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2014-08-07马光明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期
关键词:行政改革

□ 马光明

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 马光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其重要性堪比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载入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政策、制度上都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和突破,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必将推动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取得实质性成果,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航程。对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要求上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下大力气把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35年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但是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5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带来了人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在过去的35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568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也是举世公认的。可以说,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时期中最伟大的实践。

改革是解决中国当前一切问题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解决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变得更为复杂艰难。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等。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对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强大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者和卓越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机遇和挑战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一个新的巨大考验。全面深化改革,首先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集中精力抓大事,又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切实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二、改革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辅相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体制机制制度的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司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有些问题需进一步予以解决。如政府过多干预市场,审批、许可、征收、收费、处罚、强制的行为大量存在,影响了企业和各种经济组织的发展,“不仅窒息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活力,而且给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寻租、腐败机会”②姜明安:《改革,与反腐败密切相关》,《检察日报》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通过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事务的干预,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消除产生腐败的根源。这些年来,浙江省致力于打造“办事最快”政府,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的“四减少”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一些干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也减少了干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的机会。尽管如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一是要大力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凡是可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放权给下级政府管理的,原则上都要下放审批权限。2012年以来,31家省直部门在分别向舟山市、义乌市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向全省所有市、县下放406项省级行政管理和审批事项,下放数占到了现有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总数的42.9%。各地也逐级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累计取消2984项,下放3569项。下一步,要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凡负面清单以外、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二是要大力推进审批前置服务清理工作。原则上对所有可以采用事后监管、间接管理的,不设前置审批。去年以来,浙江省针对部分行政审批前置中介环节多、时间长、收费高的问题,在全省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机构清理规范工作,按照“减少项目、压缩时限、降低收费”的工作要求,18个有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的省直部门量化目标,共减少前置中介服务项目19项,约占总数的16.5%。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审批中介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进中介机构与行政机关、挂靠事业单位脱钩,建立公开公平的中介服务准入、推出机制和开放式中介市场竞争机制。三是要大力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目前,省级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3个部门(涉密部门除外)的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101个市、县(市、区)的2912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电子监察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审批事项的办理状态。下一步,要继续完善行政审批全流程公开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推动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公正、透明。

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需要改革推进。从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发展历程看,改革始终是纪检监察工作创新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的35年,是与改革开放历程相同步的35年,也是不断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35年。从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8页。这一重要论断,到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形成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明确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但是,我们也看到,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加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忠实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逐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龙头”,进一步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通过“三书两报告”等一些有效工作载体,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积极运用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各牵头单位落实分工任务,进一步形成全党动手反腐败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健全完善双重领导体制。具体体现在“两个权限”上的强化:查办腐败案件权限上,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好这一改革措施的优势,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行为审查和处置力度。三是要健全完善派驻和巡视制度。要落实党章规定,向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这些年来,浙江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根据被监督单位的情况设立综合派驻机构,形成了“派驻”与“派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下一步,要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创新省、市、县派驻(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能。要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增加巡视密度,强化成果运用,重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三、纪检监察机关要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维护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任务。当前,严明政治纪律,首要的就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有令不行、各行其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摆在首位,强化监督检查,全力保障中央和省委全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定位,着力改变原来“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职责越位缺位错位问题,重在监督和推动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落实改革任务;着力改变原来习惯于成立或参加议事协调机构、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参与业务部门业务检查等方式,运用约谈、督办等新方式,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对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坚决不参与,防止越位;对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的,坚决予以纠正和追责,防止缺位。

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以优良作风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不正之风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也是改革的强大阻力。加强作风建设既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2013年以来,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巩固、抓深化。首先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要抓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做到铁面执纪,保持高压态势。其次要加强监督,防范未然。要抓重要时间节点的监督检查,从具体问题抓起,一个节点紧接一个节点持续抓、反复抓,使党员干部养成习惯和自觉,带动日常风气的好转。三是要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严格执行《浙江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办法》等制度,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惩治腐败者。惩治腐败是对改革的有力支持。要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对那些假改革之名谋非法之私等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要严明办案纪律,加强办案安全工作的集中检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水平。同时,要坚持抓早抓小,把握好政策和策略,对反映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诫勉函询,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澄清事实、表明态度,保护好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着力营造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作者马光明,男,浙江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杭州 310007)。

猜你喜欢

行政改革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改革之路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