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定保留灌肠与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的比较分析

2014-08-04梁永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3期
关键词:肛管副作用药液

柯 炜 梁永霞 梁 瑞 王 燕

1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儿科,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3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科

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儿童发病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有频繁、严重发作,甚至有惊厥持续状态[1],病因复杂,不论任何原因的惊厥,就诊时首先尽快控制惊厥发作,否则缺氧引起脑损伤或窒息危及生命。安定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镇静止痉药之一,通常小儿惊厥首选地西泮(安定),因安定肌肉注射吸收差,见效慢;静脉注射有呼吸抑制副作用,加之门诊急症患儿存在静脉穿刺困难,故我科门诊常采用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控制小儿惊厥,操作简单,见效快,且无呼吸抑制副作用,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05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3岁49例,3~5岁15例,5岁以上6例。70例惊厥患儿有38例为热性惊厥,感染中毒性脑病10例,9例癫痫,8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例重症手足口病。将7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35例,性别、年龄、病情、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38例热性惊厥患儿表现均有发热,体温在37.5~40℃,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双眼凝视或上翻,持续抽搐1~15min。癫痫、感染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抽搐时间长的可持续30min以上,除癫痫外伴全身中毒症状,经门诊急救处理后收住院诊治。

1.3 方法 惊厥急救首先通畅呼吸道、吸氧、止惊,同时寻找病因,对症、对因治疗。控制惊厥的药物首选安定注射液,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取安定针剂10mg/2ml,用药剂量,每次0.3~0.5mg/kg(每次<10mg),加生理盐水3~5ml,由护士先给患儿排空大便,取侧卧位,臀部抬高,护士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肛管,抽取药液后肛管轻插入肛门15~20cm[1]后停顿5s左右推入安定的半量,后撤肛管5cm左右,再缓慢推入剩余药物,推完后不必急于拔出,稍作停顿,将肛管反折后拔出,同时一手轻按肛门。安定静脉给药(对照组):安定用量与保留灌肠相同,每次剂量0.3~0.5mg/kg,一次总量不超过10mg,原液可不稀释直接静脉推注,速度不超过1~2mg/min[2]。

1.4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患儿用剂量相同的安定后起效、维持时间及呼吸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血压的变化。正常呼吸频率:新生儿40~44次/min,~1岁30次/min,~3岁24次/min,3~7岁22次/min,~14岁20次/min,若使用安定后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减慢或6个月以后的婴儿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暂停等为呼吸抑制;或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用剂量相同的安定后起效、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用安定后的起效及维持时间比较(n)

2.2 用剂量相同的安定两组患儿用不同给药方法,药物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副作用的情况,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的副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儿用安定后的患儿呼吸抑制副作用的比较(n)

3 讨论

惊厥(convnulsion)是痫性发作的常见形式,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惊厥可在小儿许多急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它随急性原发病而出现,又随原发病结束而消失,病因众多复杂。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占各类惊厥30%左右[3],惊厥常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首次发作年龄多在生后6个月~3岁,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对家系连锁分析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的可能性,基因位点在19p和8q13~21[2]。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参与了惊厥及惊厥性脑损伤复杂的病理过程,细胞因子网络被激活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之一[4]。

小儿惊厥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必须紧急救治,尽快控制惊厥,临床上首选安定注射液,安定能抑制由大脑皮层、丘脑、边缘系统等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安定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注射后1~5min可生效,但疗程短(15~20min),必要时20min后可重复使用。安定起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有时有效量接近中毒量(0.5mg/kg以上时)[3],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副作用。本组研究表明,用剂量相同的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方法及安定静脉注射给药的起效及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未出现静脉给药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的副作用。说明治疗小儿惊厥时用相同剂量的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给药与静脉给药有相同的起效及维持时间,也避免安定对患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副作用。直肠静脉丛非常丰富,吸收快,安定保留灌肠后,药物可通过肛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下静脉吸收,药物吸收循环收集到肝门静脉系统及下腔静脉,肝门静脉与一般静脉不同,它是介于两种毛细血管之间的静脉干,此外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没有静脉瓣,当肝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液发生逆流,药物吸收起效后,一部分通过肝门静脉在肝脏代谢,可避免安定静脉注射所致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保留灌肠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药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和肠腔有效吸收面积[5],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方法不同于常规灌肠方法:常规灌肠是肛管插入肛门15~20cm时,一次性推入灌肠液后迅速拔管,常规安定一次性灌肠易引起排便反射、药液外渗、保留时间短、吸收面积小且不均匀;停顿式安定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被肠黏膜充分吸收,增加吸收面积,避免灌肠液流入过快刺激肛门括约肌引起排便反射影响效果[6];拔管前稍作停顿,延长肛管停留时间,减少因药液聚集而形成反作用力,避免药液流出,达到延长保留时间的目的。通过两次停顿推注药液的方法使药液完全停留在肠道内,保证了起效及维持时间[7],并且没有药液外溢,避免了药液流出的损失,从而更好地发挥安定的效果。

通过本临床研究表明且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控制小儿惊厥,安定用药量与静脉给药相同,起效、维持时间与静脉给药无差异性,且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副作用,取得很好临床效果。故安定停顿式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控制小儿惊厥具有实用、安全、操作简单,对于穿刺困难及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的惊厥患儿更为方便、快捷止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魏超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4):239.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0-401.

[3]封志纯,祝益民,肖昕.实用儿童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4,458.

[4]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32(6):366-368.

[5]陈虹,占小春,刘春英.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婴儿腹泻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5):52-53.

[6]张海玲.改进型医用肛管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34-35.

[7]仇向霞.两种不同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方法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B):13.

猜你喜欢

肛管副作用药液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治斑秃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
改进型纯相位相关亚像素级安瓿药液图像配准研究