不妥。况且,如前述,司马还有中二千石;如后述,还有秩千九百石之司马。所以笔者认为平城门屯司马秩二千石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三)千九百石,指西汉初年之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金布律》载:“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备盗贼,关中司马□□关司罐(468·F44)/县有塞、城尉者,秩各减其郡尉百石。道尉秩二百石。□□□□秩□□□□□□秩□□□□□秩百廿石。□(469·F53)”[17]此所载之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秩级为“减郡尉百石”。郡尉乃二千石,所以它们的秩级为千九百石。一般认为《二年律令》乃高后时之律令,因此这些司马秩千九百石当乃汉初之制。后来没有被继承,所以文献不见记载。

(四)千石,乃汉代司马职官的一般秩级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金布律》载:“……郎中(443·F111)/司马,(卫)尉司马,秩各千石,丞四百石。(444·F52)”[17]《汉官仪》载:“洛阳十二门,东面三门……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司马一人,秩千石;候一人,秩六百石。”[12]147《后汉书·百官志一》载:“(将军的属官有)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9]3564《东观汉记》卷四载:“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诸司马、中宫王家仆、雒阳令秩皆千石……”[29]据此知,汉之郎中司马、卫司马、城门司马以及将军司马皆为秩千石。

(五)比千石,指军司马、门司马

1.军司马,《后汉书·百官志一》载:“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9]3564此“比千石”之军司马与前述千石之司马皆为将军属官,二者的差别是:比千石司马乃将军校尉属,共有五人,属出军征伐时所设;而千石司马乃常设将军属官,仅一人,与长史分主兵和政。或因此而致二者在秩级上有所差异。2.门司马,《后汉书·百官志二》载:“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9]3580此乃一般门司马之秩级,不同于地位重要的平城门司马。

(六)八百石,指汉初之公车司马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金布律》载:“……公车司马、大仓治粟、大仓中厩、未央厩,外乐,池(449·C95)/阳、长陵、(濮)阳,秩各八百石,有丞、尉者半之,司空、田、乡部二百石。(450·C105)”[17]《汉书·成帝纪》载:“(阳朔二年)五月,除吏八百石、五百石秩。”李奇注言:“除八百就六百,除五百就四百。”[1]312据此知,汉初公车司马秩八百石,后来才降为六百石。

(七)六百石,指公车司马、护羌校尉司马、乌桓校尉司马、度辽将军司马、郡司马

(八)比六百石,指戊己校尉司马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1]738此乃秩级最低之司马。

司马秩级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因各时期规定的不同,如公车司马在汉初为八百石,而成帝之后,以至于东汉皆为六百石;二是因级别的不同,如将军司马与军司马的差异;三是因职位的不同,如宫门司马、城门司马与郡司马之间的差异;四是因隶属关系之不同,如大将军司马与度辽将军司马之间的差异。

四 司马的属官

由于汉代司马种类繁多,其各自属官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归属主官可以看出司马职官在不同系统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其在各系统中的作用大小。由于归属主官的不同,司马的属官可以从门卫系统、边郡都尉系统和一般军事系统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门卫系统,指城门、宫门等防卫系统的司马属官。《后汉书·百官志二》载公车司马属下有丞、尉:“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9]3579《汉官仪》载城门校尉司马属下有候:“洛阳十二门,东面三门……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司马一人,秩千石;候一人,秩六百石。”[12]147《汉官》载南屯司马属下有队长、队佐:“南宫南屯司马员吏九人,卫士百二人……员吏皆队长佐。”[12]4据此知,门卫系统之司马所领卫士不多,属官也较少,有丞、尉、候、队长和队佐。

(二)边地都尉系统,指边郡都尉司马之官属。居延新简22·70载:“建武三年四月丁巳朔辛巳,领河西五郡大将军张掖属国都尉融,移张掖居延都尉,今为/都尉以下奉各如差。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职间,都尉以便宜财予。从史田吏。如律令。”居延新简22·78也载:“居延城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30]据此知,边郡都尉司马属下有千人、候、仓长、仓丞和塞尉。

