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DlongTR FLAIR序列对脑白质高信号的显示价值

2014-08-04王青云谭琦瑄朱刚明胡芳辉钱会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3期
关键词:伪影信号强度白质

王青云 谭琦瑄 陈 科 朱刚明 胡芳辉 钱会绒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放射科,广东省东莞市 523013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又称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在磁共振T2加权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上,双侧侧脑室周围或皮质下白质多发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卒中、心血管病、Alzheimer病、精神疾病如迟发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参数优化后的2DlongTR FLAIR和常规FLAIR图像比较,探讨2DlongTR FLAIR序列在脑白质高信号病灶显示方面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颅脑MRI检查的1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3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所有病例在常规FLAIR序列上均显示脑白质高信号。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Intera gyroscan 1.5T全身MR系统,正交单通道头线圈。患者均采用仰卧位,行颅脑常规序列扫描,参数为:横断面T1加权像(T1W)SE序列,层厚6.0mm,层间距重叠1mm,视野(FOV)23cm×23cm,扫描矩阵256×256,图像重建矩阵512×512,TR 477ms,TE 15ms,信号采集次数2次;横断面T2加权像(T2W)FSE序列,层厚6.0mm,层间距重叠1mm,视野(FOV)23cm×23cm,扫描矩阵256×256,图像重建矩阵512×512,TR 3648ms,TE 100ms,TSE回波链长度15,信号采集次数2次;矢状面T1加权像(T1W)SE序列,层厚6.0mm,层间距重叠1mm,视野(FOV)28cm×28cm,扫描矩阵256×256,图像重建矩阵512×512,TR 477ms,TE 15ms,信号采集次数2次;横断面常规FLAIR序列,层厚6.0mm,层间距重叠1mm,视野(FOV)23cm×23cm,扫描矩阵256×256,图像重建矩阵512×512,扫描百分数85%,TR 6000ms,TE 100ms,TSE回波链长度23,翻转恢复延迟时间2000ms,信号采集次数2次,扫描时间270s。

2DlongTR FLAIR序列,层厚6.0mm,层间距重叠1mm,视野(FOV)23cm×23cm,扫描矩阵256×256,图像重建矩阵512×512,扫描百分数85%,TR 11000ms,TE 140ms,TSE回波链长度53,翻转恢复延迟时间2800ms,信号采集次数2次,扫描时间231s。

1.3 影像学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分别在同一台影像工作站对常规FLAIR序列和2DlongTR FLAIR序列图像进行评价,观察者对序列参数未知,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结果有争议时协商决定。多个病灶融合一起无法分辨完整独立病灶时,可认为属于同一病灶。分析内容包括:(1)统计常规FLAIR序列和2DlongTR FLAIR序列显示病灶的数目。(2)测量两种序列图像中病灶的信号强度、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正常脑灰质信号强度和脑脊液信号强度。(3)计算两种序列图像中脑白质病灶与正常白质、正常灰质和脑脊液对比率(Contrast ratio,CR)。被测量病灶直径>2mm,选择信号强度较高部分为测量感兴趣区(ROI),按照以下公式CR病灶/白质=(病灶信号强度-脑白质信号强度)/脑白质信号强度,CR病灶/灰质=(病灶信号强度-脑灰质信号强度)/脑灰质信号强度,CR病灶/脑脊液=(病灶信号强度-脑脊液信号强度)/脑脊液信号强度计算[2]。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以()表示,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7例患者检查均成功,所有图像未见明显运动伪影。2DlongTR FLAIR序列显示脑白质高信号病灶96个;常规FLAIR序列显示脑白质高信号病灶73个,占2DlongTR FLAIR序列显示总数的76.04%,较2DlongTR FLAIR序列显示病灶数目减少23个,且常规FLAIR序列未显示病灶直径均在3mm以下。两组序列病灶的CR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常规FLAIR和2DlongTR FLAIR序列病灶CR结果

表1结果显示脑白质高信号病灶的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正常脑灰质信号强度以及脑脊液信号强度的对比率比较,2DlongTR FLAIR序列均高于常规FLAIR序列,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脑白质高信号的病因多种多样,因此脑白质高信号不是特异性诊断,但其基本病理改变大致相同:髓鞘含量的减少及脱失,室管膜层细胞的消失以及胶质细胞增生和白质穿动脉的玻璃样变或淀粉样变[3],其中髓鞘的异常改变是脑白质高信号MR信号异常的基础[4]。目前脑白质高信号的临床意义仍不清楚,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争议,或与脑白质高信号评估方法的差异有关,比如不同的视觉分级方法[5]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病灶体积测量评价法[6]。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法,其基础是 MR成像序列对病灶的敏感程度,包括病灶的有无以及病灶本身的信号强度。因此改善MR序列对脑白质高信号病灶的显示,提高对病灶显示的敏感度,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是一种组织抑制技术[7],由Hajnal等首先开发并命名。其原理是在自旋回波或梯度回波序列前面附加一个180°的反转脉冲,当被抑制液体的纵向弛豫矢量在TI时间恢复后恰好经过零点时用常规序列采集此时的信号,并适当增加T2权重,突出病灶的显示,是一种非脑脊液组织的T2W成像序列。TI时间数值的选取和成像序列类型以及序列参数有关,当TR取无穷大时,TI值取T1×ln2,当TR值取其他数值时,TI的数值也会随之改变从而达到抑制自由水的效果[8]。该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抑制脑脊液的高信号,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硬化、软脑膜肿瘤种植、脑炎等病变引起的异常高信号,提供T2W序列不能显示或显示欠佳的有价值信息[9]。

