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4-08-07张庆林

行政与法 2014年6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

摘要: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婚事消费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破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因此,倡导健康、科学的婚事消费观念,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村婚事消费;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6-0059-04

收稿日期:2014-02-20

作者简介:张庆林(1980—),男,河北衡水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2013年度大型民生调研课题“河北省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状况调查研究——以衡水市农村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01403。

经济社会的变迁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谓乡风文明,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基础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形成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2]而乡风文明的本质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之相比,乡风文明建设却比较滞后,还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封建思想和不良观念。比较突出的是近年来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畸形发展,这种状况不仅有碍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探讨当代农村青年婚事消费问题,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现状分析

(一)背景分析

⒈宏观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7917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8.5%、10.9%、11.4%、10.7%。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但与经济建设相比,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风和民俗方面,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农村青年结婚消费状况及其后果令人担忧。在许多农村地区,结婚费用不断攀升,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娶妻成了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如河北省邱县有结婚彩礼要“三斤”的说法(百元钞票三斤,约14-15万元)。河北省某村村民孙某的儿子结婚花销情况为:订婚下礼3.3万元;结婚彩礼12万元;家里没新房,被女方要去20万元买房子;买汽车8万元;再加上家具家电、婚礼摆席、谢媒人钱,总共近50万元。 而造成“娶妻贵,娶不起”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结婚大操大办和村民的攀比心理。这种只注重金钱和排场的风气和习俗,不仅忽视了夫妻情感、家庭和睦,也不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⒉微观背景:为了客观、真实、具体地了解我国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状况,课题组深入河北省某县农村,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了实证调研。

本文的调研地点为河北省某县,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距省会城市石家庄100多公里,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人,现辖11个乡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形成了以皮毛、玻璃钢、电线电缆和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和以种植粮食、棉花、水果、养殖为主的农业体系,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齐头并进。2011年,该县生产总值为71.7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8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149元,增长了20.5%。该县民风淳朴、崇尚礼仪,素有“道德高地”之美誉。

但该县下辖的乡镇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农民收入增收幅度比较小,乡风民俗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在结婚方面,程序比较繁琐,基本沿用了旧时“六礼”的习俗,主要是提亲、合八字、小定、大定、择日、迎娶,结婚费用基本上都是由男方来承担。

(二)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的现状

⒈消费名目多。农村青年结婚程序繁琐,导致消费名目繁多。结婚意味着两个新人的结合和新家庭的组建,遵从一定的习俗、操办热闹的婚礼本无可厚非。然而,在结婚方面,从相亲到交往、从定婚到结婚,尤其是结婚时各种各样的“讲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花销。相亲有见面礼,交往有日常花销,过节要送节日礼,定婚要有彩礼,结婚要举办婚礼。程序如此繁多,导致消费过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⒉消费层次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青年结婚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如住房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村里面盖三间房就可以把媳妇娶回家;现在相亲时,女方多数不愿意住在农村而会要求男方在县城买房子。伴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再要摩托车,而是要汽车。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已成为结婚必备的物品。举办婚宴的地点、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农村举办婚宴都是在自家院子里,自己准备食材,聘请本村厨艺好的村民做厨师,找亲朋好友来帮忙。而现在的婚宴多数都在镇上或县城里的饭店举办,每桌的标准都在300-400元以上,这就使婚宴也成为一笔不小的消费支出。消费层次的提高,虽然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样高水平的消费无疑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往往是很多家庭无法承担的。

⒊消费数额大。在结婚的所有支出中,购房的费用无疑是最多的。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盖一套三间以上的房子,最少需要10万元,但如果在县城买单元房就得花20-30万元。其次是彩礼。结婚前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也水涨船高,由过去的几千元到现在的几万元。购买家电和汽车的费用也逐年增加,农村青年不再满足于电器的基本功能和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化、智能化,如买大屏幕的液晶电视、多功能的冰箱、配置先进的电脑以及汽车等。

总之,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农村青年结婚存在畸形消费的趋势:花销大,消费过度,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贪图享受。有的家庭为了给子女筹办婚礼不得不举家借债,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产和生活。在鞭炮声响、欢声笑语的婚礼背后,却是整个家庭的无奈和沉重的债务。

二、农村婚事过度消费之缘由分析

近年来,农村青年结婚呈现出过度消费、畸形发展的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传统习俗等因素。