(三)一般军事系统,指军事系统的一般设置。1.假司马,即司马之副贰,《后汉书·百官志一》载:“(大将军)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9]35642.司马丞,乃司马之副。实物有印章“军司马丞印”“校尉司马丞”“营军司马丞”[3]92-94“槐治县骑司马丞王审之印信”[5]。可知,两汉诸司马普遍设有丞。3.军候,即司马属下曲军候。《后汉书·百官志一》载:“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纯,纯长一人,比二百石。”[9]35644.纯长,即曲纯长,如前引文。5.令史、史,为司马之文吏,负责文书事。疏勒河北三墩90D8:4简载:“司马令史赵疾去,十月、十一月食六石。”[31]实物有印章“司马史印”[2]250。据此知,一般军事系统司马属官有假司马、司马丞、军候、纯长和令史。

五 结论

司马作为汉代官僚系统的中下级官吏,乃帝国统治秩序得以维持的骨干力量。通观两汉历史,司马职官一直都有设置,有着自己的命名规则、广泛的职权、不同的秩级和众多属官。这些复杂的情况正说明了司马职官在汉代国家统治机构中的骨干的地位。不过,在一些具体方面仍有变化。

(一)数量逐步增加。《汉书·王莽传下》载地皇元年二月王莽一次设“司马三万七千五百人”[1]4158。这是有据可查的,如两汉司马职官数量大爆发的事例。此后一直到东汉末,史籍所见的司马职官明显要比西汉多得多。

(二)职权范围或种类日渐扩大。西汉时期所有见的司马有军司马、农司马、军禀司马、公车司马、监营司马,而至东汉时期种类明显增加,职权范围亦明显扩大,所见司马又有诏司马、方俗司马、太医司马、督义司马、门司马。东汉时期的司马已不仅多局限于军事系统,所理事务也兼及地方行政事务。这种状况当是东汉刺史权力日重,地方军事权力加强的反映。

(三)地位缓慢下降。一是表现在秩级上,西汉初年之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秩级为千九百石,而后来则普遍减为千石,千石成了司马的一般秩级;汉初之公车司马秩八百石,后降为六百石。二是表现在职位上,西汉掌京师城门的为司马之下的城门候,至东汉则由司马掌管,且东汉出现的兼及地方事务的司马级别一般都不高。司马地位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是司马数量增加、种类扩大的反映和结果。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戴山青.古玺汉印集萃[G].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3]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4]周晓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G].北京:中华书局,2001.

[5]瞿中溶.集古官印考[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吴幼潜.封泥汇编[G].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4.

[7]初仕宾.居延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J].考古,1980(2):179-184.

[8]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十七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9]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九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11]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十一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12]孙星衍.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王人聪.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专刊之六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二[G].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9.

[15]华光普.中国历代印章目录[G].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

[16]周明泰.续封泥考略[M].台北:艺术印书馆,1982.

[17]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G].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8]来行学.宣和集古印史[G].影印本.济南:齐鲁书社,1995.

[19]孙慰祖.两汉官印汇考[M].香港:大业公司,1993.

[20]萧该.汉书音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21]赖非.山东新出土古玺印[G].济南:齐鲁书社,1998.

[22]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3]袁宏.后汉纪[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24]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6]严可均.全后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7]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8]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四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9]刘珍.东观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0.

[30]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十二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31]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三册[G].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 露〕

OntheRoleof“Sima”intheBureaucraticEstablishmentofHanDynasty

GUO Junran

(CollegeofHistoryandSociety,ShangqiuNormalUniversity,Shangqiu476000,Henan,China)

Sima was an official position for officers existing in great numbers in a variety of systems under the state organ of Han Dynasty.As medium and low ranked officers in the Han bureaucratic system, they were the backbon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rule of the empire.The post of Sima had existed throughou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an Dynasties, with their own naming rules, extensive power, different ranks and numerous subordinate officers.These complex situations indicated the substantial position of Sima in the Han Dynasty.But there were still changes in some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andates, growing specification of function and the slow decline in status.

Han Dynasty; Sima; bureaucratic system; excavated materials

2014-09-25

郭俊然(1979-),男,河南商丘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秦汉官僚制度研究。

K232;D691.42

:A

:1671-5365(2014)11-0049-06

猜你喜欢

司马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本不是姓
王子无脑下场怪惨
王子无脑下场惨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云烟
暗恋也是一种成长
用借来的爱装饰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