然而,FLAIR序列中反转恢复脉冲的使用增加了图像的T1W,从而降低了对病灶的检出,甚至误导得出错误结论。这是由于颅内病灶的T1和T2值一般较周围正常组织的值大,在FLAIR图像中T1W越大,长T1的病灶信号强度越小,因此长TR和长TE的FLAIR序列更适合对长T1和T2病灶的显示[10]。Rydberg等[11]以多发性硬化和脑白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临床实验均证明了TR/TI在10000/2500ms或更大数值,TE在140~150ms之间时,白质与多发性硬化病灶之间信号对比最高。国内文献使用的FLAIR成像参数在1.5T上TR多在6000~9000ms之间,TE在100~120ms之间[12~14]。从本研究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对于脑白质高信号病灶的显示数目,2DlongTR FLAIR序列对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大于常规FLAIR序列,且病灶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白质、正常脑灰质和脑脊液的对比率显著高于常规FLAIR序列,更适合长T1长T2病灶的显示。

周期性搏动伪影在颅脑FLAIR图像中较常见。由于周期性搏动伪影间隔与TR呈正比[7],较长的TR增加了伪影之间的距离,有效的减少了伪影对正常结构和病灶的干扰。

本研究采用长 TR(11000ms)长 TE(140ms),经过和常规FLAIR的对比分析,优化后的FLAIR序列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脑组织的灰白质T2W对比较好,因此增加了T2W的脑组织解剖结构显示较清楚,特别在基底核横断面(图1);(2)相对常规FLAIR,脑白质高信号病灶在2DlongTR FLAIR图像上显示更敏感,对于常规FLAIR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微小病灶,2DlongTR FLAIR序列更有优势(图1~4);(3)脑脊液伪影明显,多呈高信号(图5);(4)对周期性搏动伪影不敏感,常规FLAIR序列图像中有两例搏动伪影,在2DlongTR FLAIR序列中均消失(图6)。

图1~4 两种序列脑白质高信号病灶成像对比

图5 第四脑室伪影

图6 2DlongTR FLAIR序列对搏动伪影的消除

2DlongTR FLAIR的脑脊液伪影虽然明显,但其发生部位固定,分别位于侧脑室的孟氏孔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鞍上池和桥前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处于流动状态的脑脊液在2DFLAIR成像时,在反转脉冲和采集信号的时间间隔内,未被完全抑制信号的脑脊液从上方或下方流入成像层,从而产生伪影[15]。2DlongTR FLAIR的时间间隔由于TI和TE的增加,所以其伪影信号也较高。钱银锋[16]等研究认为FLAIR序列的脑脊液伪影具有形态和部位固定,且无占位效应的特点,在图像上容易将其与正常结构和病变相区分,如鉴别困难时,可行矢状位成像消除伪影,因此不会影响对图像的诊断。

综上所述,2DlongTR FLAIR序列图像虽然脑脊液伪影明显,但其解剖结构清楚、对脑白质损伤的微小病灶敏感、周期性搏动伪影较少的优点,可以作为常规序列在临床中使用。

[1]楼敏,严慎强.重视脑白质高信号的异质性和临床重要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2165-2167.

[2]刘良卿,郑建刚,梅莉,等.MR增强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 CT和 MRI杂志,2010,8(5):18-20.

[3]Bowler V.The progression of leukoaraiosis〔J〕.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2003,34:1916-1917.

[4]袁雁雯,叶志伟.脑白质病的 MRI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74-3576.

[5]张秋娟,杨军乐,郭佑民,等.脑白质病变MRI视觉分级方法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3):372.

[6]王贺波,张和振,靳玮,等.半自动MRI定量方法测定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与病变定性评分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81.

[7]Ray H.Hashemi,William G.Bradley,Jr.Christopher J.Lisanti.MRI基础〔M〕.尹建忠,译.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310,220.

[8]Kita M,Sato M,Kawano K,et al.Online tool for calculating null points in various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s〔J〕.Magn Reson Imaging,2013,31(9):1631-1639.

[9]黄显军,刘文华,徐格林,等.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6):413-415.

[10]Madhuranthakam AJ,Sarkar SN,Busse RF,et al.Optimized 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 for reduction of T1weighting in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J〕.Magn Reson Med,2012,67(1):81-88.

[11]Rydberg JN,Riederer SJ,Rydberg CH,et al.Contrast optimization of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imaging〔J〕.Magn Reson Med,1995,34(6):868-877.

[12]张新娟,王光彬,林祥涛,等.MR弥散加权成像与钆增强MRI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1):1138-1141.

[13]冯燕韻,黄飚,梁长虹,等.成人烟雾病:FLAIR图像上常春藤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1852-1855.

[14]何晓鹏,黄新文,韩福刚,等.大脑表浅部位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瘤周灰质及脑膜 MRI改变的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640-1643.

[15]钱银锋,张诚,吴津民,等.脑脊液伪影在3.0TMR二维和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上的表现〔J〕.磁共振成像,2012,03(3):179-183.

[16]钱银锋,张诚,余永强,等.正常及病理状态下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的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8):1126-1129.

猜你喜欢

伪影信号强度白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