(一)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结婚高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在农村,人们需要解决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农民更愿意住大房子、买高档家具电器、办豪华婚礼,不断提升的需求和欲望导致结婚费用不断增加。

(二)文化素质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结婚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大部分农民主要是初中文化程度,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储备不足,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婚事消费问题上,未能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缺乏合理、理性的消费意识。很多人对婚姻存在错误认识,将结婚视为一种“买卖”,女方父母为了得到补偿,通常会向男方索要大额彩礼。

(三)社会环境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人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城市人更加追求时尚、浪漫和排场,结婚费用普遍较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包括城市文明和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青年。受城市人结婚消费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农村青年结婚的讲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内部环境主要是本地的婚事消费状况。农村结婚消费攀比之风盛行。主要是很多农民要“面子”和从众心理强,尤其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更是如此。看到别人家娶媳妇办得很风光,为了“面子”,哪怕借钱,自己家娶媳妇也要按这个标准,可谓是“人前显贵,背后受罪”。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结婚过度消费是“为了符合社会的共同价值规范以获得群体的认可和赞同,不被群体所排斥和鄙弃”而采取的无奈之举。[3]

(四)传统习俗

关于结婚,我国自古礼俗繁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西周起就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经过时代变迁,很多程序现在仍在沿用,只不过称谓有些变化。在农村,大部分人结婚还是遵循传统习俗和当地风俗,讲究各种程序和礼仪,觉得“讲究越多,婚礼越热闹,婚姻更圆满,人前才有面子”。如相亲仍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择偶方式。从请媒人介绍、见面、交往、定婚、送彩礼到最后举办婚礼,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花销,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花销数额越来越大,对普通的农民家庭而言,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

三、加快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为满足农村青年结婚消费的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

(一)从新从简,引领婚事新风尚

社会管理要关注民生问题,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简约时尚、科学文明”,倡导合理、健康、节约的婚事消费观念。

首先,倡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的婚礼方式。现在农村举办婚礼,需要耗费全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父母为孩子操办婚礼会提前几个月筹划、安排,费劲心思,有的甚至还大病一场。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结婚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经济花销和体力消耗,而且还避免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有利于培育文明、健康、时尚的乡风。

其次,倡导“科技型”、“致富型”等新型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男方家的一些生活物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妆的档次也在逐年提升。嫁妆不仅包括被褥、自行车、电器等生活用品,现在还出现了电动三轮车、高档家电、汽车等。这些物品提升了农村青年婚后的生活品质,但也助长了其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习气。因此,应该倡导“科技型”、“致富型”嫁妆,比如将电脑、书籍、机械、农用运输工具作为嫁妆或参加农用技术培训班等。这些形式的嫁妆,不仅新颖时尚,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致富本领。

(二)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的本质是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多样的风俗习惯,在婚事方面更是如此。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抛弃愚昧、迷信、铺张浪费的陋习,树立节俭的新风尚,营造崇尚科学、文明的新环境。

婚事风俗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为特定区域内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模式。要想改变其中的一些陈规陋习,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必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引导村民理性操办婚事,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该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制定情理相容的村规民约。村委会可以成立专门的“红白事管委会”,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订立关于婚事的村规民约,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隆重与简约相结合,消费与发展相结合。其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和宣传的作用。村委会要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惩一体,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运行机制。同时,村委会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来加大宣传力度。

(三)加强学习,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广大人民群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同样,社会管理创新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扩大公民参与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为了扭转农村结婚消费畸形发展的态势,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关键点就在于村民个人。要让村民提高认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婚姻大事,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村民可以通过阅读书籍,通过网络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内涵修养,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摆脱各种愚昧观念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婚事消费观念。同时,农民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从简办婚礼,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生产当中,这样,才能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其次,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政治学习,明确“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摈弃愚昧无知、好逸恶劳等腐朽观念。

总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引导健康、科学的婚事消费观念,是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抑制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应松年.社会管理创新引论[J].法学论坛,2010,(11):05.

[2]刘利民.关于加强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思考[J].求知,2007,(05):31.

[3]朱小连,方明.当代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状况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8.

(责任编辑:高静)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
齐家:修复乡村人文传统的开端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发挥思考
农村广场舞在促进乡风文明中的作用分析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教育对凉山彝区新农村乡风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促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